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 會 ,總 留 給 有 預 備 的 人

隨機選讀

標籤

2007/10/16

彼此廝殺的生活

先談面簿,進一步體驗網上無國界。

接觸的領域更大更廣,但發現自己的世界卻更加渺小(都是人比人惹的禍)。去過的地方被比下去,在線朋友數目也被比下去,得悉某某甲及某某乙進入人生的另一階段,也感覺自己被比下去...可能歌仔都唱「這一次,你真的很介意...」...

再談生活,雖然都離不開個「忙」字。

平日能坐在教員室單單備課十分鐘已很不錯,雖知空堂也不是閒著,改簿(計計數,14個上課日得批改最少10份家課,不用改作文,照理很「不錯」,但更多時間卻花在處理學生的欠交問題)、擬卷等,時間很快溜走。放學,能有空跟進學生問題已是莫大「福氣(兼勞氣)」(但綜觀本週,週二有陸運採排、週三有班主任會議、週四有全體會議),能夠放下身段個別跟進,或是偶爾了解學生背後故事:

學生T因多次未依時完成家課而須留堂跟進,傾談中,發現不是她懶散(至少我沒這樣想),只是她每天要練習溜冰及舞蹈,時間用得太盡。談到這個,她的反應明顯比談數學興奮十倍(註:她上課時其實都算「投入」),我著她寫下一天的時間表,看看可以怎樣做時間管理。

「看來你要早起身,否則你總要作取捨...」我說。
「咩你講野咁似我阿媽既...」她回答。
口裡我當然圍繞學業優先的立場,骨子裡,我的關心卻藏著妒忌與羨慕,學生能在NDS、PSP以外,找到一樣能夠全心投入,至少一般人看來有益身心的活動,但是我們的教育局總要把學生的時間填得滿滿!眼下的一代,由小學被排山倒海的「破蓆」洗禮,又經歷所謂系統評估,面對學校間的競爭,學業成績要抓緊,延長課堂的時間成為趨勢。「補課」成為廿一世紀華人社區新興課外活動,家長看到學校如斯用心為學生加時,豈不高呼叫好?

根本問題:我們該塑造怎麼樣的生活型態?

最近某樓盤提出的「L.O.H.A.S.」(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概念,又有多少人能夠付諸實踐?最近看書,讀到一段有趣的寓言:
在非洲,當每天早上太陽昇起時,瞪羚醒來就知道要開始跑,而且要跑得比獅子快,否則就會喪命。在非洲,當每天早上太陽昇起時,獅子醒來就知道要開始跑,而且要跑得比那一隻跑得最慢的瞪羚快,否則就會餓肚子。瞪羚和獅子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在非洲,當每天早上太陽昇起時,你最好已經在拼命跑了。
總覺得,這個講求績效,
主張問責的年代,大家總在彼此廝殺...

寫到這裡,我又要繼續為改簿「奔跑」啦。

沒有留言:

未完的數學堂

我的學生活動

訪客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