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記之曰:投
正如我堂上會容許學生選擇小測的難度,按意向抉擇,對特首的產生,都希望略盡「綿力」(即使是近乎零的force),也看到自己母校也堅持開放成為民間投票站,心裡實在有說不出的敬佩。
碩士習作,終於去到最後直路(比起早前方向未明、進退不得,已大有改善),這裡仍然處於半關閉狀態,對數學有興趣的朋友,可考慮暫往這裡消遣消遣。
機 會 ,總 留 給 有 預 備 的 人
早前班主任課進行時事評論,有同學題及教師自殺的問題,多少也令我多有感觸。除非瀕臨生死一線,我可不會立即否定此行為。因為我明白,每個人生命中,多少總有不能承受的重...
回家後發現自己心情尚未平復,遂而向李太傾談。言談中提到在電影《救命》中任女主角的李心潔,一日拍完一組戲之後,因為自己太入戲,完戲後不能抽離劇本中主角哀場的心情,情緒久久未能回復,幸好她致電向家人求救,而其母親也能在翌日第一時間前往陪伴在旁。相反,李太又提到鄭裕玲當年一日拍九組戲,當導演嗌「cut」之際,當時人也迅即抽離,接續進行下一場戲。
或許那是老戲骨與影壇新人的分野。
回到課室,老師進行的,可不只是資料輸送,每個檔案之間也可附帶很多隱藏的程式。說如何如何關愛學生倒是容易,但眼見一個被動甚不動至發呆的人,對自己有聲無聲程度不一的消極態度(成績當然亦不理想),你又能否一視同仁,視之為一個獨特的生命,而非純粹一個個分數?那些「隱藏程式」純粹開玩笑還好,不幸的是,那些偏偏是不可自醫的苦毒,更不幸的是,你可不像李心潔一日一場戲,你只有把握在進入下一個課室之前,好好整理你的情緒,以投入另一場「好戲」。
技巧生硬的我,恐怕還需更多的歷練,才能來去自如吧。
又如果,將下課鐘聲改為「cut」,效果又會如何?
溫水青蛙的廣告,雖則聲明沒有殺生。
先旨聲明:我無意為這些明牌 NGO 作宣傳,本身亦於一年前停止捐款。
只是,眼見四月未到,天氣回暖的情況,我預料到學生總會嚷著上堂要開冷氣。環保知識匱乏的我,心想首要減排,其次節能,唯有嘗試與學生進行對話(別忘想會有訓示,某程度上教師是比特首來得更弱勢),同時提出行動方案但求實際,讓其從實踐中領略背後原則。手段上,自己仍在構思階段,但又生怕成效不彰,招來批評(原來我在意嗎?)。
構思中的行動舉隅
隨意看看豪仔傳道的文章,題到返教會的人的種種不是。
延伸這個現象,在學校這也相當普遍。今日「返學校的人」都可以好惡,因為你弄他不快,因為你無開風扇,播動畫嫌你唔夠悅目,用 POWERPOINT 嫌你無 POWER 又無 POINT,結果他以後不專心,教師就「有禍了」!今日「返學校的人」會以為「返學校」這活動本身已經等同向父母交待,他們會以「我都有返學(但經常伏案呼呼大睡)/聽書(但不做「堂」課)/交家課(上面寫上同學全部解答)」來壓你,不去聽你的指教。
晚間上輔導課,導師對「學習」作了一個清晰的觀點,他題出學習是生命的流露(非被迫亦非責任)、活命的條件(不可缺少或取締)、自我的渴求(不為他人或出路),尤其是第二點,也許再次提醒我當年選擇主修教育背後的理想。我想,上述的現象背後,都反映今日的香港,容易聽到很多資訊(information),但得道(knowledge)的人卻不多,行道(walk the talk)的人就更是所餘無幾。
幸好...
1. 我學校裡的人,好多都好生性。
2. 如無誤入歧途,這類人將來都可有所作為。
(聽落似廢話但我覺得頗真實的看法)
延伸問題:
每日在學校的時間,
扣除種種行政工作,
我們到底安排多少的學習機會?
(今期酷愛:文地)
論文死線愈來愈近,連部落也用列點陳述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