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工作
正計算下年的教學工作。
但奇怪的,是當我以「教學工作量」、「教師工作量」作關鍵字搜尋時,往往發現內容多是要求減少,要求關注...而實際上又很少找到有較客觀的數據。雖則教育事業是講求良知,但再回想有官員用白粉等字眼跟教師扯上關係,我個人實在想花些時間做核算。事關,我自己有時都會毫不自覺兼六親不認地做個不停,落得單身下場是一回事,但當發現自己除了學校生活(慶幸我視學校為生活而非為糊口)就沒有其他,恐怕我會和一部機器沒有異樣。
雖則今日都有些非教育界的政客都提出要減輕教師工作量,但其實在表態前,大家又對今日教師的工作量有怎樣的了解?根據七年前進行的小學研究,情況大致如下:
...結果顯示小學教師平均上課時間約 4 小時,備課時間約有 1 小時多,批改評估則佔 2.7 小時,加上處理學生訓輔時數,每天的工作量約為 9 小時,再將每週非固定的教學工作時數 11 小時計算在內,小學教師每週合共花在教學與學校工作方面的時數,達 60 小時...時間所限,在下在網絡嘗試用 30 分鐘也未找到本地較新的中學研究,是故唯有用自己舉例啦(有錯請代為指正)。以本學年作參考,每節35分鐘、每循環31節(平均每日九節課要上五節)、每學年27個循環,在下教學的總教學時數是 35 x 31 x 27 = 29295 分鐘,若考慮同年入職但又無須擔任班主任的話,其每循環任教34-36不等(姑且當35節計算啦),即總教學時數是 33075 分鐘。又「如果」新學年採用七日六堂制(即每循環有七日,每日有六節,每節50分鐘,那麼以每學年有23個循環),下學年每循環得任教 25.5 堂,而甭做班主任的則要任教 28.8 節。
上面考慮的,只是逗留在課室的時間下限。假設批改每疊家課或測驗需 3 小時,每個循環約 10 至 15 疊家課、測驗(即每週平均需 35 小時);又假設備課及準備教材、負責本科以外的教學活動、負責課外活動這三方面工作,亦每項平均每週約需 6 小時(合共 18 小時);連同處理學生訓輔時數(一般而言,你對愛人都不會那麼市儈去計時間吧,不過政府要我們事事量化,那就當每日一小時計算,反正實際上不止那麼少);加上很多零零碎碎的通告、班務、科務、跟進工作、接電話(這是最難量化卻真實地耗時),在下身為中學教師每週合共花在教學與學校工作方面的時數,接近 70 小時。
或許,趁各同工在學生考試月,難得不用改簿的日子,不妨逐一計算下列每項的時數:上課、備課、批改作業及評估學生、處理學生問題及訓導、帶領課外活動、與家長聯絡、班務工作、校務文書工作、學校行政工作、擬定工作紙、科務會議及行政工作、參加工作小組、處理、分析學生成績、進修、擬卷、改卷...當然,以上還未考慮性別、教齡、職級、家庭角色、學校類別、學校班數等。至少,當你收到校長知會你下年的工作量,必要時你也會有即時 Say Yes/NO 的心理準備。
延伸閱讀:(7年前的研究)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小學教師工作量研究》、退休教師:從多種角度看教師減壓問題
後記:
宏觀的情況大致上作了檢視。但是,微觀上一課節由 35 分鐘變成 50 分鐘,教學上可怎樣變化?按新制規劃,數學科每循環佔 6 節,科學科每循環佔 5 節,以在下每循環任教 3 班數學、 2 班科學再計算,恐怕下學年得任教 28 節,如果不用做班主任,這樣安排其實就較易適應。最壞的情況,我想是下年任教 4 班數學,即使每循環任教 24 節,但終日在數學世界團團轉,我可是會發瘋的。 任教 2 班數學、 2 班科學合共 22 節,如果加 3 節宗教科,並擔任班主任,那又如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