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 會 ,總 留 給 有 預 備 的 人

隨機選讀

標籤

2006/08/31

關注.不關注

暑期將至(不是暑假將至,因為真正的假不用上班吧),回顧自身(為人、為人師、為人師表)至本土(女王、廚房、尖子、現代、星子、嬌女)至祖國(超女、旱災、酷熱、程翔)至國際(暫時不想太多),發覺與其要學關注什麼,如今資訊複雜,實在要先學習不要關注什麼,即使事事關心,但事情總有輕重之分吧。真的想關注,不妨用用李天命思方學的三個基本問題:

x是什麼意思?
x有什麼理據?
除x之外,還有...?
溫情推介:《李天命:殺悶思維》

但實際上,對每件事認真看待上面三個問題,生活已經很充實。
(注意,每個課題不會等你逐個逐個處理,家庭愛情學業事業便是例子。)

在打算廣傳開去或進一步行動後,才想多些,不然,只有重覆的觀點與角度,閣下的文章下次被列入「不要關注」之列。可能因為這樣,對本土的事,我沒有太多表態。

也可能我真的不關注,無其他原因。

與其閱讀星球方向生果報社論的思維,以下文章都有閱讀價值:

女王的延伸閱讀:《庫斯克:美女班房與女王教室(1)(2)
便利的延伸閱讀:《港燦筆記:壹級刊物》(該部落一大特色,是原文後的延伸閱讀及討論,可謂好戲在後頭,不會像個別吹水版只為瀏覽人數稍過一千而沾沾自喜)

2006/08/29

溫馨提示

正在檢視我的工作:每日只有數學堂,每日最少批改兩疊簿,擬卷(中二數有下學期卷一、中三數有統測一、上學期卷一、統測四、下學期卷二),活動組主題活動,中三級科聯絡人,望社社導師,男童軍導師,班主任...,校外的主要是碩士課程畢業專題研習(嘩~),還有數之不盡甜酸苦辣瑣碎無限大小事待辦。

生活,依然充實。

今學年流行的口號:
笑容是免費的,留堂也是免費的。

後日開學,不知學生見到我下面的提示,有何感覺?
= = = = = = = = =

各位:

開學在即,希望大家保持開朗心情,迎接新學年的挑戰。提醒大家:

早會排隊:
前男後女,由矮至高排隊,留意訓導組指示。

座位分配:
首一星期按學號就坐,由窗戶起第一行第一個位計算,如此類推。

班會雜費:
根據以往經驗,當日每人須預備六十元正,雜費包括各科非經常性開支、壁報設計及班會活動資助(暫不設找續)。

儲物書桌:
自備鎖及兩條鎖匙,其中一條交班主任保管。

學生相片:
預備學生相片三張,紅底藍底白底均可,學生交來相片中,學生必須身穿夏季校服,儀容整齊端莊。相片背後須填寫學生姓名、班別、學號。

學生手冊:
須每日攜帶,學生相片須貼好,手冊不得塗污或貼上貼紙。

數學科暑期作業:
須於當日交回班主任,事前請檢查是否完成全部題目。

班長科長:
本班將設男女班長各一名,資訊科技長兩名,回條長一名,中文科長三名,英文科科長兩名,男女體育科科長各一名,數學科、宗教科、普通話科、音樂科、設計與工藝科、家政科、中史科、西史科、地理科、電腦科、通識科、美術科、物理科、化學科、生物科科長各一名,座位表設計一名。請自行討論以上分工。
(除班會外,每位同學不得擔任兩項或以上服務,即合共28名。)

請假:
事假須於兩日前申請。任何情況下缺席,學生須於回校後自行呈交病假紙、家長信等請假文件,如有違規,學生將受訓導組處分。

財物保管:
為免失竊,學生應在計算機和書簿面上寫上姓名,建議在教科書、家課簿邊用螢光筆塗色,以資識別。

附件另有詳情,各位要留心啊!促進資訊流通,歡迎轉載上述消息至各非官方討論區。

班主任

= = = = = = = = = =

順帶一提,敝部落恐怕以雙週經營,
如有時間,或許我想好好更新這裡

2006/08/22

無邪



(正在看《人性的弱點》第二篇...)

沒有比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更令人喜歡。

窗外花花世界如何「燦爛」,
小女孩仍細心打理秀髮,
對比於世間的色情和暴力,
多麼清純。

如果加上微笑,
恐怕自己會停下腳步,
望多一眼。

相片攝於湖南.鳳凰古城

2006/08/20

再三經過旺角

再次提早抵達旺角,距離工餘進修還有兩小時,且看今云怎樣度過。

首先是午餐。走進一間位於洗衣街70-80號的西餐廳(見地圖),它揉合西餐與港式快餐的風格,入來的人,幾乎全部只點三款的指定午餐,侍應聽到你的指示也不用記低,接著便走去牆角的大焗爐,用夾取出熱騰騰的長麵包,也順道嚷廚房內的人預備餐湯及主菜,套餐包括餐飲及一個用一個金屬碗盛載的雪糕球。吸引我的,當然不是全部只盛惠廿三大元,而是裡面的格局,有種去「太平館」的感覺(記得那時若非考試名列前矛,家父也不會隨便帶我們前往,瑞士汁乾炒牛河等固然吸引人,但置身其中,想像多年前的名人先賢也曾在此用餐,卻更令人醉心回首),這種食物以外的感覺,實非今日花園餐廳、椰林閣所比擬。

之後遊走在亞皆老街,天氣炎熱不在話下,去到四方八面的廣告牌,除非你閉上雙眼,不然自問也擋不住那些過剩資訊,一邊是「xx稱號,只因萬人選報」的廣告牌,另一邊是一眾學生名單及會考分數(商人何時那麼「關心」本地教育?),刁民那邊也來評論一番(文章不適合心智未成熟者觀看),文化層面的百花齊放,在旺角表露無遺,只是彼此各自表述,店舖選擇多但平平無奇,即使每間鋪逐一仔細瀏覽,也是不消半天的玩意兒。

舉頭一看,我想起榆林書店,上次因為大學圖書館借不著《虛擬後樂園》,經名查暗訪後匆匆走入該處,今云則施施然「打書釘」,先是六月時未看完的《深夜小狗神秘習題》(祈思同學曾親手相借,只是為師讀書速度實在慢得恐怖兼可憐),一本仿自閉症男孩的筆觸及思路的讀物,無論閣下本身或親友有否患上自閉症皆適合閱讀(多麼簡短的書評,哈)。不諱言,對自小培養閱讀的習慣的人來說,自己當然是遲起步,但遲起步不代表無進步!之後看《人性的弱點》,其實卡耐基(Dale Carnegie)的著作早已不是陌生,友人M早前也推薦該書,只是那裡剛巧沒有英文版。如是者,我兩個多小時便這樣度過。

延伸閱讀:
人性的弱點書介(hevangel@inMedia)
人性的弱點(英語說書網站版本)

延伸再閱讀:
Kursk老師:MK文化的階級性

偶發的思緒

背境:這一個月來的雖是來去匆匆(長沙兩天、張家界兩天、鳳凰古城兩天,九寨溝三天,重慶三天),但當中有很多想法,不過無手提電腦,無法打遊記,也懶用紙筆。即使回來,也未有動力來個旅程全接觸,所以暫時還是記下的偶發的思緒。

思緒一:要體驗當地文化,若嫌遊走大街小巷危險的話,那麼看電視倒是低消費的玩意。以電視廣告為例,十之八九都是涉及健康產品,和香港廿秒的廣告相比,這裡多傾向分拆成兩個十秒廣告,仲要隔兩三個廣告後再播一次,不過可幸的是,內地的廣告時段無香港那麼頻密,至少半小時才播放近廣告,用這段時間進行洗衫沖涼刷牙等,也用不著擔心錯過節目。

鳴謝家母協助拍攝
思緒二:當然,看電視只是其中一部份活動,今云我也下定決心---寄名信片。望著收信人的名字,腦裡泛起很多交手的片段,多少每個名字總在我成長的地圖上留下一個個記號。也可能是有感生命有限,能夠盡力表達心意的機會也有限,所以無論名信片、當地小吃、電郵等,我也嘗試廣傳開去,雖然我們現今擁有拉近距離的科技,但同時似乎失去連繫人與人的關心。

思緒三:部份景點也有紀念郵戳,而且很多景點的入場卷都是一張名信片,不妨考慮寄給自己,在裡面問自己十個問題,或許之後收到那位同名同姓的人的來信,你可能會很驚訝那是怎麼樣的想法。當然,寫廿封內容相若的信感覺倒像抄書,除非是很私人的通訊,我也試圖玩玩:給A君的信留下伏筆,詳情寫在B君的信件,同時在B君的信件留下伏筆,詳情寫在C君的信件,同時在C君的信件留下伏筆,詳情寫在D君的信件...(請原諒在下很懶寫字,就算以前寫情信每封也不多於二百字)...如是者,一封很「長氣」的信,便可分成幾本「四十二章經」(剛巧湖南衞視播映陳小春版的鹿鼎記,也期待黃曉明的版本)。兩次行程近廿張的名信片,第一批已經送到收件人手上(母親收到我的名信片後告訴我的),預料這個名單會愈來愈多。

思緒四:留下一張無寫上地址的名信片,也是今趟行程視為最珍貴的一張(九寨溝的入場票配上黃龍風景區的郵戳),特別之處是當中的發票號碼有在下的生日日期,哈(作為學數之人,對數字多少有種情意結吧)。暫時留給自己,或者留給比我更懂珍惜的人。望著一張小小的名信片,在回程數小時的旅遊巴上,內心不知笑了多少次。




補充:仍是那句,《張家界鳳凰仲夏自遊行全紀錄》及《重慶九寨黃龍仲夏旅行團全紀錄》仍在構思中,可以肯定不會像八萬五政策胎死腹中,不過偶發的思緒預料會持續,加上經過旺角時的思緒(前文在這裡這裡),加上旅程待剪輯的影片多達90個,再加上九月後那些改不完的功課(可肯定的是我會任教四班數學近180名中二中三學生),相信我未來一年的生活保證充實。

2006/08/19

遊客生活

返來啦!

汲取上回湖南自遊行的經驗,今云四川旅行團放棄90L的大背囊,嘗試用30L的小背囊,反正自己定力夠,不會隨便消費。因為在酒店住宿,衫褲日日洗,睡眠質素也大大提高;影的相,也不比上次遜色。同行的有家母及在下很要好的朋友,其他團友來自五湖四海,話題由職場政治、特區前景、賭博文化、內地傳媒,視野(短暫地)擴闊很多。

但是,旅遊和平日的日子,自己都總愛對住個螢光幕,平時瀏覽周邊部落,而返到國內就不停看電視(主要是看新聞聯播、超級女聲)。論前者,我學普通話時,這的確是非常好的教材,但總是聽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仿佛無新聞又好,有新聞又好,報導員都要循例用廿秒宣讀一番。而對於大陸那些「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代表」、「四個現代化」等口號,我實在要公開表示厭煩,官方傳媒仍是用作政黨的宣傳手段,宣傳手法又反智,真不知當局是否寧願你著眼於其手法,也不想你知得太多。

至於超級女聲,全國有長沙、杭州、成都、瀋陽、廣州五個唱區,自己由上年聖誕在上海已經有所留意,上月在湖南也看到長沙唱區十進七的賽事,賽制也很複雜,不過對籌備學生競賽的同工,這倒值得了解一下:

  1. 海選:指所有報名人仕到電視台對著評委唱自選歌曲(無伴奏),評委會對其表現作一簡短評價。之後從中選出50名優秀者入複賽。
  2. 複賽:50名選手以號碼順序,每5名選手一組。首先從每組直接淘汰1名。剩下的40名選手再選出10名選手直接晉級20強,最後從剩下的30名選手淘汰20名。無被淘汰的選手進入20強。
  3. 晉級賽:分為20進10、10進7、7進5、5進3,共四場比賽。在這四場比賽中,將以選手的場外觀眾支持數為主,評委和大眾評委為輔的評分方式。
  4. 復活賽:3強賽後也有復活賽,讓10強賽後落選的歌手來多次比賽,5位「復活」的歌手連同五區的3強合共20人再來淘汰賽。
  5. 年度總決選:先從各分唱區亞軍和季軍組成的團隊中淘汰一半選手,再將剩下的選手與各分賽區的冠軍選手一起組成團隊比賽。規則類似於晉級賽。年度總決選的前三甲排名,由觀眾的短信投票數多少排名。一個手機可以投15票。

賽事之多,可肯定各地電視台不愁無話題,即使有說法指該比賽抄襲美國的American Idol,但其滔滔不絕宣傳攻勢卻令我印象深刻,而觀乎參加者的表現,無論成敗也勇於嘗試,自信十足(雖則自知欠奉),去到10強的普遍都唱得彈得跳得,至少不會像香港部份由模特兒公司選出來的「歌手」,只會唱情情嗒嗒的歌(抑或我聽得太少 ^_^);也難得有內地媒體廣泛報導,更難得是這節目不會有丁點兒「共產黨」的味道(雖然有任職新聞工作的朋友指,這是繼「黃色大法」外,中央頗反感的東西)。

啊~ 還未寫到當地的壯麗山河,哈,恐怕要到下週才有空繼續...

2006/08/13

再次經過旺角

再次經過旺角,也是目標導向。為的是添置外置硬碟,一來原有的30GB硬碟記憶體接近極限,二來有見拍擋在湖南之旅的數碼伴侶(Digimate)非常方便,在經濟條件許可的前題下,我也自行選購一個數碼伴侶及80GB硬碟,然後自行拆開原有的硬碟連保護殼,重新砌成一個新外置80GB硬碟機及一個30GB容量的數碼伴侶。

之後進行檔案重組,順道檢視近五年的數碼照片,自己的攝影風格比筆跡還要紊亂,但每年照片數量卻有增無減,從檔案容量略見一斑:

2002年中…0.607GB
2003年…0.697GB
2004年…1.42GB
2005年…2.61GB
2006年(暫時)…最少13GB*

主因除了是入職後有較多活動,加上新機拍出來相容量加倍,另外新機也有攝錄功能,自己較喜歡拿它用作解說或領袖培訓,發覺效果理想,當然,技術層面的事不難掌握,意念層面反而需要不斷的嘗試及自我完善,哈哈,再過不久,又要買新的硬碟吧。

巧合的是,出行前,總會來趟一擲千金,今云也免不了。我想,無論是機會、體魄、心情、時間、金錢等等,能夠踏足他鄉,其實都是很多人在背後支持自己的成果。

離出發尚餘十二小時,今次收到最少七個地址,早前的名信片,煩請收到的告知在下,不然我很樂意再寄多次。

======
正想對這個稍作回應,不過見到阿葆回應傳媒引述的說法(總覺得多少也反映報館立場),倒想來個反回應。

當年自己也應考 9 + 1 科(中英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附數宗教 + 美術),但實際上不是每間學校願意冒險,矛盾的是,學校此舉多少為了「學生」(除了當時人本身,還包括其他學生,甚至未收的學生),個人認為,如果考第一就批准,那麼考第十的又是否批准?考第一百的又是否批准?莫非如女王的教室,成績優異者可享有更多特權?再者,多考一科,對原有學科有什麼影響實在是存在一定風險?「拒絕十科」與「扼殺十優」之間未必是等號,就那個時刻,根本無法預見今日該生能考取怎麼樣的成績。事後當時人取得十優是一回事,但事後批評事前的事,我個人對如此思維極度反感。

在下當時自修美術,如果因而影響數學、附加數的成績,對自己對合格率其實也構成影響。須知我們的領導「一方面叫人求學不是求分數,另一方面又要迫那些沒有分數的學校消失」(引文出處)。當然,有人生怕成績不好而誤了前途(原因),便要矢志拿個十優(目的),但若然為了一個會考,便要「...過去兩年從來不打機、不做運動、不看課外書、斷絕一切社交生活...」(手段),始終目的不能使手段合理,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恐怕我要承認我無這個「能力」。

有本事的,何不來個五育兼駭?

我個人很認同「能力」對讀醫是頗為重要的一環,觀乎我身邊無論是至親抑或至愛甚至未見其人的醫護人員,無不令我對其悟性以致毅力產生一點點敬佩。但很大程度我也決不讓自己及所愛的家人受其診治。


延伸閱讀:榮譽歸補習社 時間有限,恐怕下週回港後再寫吧。

2006/08/10

茫茫前路?

路是人走出﹝出自魯迅《歸鄉》,摘自短篇集《吶喊》)
行人啊,你的足跡
就是路,如此而已;
行人啊,地上本沒路,
路是人走出。
走便形成路,
當你轉回頭,
會看到一條小路,
但永遠不要重走。
行人啊,原本沒有路徑,
正如船在海上的航行。

行者(從找到的版本)
行者,你的足印就是你走的路﹐
沒多沒少
行者,沒有路,
路形成於你行之時。
因行,路成,
當你回首,
你望見你不會再走的路﹐
行者,沒有路
僅有大海泡沫的一條路徑

Caminante(原文)
Caminante, son tus huellas
el camino, y nada mas;
Caminante, no hay camino;
se hace el camino al andar.
Al andar se hace camino
Y al volver la vista atras
se ve la senda que nunca
se ha de volver a pisar.
Caminante, no hay camino,
si no estelas en el mar.


「茫然的眼神佔大多數...一張不滿意的成績單,換來兩行眼淚... 」令人難堪的評論,對三色台的新聞報導似乎少見,但多少又難以完全否認。每每遇到失意,我們總會多說些勵志故事,我最近聽到的是林肯的事跡,但心想,社會、家庭經濟能為你支付多少「時間」、「機會」?明日之後,餘下的學額還有多少?前路茫茫的感覺其實算不上甚麼,正正就是甚麼也沒有。

噢,今日撥出的電話也夠多吧,是我注入的感情太多?稍為理智地想,與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實際上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路,多人行過,便成了路。私禱裡心想,在祈求自己為師時更具愛心智慧能力,還是祈求神加倍賜學生智慧,事前能作預備,遇難能作應變,化險能作感恩。...amen

延伸閱讀:勵志小故事

2006/08/09

中五放榜

(某廣告之對白,至於畫面見到的,我已另文論述)
「...校服又吸引,令我們的成績大有進步」


現代人有怎麼樣的思維,多少也取決現代有怎樣的教育。師資不重要?那我們且看看當中的介紹:

- 首位補習導師因影響之鉅,成為全香港所有中文報章之港聞/頭版 (2006年5月3日)。
- 更成為英文報章南華早報 (SCMP) 之港聞採訪對象。
- 被香港電台節目萬王之王封為 "補習界萬王之王"!
- 被太陽報稱之為 "神話"!
- 被壹週刊稱之為 "新一代補習天王"!
- xxx經常被邀接受傳媒、雜誌及報章訪問,包括TVB周刊、壹本便利、蘋果日報、太陽報、星島日報、新Monday、明報、華懋會會刊、Yes、明Teens等。
- 2006年5月開始己成為全香港、台灣之電視、電台、報章雜誌等所有傳媒之爭相採訪對象。

若說其本科事跡還尚可接受,成為報章頭版又如何?惹上官非都可上頭版,如果是白粉報或星球報,恐怕這是反宣傳吧。坦言,我不會否認當時人本身之功力,反正這多數是市場推廣部安排的事,不過,跟我一個月前的瀏覽所見,上述部份描述是後加,而且當中有幾個"威水史"都好似來自一兩件事,那跟黃興桂評論球員轉身慢、無速度、跑得唔快有何分別?

中五放榜,十優狀元有廿五人。多少人的名字會被寫在補習社的廣告入面?

相比這一小撮人,多少中五生都對這個日子感到沉重。希望下面的連結合用,在下也只為加強資訊流通,希望各中五畢業生能找到自己的下一站。雖然我也相信,總有些中五生即使家人把大堆資料遞上口,當時人仍可以面無懼色,依然故我。

放榜裝備 Check List
(資料來源:學友社學生專線網頁)

文件
身份證(正本及影印本)、乘車證等必備証件
中四中五成績表(正本及副本多張),整潔地存放在文件夾內
推薦書 Testimonials(正副本多張)
會考成績單(並即時影印多份副本)

金錢
八達通咭、金錢(乘的士用車資、午膳 飲食費、學校學費一千至二千元不等)
輔幣(打電話、乘巴士)

文具
原子筆、記事簿、MEMO紙、書包
膠水、剪刀、萬字夾、塗改液、筆袋

資訊
手提電話、傳呼機(叉滿電池)
地圖集
學友社出路指南

其他
學生近照多幀(一打起)
雨傘、雨衣
飲用水、乾糧、毛巾、紙巾、手帕

延伸連結:
中學概覽2005/2006
學友社(中五畢業生出路)
中六升學/中五重讀學位資料庫

======
最新消息:中六學額尚餘五千多(明報)

中六收生程序第二階段第一部份結束,明早九時繼續,全港尚餘5千多個中六學額。

目前尚有4,938個公營學校中六學額,直資學校則有622個。,其中以葵青區最多,有539個,其次是屯門、沙田、元朗和黃大仙區,各有400多個,最少的是中西區,只餘68個。

全港的聯招中心明日不會開放,而離島區的只會在星期五運作。有十四分或以上而未有中六學位的會考生,明日早上需要到個別學校報讀。

校園真貌:校服篇

放榜之際,某私校的廣告攻勢一浪接一浪,家父看過後直言「個廣告係賣得好輕鬆,但睇個班人,呢班野都係玩玩下...其實我覺得好學校唔使點做宣傳,呢個行頭好窄,有麝自然香,係名師使咩做咁多宣傳 ah~」我沒有太多的追問,任其自由發揮,只是他一邊食麵一邊自由開腔,我便一邊聆聽一邊打字。

半年前諗青少年次文化,談到校服作為制服對學生成長的意義,不過之後多少令我有較新的想法(是否有深度恐怕不得而知)。但瀏覽上述學校的網頁,連校服也用上一頁作介紹,多少令我有些錯愕:

校服除了是學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外,校服本身就是一間學校的最佳象徵,所以選定校服時,絕不能馬虎草率。一套好的校服,既要令學生穿得舒適,也要美觀新穎,更要能代表學校的風格,使人一望便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現代書院校服經由名設計師設計,特別考慮到以上各點,令學生穿上這套校服時,可擺脫以往穿老套校服的感覺,最重要是使同學更喜歡上課!
怎樣冠冕堂皇的目的,也不能令手段變得合理。用校服令學生變得好學,擺脫以往穿老套校服的感覺。潮流總會有更替的一天,如果他日流行另仔著牛仔裙加花邊(周星馳曾明言,品味的東西好主觀吧),莫非校方也要仿效?「學校的風格」、「學生的形象」的從屬關係,值得商榷。

題外話,入到去見到其中一個廣告硬照,飾演老師的手拿著 Edward De Bono 的名作(沒錯,就是那個提倡六帽子思考法的人),可惜的是,照片將時空鎖定在學生注視老師的面孔之上,而非面向手中書本的知識。水平思考及垂直思考的體現,從相中人的視線突顯出來,有趣有趣。(稍為補充,相中左邊及中間的人即使互換角色,恐怕外表上分別不大。陰謀論一句,以頭和上身比例作推敲,兩者的高度可能相約)

延伸參考:
最近熱播的廣告
多年前的廣告

======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些片段或許可成為有用的教材,如通識科可以想想,就上面的廣告,從人物的外觀、性別、對話(或其他),探討以上廣告的對「學校」有怎樣的詮釋,並比較兩者的異同。

靈堂搬入學校

「今日好似將個靈堂搬入學校咁…」愛心家姐特地請假陪同細妹返學領取成績單,返到學校見到現場一片愁雲慘霧,有感而發。

校內沒有任教會考課程(今年沒有,來年也沒有,後年相信也不會有...),加上昨夜睡眠質素欠佳,我選擇留在家中等電話...電話來了,26分…20分…12分…9分…8分…4分…,每個「人」頃刻之間化成冷冰冰的數字,當中有獲原校取錄,也有前往恒商申請升學(撰文期間已知該生已獲取錄),也有向ive著手的。但其實年年情況相若,選擇上離不開升學重讀就業,年年也呼籲叫人做幾手準備及路線圖,之後便是等(結果)。但當時人若此刻仍然後知後覺,不幸說句,若因此而錯失任何機會,我只有無奈慨嘆:「事出非無因」。

同時,我也一直留意有線電視的直播新聞台,入面應該是與教統局資料庫做連結,當中羅列各地區的學校編號,各班餘額。但本身版面資料作用有限,入面又無交代資料更新時間及學校電話,另外與其用下而上的走馬燈,不如一次過每六間每六間學校切換畫面還好(假設大部份有線客戶,家中電視最少有廿吋)。

延伸閱讀(有閱讀價值,但此刻非本人所關注的事項):
刁民公園《會考生的檢討及反省》
港燦《會考放榜 = 商場節目》

中五畢業生有用連結:
中學概覽2005/2006
學友社(中五畢業生出路)
中六升學/中五重讀學位餘額資料庫

補充一:
看完一大堆會考資訊,
別忘記中五畢業生是有血有肉的人,
及時多句鼓勵,更勝諸多批判。

補充二:
提提各位,一號風球現正生效(是生效而非懸掛),
當然要注意的是天氣,而非天文台。

2006/08/08

觀光.遊歷

觀光是走馬看花,純粹消費。
遊歷是去體驗、經歷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從拍擋手上接過湖南之旅的照片光碟,接近 6-7GB 的檔案,期間已盡力收歛,因為我知道,眼見跟拍出來的可以有很大分別。談到相片,我相信它和字跡一樣,頗能反映一個人的價值觀、性格,可能每每和拍擋影相的時候,很覺得是一種學習吧。

雖然即使不加論述,鏡頭的選擇多少總帶點個人取向。綜觀自己拍下的相片,恐怕仍未去到讓相片自述己語的功力。

晚上看港台的閱讀解碼,當中的專題書介環節剛好以旅遊雜誌為題,節目中提到消費性書籍氾濫,直指香港人總喜歡一些即食的實用文化。旅遊書以《xx好路數》、《xx消費指南》、《xx夜蒲》取名,顧名思義是消費雜誌。樂觀而言,那總比掛羊頭賣狗肉較好,銷售對象明確,只不過,若市場充斥的只是充滿商業味的讀物,怎麼說也是不利多元文化的發展。香港會是國際都會,別妄想。

節目中,主持人引述一名台灣旅人的分享:
若台灣要繼續打拼,台灣年輕人一定不能繼續流連卡拉OK房、溜冰場,應該拿起一本《Mook》...揹起背囊到世界遊歷,這樣才能保持足夠的活力。
多少,我也得向當日介紹我參加這個計劃的朋友說聲多謝!

之後看到Dora 的分享(8min20sec),節目也介紹其新作(都是肥醫生的推介),於是也追蹤其部落格看看,「住過印度、踏足南美,旅居墨西哥,反而歐洲日本去得唔多...」未見其人,但其經歷及文字的深度,多少也教人仰慕仰慕。

不知該慶幸還是感慨,節目放在本港台晚上七點至七點半時段,算不上是黃金時段,多數人相信也未下班。如果有興趣追看,可以考慮看網上版。(或者瀏覽方兄的部落格也可)

===============
閱讀解碼
節目簡介
播出日期:8 /8/2006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工作壓力大,大多喜歡在放假時外遊,輕鬆身心。隨著港人的旅遊模式變化,市場近年也湧現了「自助遊」旅遊指南系列,針對東南亞地區,標榜吃喝玩樂,反映大部份港人的旅遊文化。當然尚有不甘於此的旅遊人士。

書籍
東京.豐裕之海.奧多摩 【董啟章】
神堡町書蟲
胡說泰道【胡慧沖】
喝一口恒河水【徐岱靈】
《Lonely Planet》、《Mook》、《中國旅遊》 雜誌等等

失落之情


明天會考放榜,希望不會從學生身上看到這個表情。

當然,總有人未能升學,作為等待放榜的你,
如果想找人傾訴,這裡又能否令你暢所欲言?

延伸參考:學友社會考專線專頁

2006/08/07

憑歌寄意

見到感情出現問題,自己也曾經歷黑暗時期,也嚐到欲哭而無淚的日子,面對傷痛,隨意搜尋也有太多高人的心得,但對傷痛出現在相識的朋友身上,感覺加倍沉重。個人實在不願意那麼理性把前人建構好的想法搬出來應用,始終處理傷痛是當時人建構的過程。無奈的,包括自己也不太擅用文字表達感受,更遑論對當時人是否真心關懷。(總覺得詩人永遠有市場價值,尤其是當人有口難言的時候)

Tears in heaven,廿年前的老歌。第一次聽也忘記了是什麼場合,其間也聽過無數次。因為學音樂的原故,現在重聽,味道依然新鮮,也趁機分享,多少希望今日年青一輩,能夠共同細味。

背景簡介:詩人 Eric Clapton (有學結他的應該知道其背景)在經歷從事業走下坡、染上毒癮同時,其四歲大兒子某日在家睡覺,醒來後為找爸爸,在陽台探頭往下望而失足墜樓身亡,Eric 有感作為父親卻未盡照顧責任而愧疚,便用簡單吉他和弦編出這首充滿哀傷但仍存盼望的經典歌曲。

事緣:肥醫生情感的錯配

延伸閱讀:淚灑天堂

2006/08/06

POTO

圖片來源:網絡暴民 Jacky's Blog若非身邊有朋友未入場觀看正在香港上演的《歌聲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POTO),我倒想早日談談這齣名作。

對戲劇、音樂劇、舞台劇等差不多劃上等號的我,正因認識不深,是故興趣頗為濃厚。猶記得從一個醫生朋友身上認識 Raoul,感覺「特別」,自己也不恥下問,一段刻骨銘心的關係也從這個話匣子開始。十年後的今日,自己開始自己的事業,自資五百大元入場,要親自體驗當中的精彩。

華麗的舞台佈景,特別是第一幕時吊燈徐徐由台中間升起,首行觀眾席與舞台中間有管弦樂團演奏主題曲,那一刻,我不其然想,下一次坐在身旁,又會是何人?如果十年後,眼前的學生完成大學,大家重聚看音樂劇,感覺會是怎麼樣?

當中,印象深刻的還有第一幕 Christine 在排演歌劇《漢尼巴 Hannibal》時代替 Carlotta 的獨唱曲。而事後,從網絡上也嘗試找相關的文章、評論、短片,果然,Wikipedia、Google、YouTube 等實應記一工。下面的短片都是第一幕其中一個場口,不過是另一場合的演唱,但奉勸各位朋友,約人家欣賞歌劇,要注意入場時間,歌劇可不像教會主日崇拜或平日返學,票務員不會容你中途入場,遲來的話,最快你也得於第二幕時方能進場。



柔情推介:THINK OF MEALL I ASK OF YOU(用軟件做出來的音樂較為假,不過身邊又無人曉真人灌錄/演奏,有的話,我第一個聽)

延伸閱讀:網絡暴民看魅影

She may not remember me,
but I remember her ...

2006/08/05

經過旺角

忽然對這個「世界」提不起勁,特別是經過旺角的時候。

因為上堂,每週至少總要到旺角一次,而我,即使沒有明確要添置的用品,仍會選擇站在西洋菜街上。凝視四周,處處充滿推銷用的易拉架,及落力遊說的推銷員;也有較為靜態的法輪功學員打坐,旁邊掛上大字報,論盡某某政黨云云。即使你舉目觀看,也別妄想逃離資訊。特別是那些「名師」海報,絕不會比「加州窮」、「NO WAY」遜色。

若沒有同伴,我可是不會那麼無無謂謂浪費青春在旺角散步,所以多少對著其他人,我可是很想問問他們到旺角所謂何事?是什麼令那麼多人流連此地?是因為人多,不愁孤獨,利用人多的喧鬧掩飾自己內心見識等等空空如也的醜陋?還是因為店舖多,足以讓人打發時間,只要忙起來,也就什麼也不用費心?

記得有次想停下來歇歇,但發現這裡實在沒有可令人駐足的地方,快餐店名副其實,食物來得快,(食完後)清理得快,生怕你影響人家做生意。

仿佛短短的一刻,旺角的萬千世界盡入眼簾,但當你上了車,巴士徐徐離開的時候,安靜下來,實在又沒有留下太多記憶。問題是,剛才的時間是怎樣虛耗呢?

自我延伸:一個「多」而「平庸」的世界

2006/08/02

健康資訊不健康

《張家界鳳凰仲夏自遊行全紀錄》仍在趕稿中,但同時也嘗試去追看新聞,相比港人爭做世衞總幹事,同樣也和健康有關,就是時下那些騎馬機、震震機、纖腰帶、水療瑜伽等資訊,姑莫論其真偽,但手法上涉及的學術字眼及篇幅之多,倒是針對很多感覺至上不愛思辯的消費者的心理。

雖然我較相信自己作為運動科學副修生及理科生的學科知識,但作為一位前科學教師(因得皆來年只會任教數學科),考慮到會有學生問及對這類產品的科學性,我也先向身邊的好友問問,其中Seto提到:

H2O somehow have its configuration that really can affect its penetration effect but the main point is that it’s not for human to absorb it. In some situation, like higher temperature, higher pressure, or after certain treatment, the permeability of H2O is better, (but should be careful that the permeability means permeable through some kind of material like paper or some metal-like substance. btw, the treatment seems not to use PURE water, so one may also think that those "treatment" is to filter the dirty water rather than making the H2O molecules smaller. For the claim that H2O molecules can be smaller, they are wrong. BUT if after treatment, the claim that H2O can be absorbed more easily maybe true (but commercial like mixing up some right and wrong pts together do distract people)
當然,就大家所關注,產品建基的論據方面,他補充:
As we did not have any scientific evidence to proof this is wrong or right, this statement can be true like: by direct heating, H2O can be absorbed more easily; by ultra filtration, H2O can be absorbed more easily, if the people is healthier, H2O can be absorbed more easily; if using DIMOND ultra filtration system, H2O can be absorbed more easily....something like that (we can’t proof it right or wrong, because it is a dilemma that we cannot measure "absorption" ability!) But the point i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dea clearly... it takes time to discuss and read... (HK people always don't want to think much, so I think that's the point they usually miss something they can easily tell the wrong idea out)
同時,拜讀刁民的文章,關於能量水公司對消委會對食水處理器的測試報告中的回應,他們的偽邏輯及傳銷手法,比起該產品本身更引起我關注。恐怕,我們損失的,不只是消費者的金錢,更會是傳媒的公信力,以及我們對資訊的批判。

2006/08/01

回來之後

緊接自遊行的,是學校男童軍團的宿營,當中我們邀請營地導師安排兩節訓練活動,另外晚上進行燒烤,其實已大大減低過程中的行政工作,所以活動期間也較為容易投入學生活動之中。出來後,也匆匆的為營中所拍的錄像進行剪輯,預料下周初可以發放。

《張家界鳳凰仲夏自遊行全紀錄》仍在趕稿中,不過自己已向人家分享帶來的手信,包括媲美名信片的旅遊小冊子、苗族的姜糖,在張家界購買的名信片也一一寄出(如果當時人成功收到又看到這個,請都給我一個回覆,以示鼓勵),另外有五六件指定的紀念品,送給指定的好友。

當然,這裡並非暗示「我」有錢旅行買手信,但其實能夠增廣見聞,當中有錢有時有心的背後,多少都是身邊好友及家人的支持,加上同事們的配搭,讓在下找到空間外出,能夠如期落實旅程,能平安歸來,都好想多謝身邊的人。但又覺得若指名道性去多謝,多少又覺得會有所遺漏。

未完的數學堂

我的學生活動

訪客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