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 會 ,總 留 給 有 預 備 的 人

隨機選讀

標籤

2006/06/29

重新改卷

重新改卷的感受是沉重的,尤其是當其他人在欣賞今屆世界盃「精采」的入球,而你卻只能埋頭對著一份又一份的試卷重新審閱一次。到是日6:30pm為止,已經重改全級約八成的試卷,猶記得第一次批改累計近25至30小時(所謂累計,因為我前後分開約五、六次去做,知我者,我可是一個討厭長期做同一個動作的人),今趟只消五小時,可算是「進步」吧?(唉,應該話仲有很多進步空間)當然,這未包括站在教員室外,逐一接受學生諮詢的時間(自己另一敗筆,選擇午飯時間,而自己當天早上又沒有食早午餐)。

想當年,自己做學生,也帶頭去「爭取」不少分數,今云角色調轉,但原來背後的功夫,可謂百般滋味在心頭,眼淚、肚痛、內分泌全部變成好朋友,一起跟自己攪對抗,實在「惡搞」。雖然滿肚子難受的感覺,但數學(我主要任教科目)就是強調其嚴謹性,而且力求分數上的零失誤,也是我一個嗜好。再者,收到同事S及G的利x納及益x多,雖然剛經歷腸胃不適而親自品嚐,但箇中甜味已經深入小弟的味蕾及心坎之中。

謹以文字為證,提醒自己不要歷史重演。

事件起因:被指改卷嚴苛。
事後行動:重新回收試卷,重新改卷,重新向學生解說(簡單講,做多一倍工作;溫馨但更抱歉的是,不止是我一個人做)。
行動原則:學生利益為本
行動細節:(我強調只適用今學年某一級)

Poor Presentation(表達欠清晰)每題扣0.5分。
No unit / wrong unit 每個答案扣0.5分。
以上情況,全卷合共不會扣多過1.5分。
無分數的部份不扣以上的錯誤。
英文字大小寫不扣分。
一般情況下,「A = 3」寫作「3 = A」不扣分。
幾何定理中,漏寫「s」或少許串錯不扣分,但前題必須令人明白其定理。
方法正確,即使前部部份計錯答案不扣分。


好啦,小休半個小時(打字都用了一大半時間),我還是繼續努力吧。


題外話一,得悉自己讀畢氏定理的發音不太好(讀多個f音變做Fi-fat-goras,正音為[],DJ),所以為求自我完善,唯有閉門苦讀(正音),希望打後的學生受惠。

題外話二,因為今次事件而錯過中七級的謝師宴,罪過罪過。不過都無法當面逐個講,所以都算啦,哈。希望明天放榜,大家的努力能如願以償啦!

"half glass of water = half glass of water"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again~

2006/06/26

可怒也(批改校內試卷中)

當學生的考試將接近尾聲,也就是在下開始忙碌的時候(按規定,批改工作由撰卷教師單獨負責)。有時也替語文教師感到不值,特別是批改作文題目,若是閱讀各路名家的專欄還好,但時下的年輕人文字根底實在可憐地弱,當然,眼見自己學生每題數都有程度不一的犯錯,心裡多少總有酸溜溜的感覺。

要在週二前派發試卷,但對學生,我實在要好好撰寫試後評論。

努力從來沒有指標,有些人可能領悟力較好,可能不必用很多時間,便能夠明白而且熟習有關課題,但這些多數是少數。要知道,人家付出三小時,你可能要花三十小時才有成果,但原則都是一樣,就是要努力,更加不可有放棄的念頭。

問題不是今日才發現。對平日的習作、統測成績,對自己的覺悟均嚴重欠缺。

普遍同學太高佔自己的能力,或者是太低估考試的要求、試卷的難度。個別學生的付出也令人失望。

大家都是學生,若同學覺得我們要求太高,可選擇另一間學校。(咁樣講又會否不太人道?)


唉,奈何整體的印象是那麼負面?

2006/06/22

一舊雲


奔馳於足球場上,
一舊雲為我們帶來一陣陰涼。

遊走在考試題上,
一舊雲卻為我們無限的唏噓。

對努力付出而得到成果的人,心裡固然感到莫大欣慰;然而對平日無所事事,缺乏進取的人,特別是考試期間仍機不離手,除了感嘆自己的能力有限,內心也感到極度不滿。物質的富裕、知識的流通,孕育出來的新一代卻令人有感貨不對辦,對底是大人和社會未夠全面照顧,還是其他?今日的學生到底該負多少的責任?

2006/06/21

十年前後

(拍攝於課外活動主任協會週年研討會中)
猶記得,自己當年仍得抬著頭發問,嘻能夠在有生之年,得見當日的師長,如今自己身為人師,總算感到莫名的興奮。但對他們而言,在下的出現,又會否感到錯愕?為免尷尬,我也主動介紹自己的畢業年份,當年所上的課,可幸他們亦表示「有印象」,當然,心裡對當年為各位老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卻受到多番包容自然感激萬分。

只是歲月不饒人,正中的黃sir,比起十年前時的樣子,多了層灰白的頭髮,四萬的笑容依舊(會否和近日樓市有關=D)。黃sir作為課外活動主任,當年在下以屬會學生幹事,向其申請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時已有所認識,今日自己卻得替學生做申請手續(其實,在下很討厭處理文件表格簽簿等等),學生主導活動的理念恐怕相當遙遠,到底是我們不願意提供機會讓學生嘗試,還是今日的學生根本無力承擔?

2006/06/20

漣漪

生活靜靜似是湖水
全為你泛起生氣
全為你泛起了漣漪
歡笑全為你起

生活淡淡似是流水
全因為你變出千般美
全因為你變出百樣喜
留下歡欣的印記

靜默亦似歌
那感覺像詩
甜蜜是眼中的痴痴意
做夢也記起這一串日子
幻想得到的優美*

收聽

不用改簿的日子,令我生活變得愉悅,哈。
(雖然自己將要獨自批改全級的數學科試卷)

2006/06/19

校務處

考試期間,在下成為監考員,每天也從校務處拿取兩疊試卷(因中一中二會混合一起進行考試),由答題簿、問題卷、算草紙,撰卷老師、監考老師、每班人數等資料均在獨立包裝的公文套上詳細列明,心想,當中的工作量可不少呢。

身邊有任職教育工作的朋友,多少都知道教師每天的工作,但學校的校務處其實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日常繁忙文書工作及接待外來的人(例如家長、飯盒供應商、訪客、出版社等)以外,其他內部事務也是多而又繁(煩?),例如手機的普及,在家長沒有禁止的情況下,學生攜帶回校的手機,便是由校務處代為保管,平均每天至少十數部;而每天兩次的出席紀錄檢查更是「家常便飯」,對缺席的學生,校務處也會即時跟進,確定事件因由;而每當學生生病,或校園設施出現毛病,也是先向校務處通報,就情況作出相對性措施;而八達通的引入,學校平日的雜費、學生會會費、補充練習書的收費都可經校務處一手包辦。根據非正式觀察,校務處職員每用一次八達通收費系統,最少得按四次滑鼠,約等五秒列印一張收據,方完成一次交易程序。

除此之外,本校校務處也會按教師要求,於指定時間錄影特備電視節目。而考試測驗中使用的多項選擇題,也是由校務處用光學掃描器進行批改。在特別的日子,校務處更會為學生提供特別的物資(例如輪椅、衛生巾、電風筒、鉗子、敷料),總之一個只有四百平方呎的地方,其實對學校的正常運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延伸參考:某校維修服務網上表格

2006/06/18

教學工作

正計算下年的教學工作。

但奇怪的,是當我以「教學工作量」、「教師工作量」作關鍵字搜尋時,往往發現內容多是要求減少,要求關注...而實際上又很少找到有較客觀的數據。雖則教育事業是講求良知,但再回想有官員用白粉等字眼跟教師扯上關係,我個人實在想花些時間做核算。事關,我自己有時都會毫不自覺兼六親不認地做個不停,落得單身下場是一回事,但當發現自己除了學校生活(慶幸我視學校為生活而非為糊口)就沒有其他,恐怕我會和一部機器沒有異樣。

雖則今日都有些非教育界的政客都提出要減輕教師工作量,但其實在表態前,大家又對今日教師的工作量有怎樣的了解?根據七年前進行的小學研究,情況大致如下:

...結果顯示小學教師平均上課時間約 4 小時,備課時間約有 1 小時多,批改評估則佔 2.7 小時,加上處理學生訓輔時數,每天的工作量約為 9 小時,再將每週非固定的教學工作時數 11 小時計算在內,小學教師每週合共花在教學與學校工作方面的時數,達 60 小時...
時間所限,在下在網絡嘗試用 30 分鐘也未找到本地較新的中學研究,是故唯有用自己舉例啦(有錯請代為指正)。以本學年作參考,每節35分鐘、每循環31節(平均每日九節課要上五節)、每學年27個循環,在下教學的總教學時數是 35 x 31 x 27 = 29295 分鐘,若考慮同年入職但又無須擔任班主任的話,其每循環任教34-36不等(姑且當35節計算啦),即總教學時數是 33075 分鐘。又「如果」新學年採用七日六堂制(即每循環有七日,每日有六節,每節50分鐘,那麼以每學年有23個循環),下學年每循環得任教 25.5 堂,而甭做班主任的則要任教 28.8 節。

上面考慮的,只是逗留在課室的時間下限。假設批改每疊家課或測驗需 3 小時,每個循環約 10 至 15 疊家課、測驗(即每週平均需 35 小時);又假設備課及準備教材、負責本科以外的教學活動、負責課外活動這三方面工作,亦每項平均每週約需 6 小時(合共 18 小時);連同處理學生訓輔時數(一般而言,你對愛人都不會那麼市儈去計時間吧,不過政府要我們事事量化,那就當每日一小時計算,反正實際上不止那麼少);加上很多零零碎碎的通告、班務、科務、跟進工作、接電話(這是最難量化卻真實地耗時),在下身為中學教師每週合共花在教學與學校工作方面的時數,接近 70 小時

或許,趁各同工在學生考試月,難得不用改簿的日子,不妨逐一計算下列每項的時數:上課、備課、批改作業及評估學生、處理學生問題及訓導、帶領課外活動、與家長聯絡、班務工作、校務文書工作、學校行政工作、擬定工作紙、科務會議及行政工作、參加工作小組、處理、分析學生成績、進修、擬卷、改卷...當然,以上還未考慮性別、教齡、職級、家庭角色、學校類別、學校班數等。至少,當你收到校長知會你下年的工作量,必要時你也會有即時 Say Yes/NO 的心理準備。

延伸閱讀:(7年前的研究)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小學教師工作量研究》、退休教師:從多種角度看教師減壓問題

後記:
宏觀的情況大致上作了檢視。但是,微觀上一課節由 35 分鐘變成 50 分鐘,教學上可怎樣變化?按新制規劃,數學科每循環佔 6 節,科學科每循環佔 5 節,以在下每循環任教 3 班數學、 2 班科學再計算,恐怕下學年得任教 28 節,如果不用做班主任,這樣安排其實就較易適應。最壞的情況,我想是下年任教 4 班數學,即使每循環任教 24 節,但終日在數學世界團團轉,我可是會發瘋的。 任教 2 班數學、 2 班科學合共 22 節,如果加 3 節宗教科,並擔任班主任,那又如何?

2006/06/15

工作間

清閒的日子:整個學年恐怕只有考試週才見得到。









充實的日子:所謂寸金尺土,對沒完沒了的家課,唯有向高空發展,未改的簿置頂(在下稱之為簿福山),改好的放在最底,必要時著班長領取。

生日何去何從?

談到生日,其實不一定要大肆慶祝,正如胡醫生豪仔傳道(見圖)的討論中所講,生日可以是紀念生母的苦楚吧。早前曾透露生日當天參加一個在沙螺洞的個案研究,結果今日在不知原因的情況下,連同另外兩個「被發現」撞期的課堂,一併受到拒絕。所以,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那天一於去拜會水母家族(反正壽星仔免費入場,其他人也有機會八折入場)。

有誰願意同行呢?

2006/06/14

試後活動

(兩週前無病呻吟的文章)

難得約學生食午餐,期間得悉某生的時間表被編排得密密麻麻。

考試尚未來到,校方已安排試後活動及假期補課,可謂近年普遍的現象。猶記得以前在母校,完了終期考試,接著便是十多日的假期,其實即使有對卷日,之後便是去到七月中旬的家長日,只消一個上午(嚴格來說只是少於十五分鐘,在下當年紀錄良好,沒有太多該檢討的地方,哈),大家便開開心心說再見。

然而,不知何時開始,發現學校有所謂的試後活動,比方說,綜觀自家的試後活動,有專題研習分享、小說講座、跳繩活動、健康講座、佈道會、學生會傳統活動等等,把閒置的時間非填個滿滿不可。心想,舉行試後活動,是因行政上登分刷成績表需時,還是另有原因?我們又怎樣看試後的活動?是為活動而活動?還是我們相信過程中多少都有教育意義?若說成課程的一部份?為何不納入學期內進行?生怕學生因面對考試而無心機參與,恐怕學生考完試個心已經想著暑假如何渡過吧。

可能,這就是香港style,非要把時間用得徹徹底底不可。

==========
「很高興在校園聽到不同樂器的聲音,有音樂的校園令人很舒服...」看到同事在意見表這樣寫著,甚有同感。

2006/06/13

淺談設計

The secret to creativity is knowing how to hide your sources.
(Albert Einstein)


去完唐崇榮牧師的查經聚會,看到該機構的海報及精品設計,大感驚嘆,自小這令在下再次肯定宣傳無疑對外來者有一個先聲奮人的影響,當然,以一個行內人的看法,這又會否太濫用effect?講者本著聖經原則傳道是最終關鍵吧(免得我被指太高舉外表)?不過,喜歡設計,喜歡看人家的設計,多少成為在下平日閱讀四方好友文章之外的活動。無他的,都是對美的追求吧。

承蒙細S向大S推薦,令在下今云有機會設計敝校夜中學的橫額設計。本來上週末趁有些構思,於是做了個(VERSION 1.0)設計,但意外地因為快速記憶體嚴重不足,未能存檔,可怒也。事後唯有重做一遍,但怎樣做也不夠最初的那個「感覺良好」。沒法子,唯有先讓大S過目吧,被問到可否將「招生」稍為放大兼旋轉(好像是百貨公司促銷用的字眼),想了一想,其實學校都由區會開辦,我希望橫額反映我們的校風,實而不華兼絕不浮誇,所以底色隱約加了個十字架,務求帶出「興學傳道」的深層理念。聽了我這番話,看他的表情,我知道今次應該做得不錯。

不過,相比上次的作品,事前自己都嘗試四維瀏覽,希望在設計上可以做得更好,即使見到同事看在下傑作時的興奮表情已令我自鳴得意。而綜觀過去的作品,不難發現自己的「風格」。首先,底層多是用一張相片,將透明度調至20-30%,放在另一層色板(layers)上;字體通常用三層色板(上層淺,中層深再稍移右下方作厚度,底層用最深色再加高斯模糊以作陰影)。當然,要有相關的技術容易,但要有創新的意念才是關鍵。

回到大學時學院教授就創意有如此嗟嘆,世上哪有那麼多創意!所以,在下的創意多是向朋友網海取材,只是正如愛因斯坦所講,靈感來源夠廣泛便行。

延伸閱讀:盆菜逼爆風格(內有不雅圖片,心智未成熟者不宜)、在下新作連結

2006/06/12

持續發展

[特別給教育界同工閱讀]

即使有十萬個衝動想對個別學生安排「精讀課」,但往往六月考試月,都是教師進修的黃金檔期(當然,此非正式統計都是根據在下從其他同工身上發現)。雖然領導尚未發佈下學年工作編排,在興趣、可任教範疇、期望任教的領域等考慮下,我選了以下的科目,也就以下選擇背後的了解、想法,稍加紀錄。

*括號內乃可計算的進修時數

1. (5/7,上午,6.5小時)議題為本學習之「保育與發展的矛盾-沙螺洞個案研究」教材簡報會(都是寓學習於遊覽,沙螺洞的生態景觀其實早已想看,也想更新自己對保育的較新資訊,當天也是在下生日,所以選擇郊遊「散心」,希望屆時能影靚相啦~

2. (23/6,下午,3小時)以評估促進科學科的學與教:TIMSS 2003的啟示:平日無心力無時間鑽研教育學研究的話,這個相信會是一個大開眼界的機會,自三年前在擔任PISA評卷員,若有意思做教學的行動研究,我想這個值得考慮,不過今次只以數理科教師為對象。

3. (3/7,下午,3小時)數學科知識增益(II):立體幾何:自三月在港大修讀那個初中數學128小時在職培訓,差不多所有數學課程也不會考慮,一則在下決不會為交「時數」而強迫自己聽完再聽,所以只選了這個類近數學科的課題。

4. (8/7,上午,3小時)新高中倫理與宗教科學與教策略必修部分︰倫理學(環境倫理):就敝校情況屈指一算,若每位老師下年每循環平均任教24堂x50分鐘,又如果在下被任命教兩班數學兩班科學合共22堂,餘下2節,我想我首選倫理與宗教科,當然不用教,或讓我統領三個運動校隊都可考慮,哈)

5.(27/6,下午,3小時,二選一) 科學教育:建構科學知識與培養過程技能科技教育:從科本到綜合 - 主題式教學:本著上述的假設,若有望任教科學科,發展校本課程將是在下來年的事業目標。

6. (27/6,全日,7小時)棋藝教育教師工作坊-圍棋一日通:原訂的日子參加課外活動主任協會週年研討會,不過在下的學校下年將以「棋」作為全年主題活動,所以閣下若非有強大的內在動機,勸君還是另作他選。

若一切「順利」(校方推薦加上當局批准加上自己屆時無做大頭蝦的話),今年的黃金檔期最多可獲取22.5小時,若考慮下年能如期修畢碩士課(50小時),我想,(暫時)可不用理會教統局那些無聊制度。

延伸參考:教統局教師持續專業發展(這令我聯想到「可持續發展」,但觀乎今日的環境質素,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掛羊頭賣狗肉」)

2006/06/11

一生之計

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要妥善計劃每天的工作日程容易,只要你把握早上返工返學前的片刻時間,或是靈修,或是豐富的早餐,其實那倒不錯。但一生之計又如何?試問自己,最後一次跟朋友談及人生目標是甚麼時候?即使有所提及,又會否只是三言兩語,長話短說便算?面對忙得不可開交的工作,大家可曾停一停,想一想?當然,生活忙碌,時間表填得滿滿,代表你有工作,值得感恩,但是,若長期維持忙碌的狀態,再多的努力又會否只是徒然?

一生之計?自問我倒是很主動吧。剛巧,從某個廣告,看到一位中學同學,再檢視自己,唉。相比每天在交通開支多花廿元,讓自己的青春迴旋於忙碌無目標的生活上,才是更豪的消費。

後記:
上述思路的背境,除了涉及近日教會講道,當中也有是從其他人身上汲取的想法。但細想一下,踏入考試月,此番言論又恐怕成為學生疏懶的藉口(因我覺得多數學生未夠進取,也有些欠缺有效的溫習策略),所以我寧可接受學生繼續忙碌下去。

安裝電話

週末返學進行最後一節精讀課,發現學校在教員室進行電話線鋪設工程,計劃在每兩個教師桌中間安裝一部電話,不過多個電話又會否為工作帶來方便呢?的確,即使有手提電話,我們都不太鼓勵向家長發放,老師的個人空間也要保障吧?記得有一次,收到H同學的家長來電,問到如何知道在下的手機號碼,原來那是該家長私自查看該生紀錄簿而得來的(印象中那次因特殊需要才向學生透露手機號碼),可能自己得考慮用傳呼機吧?

置放一部電話,也得考慮空間的問題。在下任教三班數學兩班科學為例,每班有兩本數學家課簿,平均每循環安排2.5份數學家課,每疊家課簿逗留時間約1.5個工作天,屈指一算,在下桌面的「簿(福)山」最少有兩疊,連不定期的小測紙、手提電腦、文具架,空間不敷應用的情況明顯,只是身邊的同事效率奇高,很早離校,令在下也習慣一併用上其桌面空間。

和學生家長聯絡(或被聯絡),總免不了要用電話。雖然那比面談方便,但用電話其實都頗花耐性。自言學生生涯也不曾接到老師來電,怎麼今日會有這麼多用電話的情況?令人更遺憾的,就是拿起聽筒,總不能單單純粹做公事,但愈問愈多,自己頓成電話輔導員,即使手上仍有無數待批改的簿,黃昏已經離去,但作為良心事業,教師的身份又豈會輕易放在一旁?

如果他日安裝電話,有同事提出使用電話服務,例如:

  • (由校內教師字正腔圓地說)歡迎使用xx中學電話查詢服務,廣東話請按1字,普通話請按2字,英文請按3字。
  • 每個間場位可加一段廣告(例如下月本校有xx活動,或提醒xx通告的繳交期限)。
  • 要查詢xx事務請按1字,查詢xx事務請按2字,想聆聽本校辦學理念請按3字,返回主目錄請按*制
  • 若是家長來電,請輸入貴子弟學生編號,(播放廣告後)請輸入x位數字的私人密碼(再等一會),貴子弟直至x月x日的欠交家課紀錄次數為「十」「二」次(用另一把聲音),確認請按1字,如需傳真紀錄,請按2字。
  • 若想聯絡xx科x老師,請等一等,閣下是第xx名正在輸候的人(期間可播放校歌、校詩)。

既然今日的當局銳意在學校引入商業化營運,那又何不考慮這個?

諗起都心寒~

2006/06/07

甜到入心

幸好沒有錯過爆破的一刻,他日若有時間的話,國內很多名山大川都會是必去之選。

今天由一整天都充滿驚喜,返校不久先有同學借來好書一本(見圖),其實相比方潤兄世澤兄等書迷,在下讀書的速度恐怕比窄頻還要慢。不過自己要到下週初才會有閒情細閱。到小息,也接到另一班學生的家政堂傑作(其實在舊校也會在節慶期間收到蘿蔔糕、五月糉),即使午飯時間要處理學生糾紛,要匆匆來個方便麵(唉),不過有學生送來朱古力蛋糕,當之後被問到味道如何,我想,個心已經甜哂!

=======================
返學前睡眠時間:6小時
睡眠質素:55分
聯絡的家長:1位
處理的學生事務:15人次
與學生的閒談:10人次(泛指吹水、無目的的對話)
忍尿最長時間:4堂
工作事項:在教員室做人肉廣播、三疊數學家課簿、兩疊科學作業
=======================

為慶祝行山好友兼同行K,
是日提早離開工作間。
不過總結今天的「數據」,嗯...

推介:儲存YouTube影片的方法

2006/06/06

統計數據

返學前睡眠時間:6小時
睡眠質素:60分
聯絡的家長:2位
處理的學生事務:20人次
與學生的閒談:4人次(泛指吹水、無目的的對話)
讀經時間:15分鐘(談不上靈修)
忍尿最長時間:6堂
其他雜務:在教員室做人肉廣播、用手替全班寫分數(2次統測x9科x39人)、修訂中二數學小測卷

如果教統局嫌教師提交的統計數字未夠多,不知以上數字會否具統計學意義?

2006/06/05

半杯水

「明顯不甚理想。從最初的十分鐘作基準,各班都感覺自己魂遊太虛。時間沒有虛耗,但教學上依然令人沮喪,本來,距離學期考試,倒應該作最後衝刺,但至少,自己是乏力的其中一員吧?得諗下計仔...」

「倒不是呢,中二的課節進度理想,學生就現況預算,相信明年今日不會像今年中三出現的問題。上週末的跳繩推廣活動也來得完滿(^___^),科組文件、活動組的文件、試後活動、暑期活動全部大致處理好(^________^),現在尚餘自己班班務,個別也許有令人費心的地方,不過,今日自己的quota已經用盡,所以明天才想吧(^_^)」

(哈哈)有時覺得,半杯水就是半杯水,是否要刻意想得正面負面?

2006/06/03

誰願意同行?

和身邊的人談起無冷氣日,發覺執行上仍然存在困難(心態問題?),心想每次爭論,單憑「環保」二字似乎再敵不過「用者支付」、「舒適的學習環境」、「高學習效能」等不同理由,也許綠色學生聯會也將「無膠袋日」行動升級(見附圖)可會是一種突破?

既然「未解決」成為城中熱話,將之與六四事件來個炒作也是意料中事。當每年活動只是一式一樣,事事追求新鮮感的MK男女,恐怕只會當你「食古不化」、「放唔低歷史包袱」,寧可開著空調,開開心心留在家中打WinningEleven啦!或許有見證事件的,會拿「經濟好轉」、「國家已穩定」等理由去讓這個風波淡化(文字本身多少有立場上的傾向吧)。

對十七年前的這個月,當時大學生們對國家的愛,以及受到的對待,實在需要向當局問個明白。


原載:未解決 (Not Settled)(歡迎轉載)

猶記得當天清晨,學期將至,在下的母校座落於香港天主教教區總堂。少不更事的我(當時只是小學生),即使文字的理解仍然稚嫩,但雪白的教堂,在晨光下掛上鮮紅色的橫額(當時應該是直立式),上面寫著「六四凌晨,暗殺人民」的字句。以當時的理解,「殺」字的意思便是取去xx的生命,使其不能留在世上;而「暗殺」當然是暗暗地殺啦。事隔多年,至今仍印象難忘。

你(妳),願意同行嗎?

晚上七時四十五分,
天后地鐵站恒生,
或用手機個別聯絡吧。

後記:
本想用「人民公僕殺人民」(那是當年中學歷史科老師的一句評論)為標題,但幸好自己對社會的公德心、環境、當政者自我完善的期望仍然殷切,只是有感孤單,還是改用較溫馨的說法,免得下週招人問話。

延伸閱讀: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某校的通告、05年無冷氣日後的網上討論「六四」十七周年燭光悼念集會

2006/06/01

無冷氣日收冷氣費

「著冷衫黎,都係預左開冷氣啦。」
「咁點解你唔除左件冷衫?」
「都俾左錢,點解唔用?」

偶發性的對話,難得的機會本來讓我進入討論環保的問題,但這樣的介入似乎缺乏平等的對話空間,不過課室過度使用空調的情況卻是值得令人關注。自然足印在六月一日發起全港性的「無冷氣日」,而剛巧學校向家長派發課室空調收費的通告,實在是一大諷刺。

現時課室的空調收費,一般是按用者自付之原則,即使是中一的科學科,也指出用者自付、污者自付等「措施去」保護環境,我心想,所謂保護,或許只是減低污染的影響,恐怕此舉連控制、節約等也談不上。環保沒有實踐,和紙上談兵沒有異樣。自問在下屬「實熱體質」(俗稱熱底),喜冷怕熱自然不在話下,而平日長期用聲,每日一杯冷飲幾乎是近年的習慣,但至少對不用冷氣也有一定堅持,但再多的堅持,卻有感被學生定性為反派,仿佛自己是無人性,或是討論時間稍長,往往有人拿出「少數服從多數」的王牌(誰說今天的學生缺乏公民意識?),實行速戰速決。

更無奈的,是見到學生午膳小息玩到樂極忘形,汗流浹背走入課室,二話不說自行將風扇開到最大,自己更走到送風口乘涼乘涼,某君的「味力」於是充斥整個課室,其公德之欠缺有時都令自己感到氣憤。即使好言相勸,往往都是無疾而終。

這裡要問的是,有人出錢支付冷氣費,有家長鼎力支持,又會否好心做壞事?再延伸去問,我們對一個十來歲的中學生供應個人的手機、隨身聽、空調設施等物質生活,又是否能夠培養對落後地區的關懷,進而建立較整全的世界觀?在促進經濟的方向上,我們又會否為了鞏固優勢而不斷發展?近年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又會否美麗的謊言?

香港地資訊發達,一個維基或谷歌,世界資訊隨手可得,但大家可有體會,消費主義背後的代價?在我們得悉自己得到的是那麼的多仍要肆虐地支取,其人心的可怕可能拍得上鬼魅山房。

伍老師的部落看到很多微小但值得欣賞的物種,如果有更多的人願意珍惜,這個世界其實可以變得更好。


後記:
在下文字功力匱乏,雖則道理不在於詞鋒,但缺乏持續性的表態,恐怕類似活動只會淪為議員的政治秀。

延伸閱讀:本年度無冷氣日參加學校名單、人民網《關注全球變暖》


無冷氣日收冷氣費?

未完的數學堂

我的學生活動

訪客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