90秒看世界
呆在家中改數學小測(pre-test)卷,悶得發瘋,是故在網上四圍走走,找到這個,簡單的動畫,美國人過去的所作所為,大致都有個輪廓。至少令當年讀理科的我重拾學歷史的樂趣!
後話
若果沒有小測,恐怕到正式的統測(uniform-test)時出現屍橫遍野!眼前一班中二學生,部份連小五數學的根基也未打穩,卻被升級讀上去,長期處於差劣水平,少點專注及毅力的,再多鼓勵也好極有限;另一方面,有些孩子,上堂愛生事,務要令課堂變得吵鬧,卻考得很高分數,這學習差異怎麼說,都是教人頭痛非常。
機 會 ,總 留 給 有 預 備 的 人
前言
很久沒有記下一些開心事啦...今次一星期內擲下兩面獎牌,前者事後買了三打西餅向出錢的同事致謝,個個都食得好開心,哈。
前言看完這個,要分析要解構的都差不多,再說下去,前線的支援、政策的配合等等還可有更多討論,不過,打從心底,我問自己一個壓根兒的問題:「未來教育會走向一個怎麼樣的範式?」想到大氣候推行12年、15年的免費教育,若只限於傳統的文法中學,而諸如專教院等學府卻除外,其實真正受惠的會大打折扣;再者,世上總有父母堅持,學生在傳統中學受教是最好的安排,學生不願返學卻逼不得已,返到學校又心無所戀,結果在校度日如年地蹉跎歲月...12年的免費教育,如果改成12年學券,且不設年齡限制,其實又是否可行?一方面可讓無心返學的年青人出去社會闖闖,讓現實薰陶一下(當然,社會出現大批雙失青年,也可能令社會問題加劇),之後再按其意願回到校園。這樣的自主對我們會否遙不可及?
距離參加「苗圃行動」還有不多於12小時,雖然只是10公里的賽道,但五年來一直沒有參與類似賽事的我,心情難得有點興奮。還有半疊待改的簿,但我給自己晚間稍事作息,看看民間媒體吧。
重新給自己再來「九形人格」測試,結果:
第五型 | 智慧型、觀察者、思想型、理性分析者、思考型 15% |
第四型 | 藝術型、浪漫者、自我型、憑感覺者 14% |
第一型 | 完美主義者、完美型、改革者、改進型、秩序大使 13% |
第六型 | 忠誠型、忠誠型、尋找安全者、謹慎型 13% |
第九型 | 和平型、和平者、和諧型、維持和諧者 11% |
第八型 | 領袖型、能力型、挑戰者、保護者、權威型 10% |
第七型 | 快樂主義型、豐富型、活躍型、創造可能者、享樂型 9% |
第三型 | 成就者、事業型、成就型、實踐型 9% |
第二型 | 助人者、全愛型、助人型、成就他人者、博愛型 9% |
先談面簿,進一步體驗網上無國界。
接觸的領域更大更廣,但發現自己的世界卻更加渺小(都是人比人惹的禍)。去過的地方被比下去,在線朋友數目也被比下去,得悉某某甲及某某乙進入人生的另一階段,也感覺自己被比下去...可能歌仔都唱「這一次,你真的很介意...」...
再談生活,雖然都離不開個「忙」字。
平日能坐在教員室單單備課十分鐘已很不錯,雖知空堂也不是閒著,改簿(計計數,14個上課日得批改最少10份家課,不用改作文,照理很「不錯」,但更多時間卻花在處理學生的欠交問題)、擬卷等,時間很快溜走。放學,能有空跟進學生問題已是莫大「福氣(兼勞氣)」(但綜觀本週,週二有陸運採排、週三有班主任會議、週四有全體會議),能夠放下身段個別跟進,或是偶爾了解學生背後故事:
學生T因多次未依時完成家課而須留堂跟進,傾談中,發現不是她懶散(至少我沒這樣想),只是她每天要練習溜冰及舞蹈,時間用得太盡。談到這個,她的反應明顯比談數學興奮十倍(註:她上課時其實都算「投入」),我著她寫下一天的時間表,看看可以怎樣做時間管理。口裡我當然圍繞學業優先的立場,骨子裡,我的關心卻藏著妒忌與羨慕,學生能在NDS、PSP以外,找到一樣能夠全心投入,至少一般人看來有益身心的活動,但是我們的教育局總要把學生的時間填得滿滿!眼下的一代,由小學被排山倒海的「破蓆」洗禮,又經歷所謂系統評估,面對學校間的競爭,學業成績要抓緊,延長課堂的時間成為趨勢。「補課」成為廿一世紀華人社區新興課外活動,家長看到學校如斯用心為學生加時,豈不高呼叫好?
「看來你要早起身,否則你總要作取捨...」我說。
「咩你講野咁似我阿媽既...」她回答。
在非洲,當每天早上太陽昇起時,瞪羚醒來就知道要開始跑,而且要跑得比獅子快,否則就會喪命。在非洲,當每天早上太陽昇起時,獅子醒來就知道要開始跑,而且要跑得比那一隻跑得最慢的瞪羚快,否則就會餓肚子。瞪羚和獅子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在非洲,當每天早上太陽昇起時,你最好已經在拼命跑了。總覺得,這個講求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