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社論
香港每年花在教育上的經費高達五百億元之鉅,教統局為提高學校的教育水平費盡心思...然後接著問:
為甚麼那些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的魅力,遠不如一個教人走捷徑的范卡諾呢?老實講,我不太了解筆者背後的邏輯,當時人是否吸納近千名老師的大部份學生?社論指出幾個的「遠不如...」,其實當中有無考慮兩者本身面對的工作量?
其實肥榮早前的文章曾指傳媒每每利用市民大眾對醫療政策的無知,去制造一些危言聳聽穿鑿附會流於感性的醫療評論和要求。鬧教育政策其實都是很輕易兼低成本,單從用家角度,保證找到很多尚待改善的地方。如果那些編輯認為「只有他們」才能理解普通學生的心態和實際需要,咁一不如找一間種籽學校,用任志剛的年薪請這些「教師」進行試驗,當然,他們也要兼任教師的「一般」工作量。如果每年學生的整體成績只有百分之三的增長,這些「教師」就要入立法會接受質詢。當然這個研究要做多少年有算「有效」得出結論?
如果我們是教統局,必然會好好研究范卡諾的教學方法,以造福全港學生。(又一低成本的承諾)教育改革期間提出的種種新措施新政策新方向,當中有期刊有研究有數據有實驗,數量之多,至少連我這個新人也感到無所適從。不時枱頭也送來教統局及出版社的文件,慶幸我當年只選修一科教育行政,但只是三四年的時間,當時算最新的資訊如今如鮮有提及。(可怒也~)
社論作結的一句指出:
雖然走捷徑、尋竅門並不值得提倡,但從香港補習學校廣受歡迎的現象中可以證明,「不管白貓黑貓,捉得到老鼠的便是好貓」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要是我說雖然將風月版、教育版及面額超過報紙售價購物禮券放在同一份報章並不值得提倡,但從香港各大報章廣受歡迎的現象中可以證明,「不管白貓黑貓,捉得到老鼠的便是好貓」的理論是正確的。
相比肥醫生的博客每天有百多人的流量,而在下應否觸及更多有關教育研究和政策(但好悶兼難以深化)的討論?教育社會學雖然也是我一個不太抗拒的專科,但有空查找資料再整理發佈,為何不全職返大學做研究?對一個繁忙的教師,「一年又有幾多時間能夠寫得出學術級的論文呢…」
(如果不是要趕工完成手上六疊簿四份小測卷中餘下的四疊簿,我會考慮寫封較詳細的投訴信)
延伸閱讀:星球報的「社論」、肥醫生《深的問題》、論教師工作時間、方兄《從教改看社會》
1 則留言:
可能是時候對報館進行反擊戰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