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樂器」計劃
因為最後一份碩士學術論文,我不得不以極速的形式,檢視任教學校的整體課程,由宏觀三年計劃、週年計劃,到微觀的各組計劃、關注事項,當中發現學校原來有推行的「一生一樂器」計劃,其實在殖民地時代,這些都被視為「貴族」玩意,現在在小學生中,隨意點一個出來,可能佢已經考獲xx五六七八級云云。不過,能夠未學音樂(不用把它用作入學的籌碼)都能入到敝校,只少在學習動機上相信比較「純正」。
由於工作間近門口的關係,偶爾到走廊向外看,看到學生們手拿著大大小小的樂器走著,多麼笨重,很不方便,其實那已是一個「很有效」的宣傳。不是嗎?至少在家長眼中,這比拿著MP3、PSP等更得體吧?在下認為,這比學校外牆掛橫額自吹自擂為之有效(雖然此乃舊校的慣常做法,不過都是以事論事而已)。
手中的一點點約束,是負擔還是成長中的琢磨?
大家可曾提著色士風連黑皮箱四處奔走?雖然笨重,但卻教人不會走得太急,同時為免撞倒其他途人,自己也學會謹慎的態度。因為步伐放緩,心思有停留的空間,不必是退一步,只是稍為駐足或躊躇,也可得著海闊天空。此時,你會格外留意某些成年人匆匆走過,手裡卻拿著做紀錄的筆和馬經(或是拿著收音機)。他們的眼神充滿鬥志,思緒卻去到綠茵(馬)場上,為自己所選擇的吶喊助威。
補充:
我可不要自命清高啊!
尤其是驀然回首之際,
在下(或閣下)的父親也置身其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