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 會 ,總 留 給 有 預 備 的 人

隨機選讀

標籤

顯示包含「江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江湖」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07/07/16

男人的七個季節

這是教會主日學今年暑假的課題,全期七堂(應該按書名每堂討論「一季」吧?),在團契中也見導師逐一向各男仕推介,每週主日崇拜報告也有提及。到開課前兩周更每人派發課程大綱連「教科書」(因課題乃按照Patrick Morley的《男人的七個季節》為參考書),標價折實$90(但按自由奉獻),表示「幫助弟兄清楚目前的定位、未來的方向,以及到達目的地的方法」。

課堂以小組運作,每堂安排一組負責分享或帶領分享「一個季節」的內容,就我組的人數,我估整個主日學最多有40名男同學。

其實最初聽到這個題目,我下意識在網絡搜尋,進而走入基督教書室細閱。(習慣上)我先看該書出自哪出版社,哦,原來是學園(別名學傳,全名是學園傳道會,在我眼中,都係跟明光社同樣令我「甚有保留」的組織)出品。

或許基於個人主觀的成見,下面的觀點,不必深究。看書不同讀書,輕鬆一點吧。

該書書面強調那是《鏡中的男人》的另一力作,但始乎讀者要一併拿來閱讀,因為裡面有多注釋都引自《鏡》書(都不是同一作者嗎?用自己的舊有理論去支持新埋論?),此外也有引用其他作家如Stephen Covey的感情戶口、四個屬靈的定律(學園),感覺有如新瓶舊酒。

新瓶舊酒尤自可,講到最後內容依舊是那一套就真係不能接受。其實信仰的內容不變倒是正常(我個人都很認同),但我很懷疑出版社本身是否干預書本內容(參考第五章《如何親自認識神》,內容與平日學傳做陪談的內容有九成相似),還要重新包裝成針對男性的文章,讓人有耳目一新的印象,殊不知都是舊調重彈。令人失望,不是沒有新觀點,而是好地地的智慧硬要包裝成前所未有,甚麼七個季節?要分,分做七十個都可以吧?歸論作七個季節,因為聖經中7是個完美數字吧?

追求成為好仔的我,書本也有些值得參考的觀點(但算不上獨到見解),都是關於男性的壓力:

→ 有所成就的壓力:由無到有,由有到優,由優到更優...
→ 科技的壓力:科技不會減輕工作量,只會加強作業能力(同意!)
→ 企業縮編的壓力:合約化、人比公司還要長命等...
→ 通訊的壓力:更快捷的交流,更短促的思考...
→ 出差的壓力:人在異鄉空虛度日,當中的誘惑...
→ 商務交易的壓力:這也許是我不選擇從商的原因吧?
細心閱讀的你,如果你正落入上述其中一項,恭喜你,你不是獨自面對。

暫時看到第三季節,希望能趕及開課前讀完啦。

題外話:該書在新書館有八五折的擁躉價(HK$84.2)

2007/06/08

電視台訪問

這裡是有線電視新聞中心。

從沒想過寫blog會上電視接受專訪(雖然只是15分鐘),不過置身於直播室的感覺實在興奮。看見呂秉權近在咫尺,胡力漢擦身而過,譚惠芸全神貫注閱讀手上文件...平日在電視上見到的人物,如今盡在眼前,心情興奮之餘,感覺到大家工作時的投入,氣氛和學校的教員室截然不同(自畢業後,我己投身教育工作)。即使是多麼微不足道的細節,忽略了也牽連甚廣,但只見眾人依然神態自若,或許我需多加歷練,還得累積更多待人處事的智慧。

距離節目錄影尚有一小時,但願自己別在鏡頭前慌張失儀就夠了。

2007/05/30

溫度計 vs 恆溫器

豪仔傳道引述一個有趣的問題,謹將這問題致送各位老師、各位校長,各教師工會。

William H. Willimon 運用兩種零件來比喻教會在社會中的兩種存在角色:溫度計 vs 恆溫器。若教會是溫度計,她只會跟著環境轉變,過其融入世界文化的生活。若教會是恆溫器,她不但不會跟隨環境升溫降溫,還會產生調溫功效,對環境發輝影響力。
其實在教育的觀點上,我們也可發現類似情況。若校長甚至老師秉持「勇於承擔」的精神,她只會依循環境的要求(埋首於各行政工作、評估、報告...),過其終生學習的無間生活;若學校是後者,她會按學生及本區的需要(甚至社會上不公平不公義被扭曲的文化),對其發揮影響力。

看來,對各位老師、各位校長,各教師工會,不妨撫心自問:「我們屬於哪一類?」

(轉轉載)

2007/02/16

人在江湖


人在江湖,可不曾要應付不同「老闆」的要求?(電影劇照來源

(本文含劇情,未入場者可選擇不看)

前文介紹《翻生侏羅館》,按電影學的觀點,劇本可謂建基於一個相當典型的敘事結構:一個不平衡(disequilibrium)的狀態、經由行動補救(remedy)、再恢復平衡的過程。

這裡先淺談第一部份。話說主角好歹找到一份工作,上手也將大門鎖匙及工作指引交上,原以為一切順利,但高潮卻由此開始。展品入夜後翻生,相信每位觀眾入場前的已知事實,就連上手的指引(指引一:Throw the bone,陪同大堂恐龍模型玩遊戲)也有提及。

一面蒼茫走避,同時勤加閱覽手中的指引,多少也反映其上任前預備不足,作為戲院的旁觀者,看到主角狼狽不堪,錯漏百出的情況,捧腹大笑自不在話下,導演的創意令我十分佩服。

還未算。原以為主角倖存後會勤加熟讀手上的指引,重整旗鼓,豈料連唯一的參考也被靈猴撕毀,令故事的不可預知性大為提高,好戲開始。

當主角但求捱到天光交還制服,眼前出現第一個貴人羅斯福蠟像(對白譯作「羅羅」,由 Robin Williams 飾演),給我的印象頗有 Good Will Hunting 那種輔導員的性格,此外還加上一點幽默,不過戲月不饒人,片中他看起來老了很多。

戲中他熟諳羅斯福總統的生平事跡,卻無真人之歷練,連對館內心上人表白也不敢宣之於口。對主角的困難,他表面上看似袖手旁觀,但事實上問題的克服,多少都是由自己開始。言過其實固然並不討好,但不代表其言沒有參考價值。作為老師,言語行動的例子實在太多啦。(戲中我有印象的一句是「「有人繼承傳奇,有人創造傳奇」,但我事後也找不著原文,這裡有另一個羅斯福的故事

第一晚捱了下去,本來主角打算辭工,但在門外巧遇兒子,故事當然繼續發展下去。主角按上手及羅羅的忠告,開始鑽研歷史,不過劇情有點誇張,即使資料流通,怎麼可能用一個白天熟悉東西方歷史?但抱歉的,投身職場情況相若,老闆請你,知識上要你有如維基般的博大精深,態度上要你有如學習般的謙虛受教,做事上要你有如總裁般的日理萬機。要注意的是:

  1. 這種要求老闆不會輕易告訴你
  2. 這樣的老闆你可能有多於一位
下一個問題:沒有「指引」又如何?

可幸的是,我也有愛鍚我的同事及學生,
以上內容也不是特別針對某個界別,無需揣測。

延伸閱讀:一個校長的故事

未完的數學堂

我的學生活動

訪客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