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 會 ,總 留 給 有 預 備 的 人

隨機選讀

標籤

2006/05/31

個人空間 / 非個人空間

「除了人工以外,其他東西別帶回家」
「是的。」
「教師應該有自己個人空間...」
「是的。」
但遺憾的,是我只會說,卻無法做到。

==========

得悉自己的工作表現評估(Appraisal),從某個房間走出來,心情有點低落,潛了下去。

第一個行動,是我原本想刪除這個部落,一來是回應上面的意見,但現況是,自己手裡上有著做不完的工作,恐怕生活扣除學校學生後,所餘無幾。自問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已很節約,若要決心另闢自己的個人空間,我想刪除這個部落,放工後與學生劃清界線,要聯絡則用自家的內聯網

(如果以十日為限,讓學生留言表決又如何?)

其後被問到有無「參與」學生在網上日記的討論,追問之下,發現自己被人題及,即使事件與自己風牛馬不相及,我深知何謂人言可畏,至少就是連自己也相信謠言,事事介懷,處處自責,饒不過自己。有一點不得否認,就是學生在網上日記的留言,對其他學生及老師造成一定的傷害。猶記得有年正式擔任班主任,開課不消一星期已發現有學生上網 %$^&#%#& ,令人無奈的是當時人又無清楚表達事情始末,想自我反省又做不到,自問自己沒有金剛不壞之身,當天的傷害今天仍有陰影。

即使香港的部落以青少年為主(詳見有關調查),我想這裡也不乏教育界的同工,方潤夏日老師都是很有閱讀價值的部落,但問到會否向其高足開放部落格的,卻是少得可憐(學生自行利用谷歌搜尋又另作別論)。我想,這和學生拒絕向父母透露其網上日記的道理相若吧。也許,我是否該主動發展我的個人空間?

p.s.
To M,Wish you have a nice journey in Thailand.


後記:
綜觀本地中學的網上批評,暫時想到以下容易被忽略的地方:1. 先問自己,為啖氣定為道理?(火遮眼的不適用)2. 與其匿名指控,還是依正規途徑申訴較好。3. 辱罵人不會令你變得正確,只會令你理虧。4. 寫得出,就要有被當事人知道的心理準備。

2006/05/28

仍是未解決

對於「巴士阿叔」事件也被有線新聞廿四小時不停(重)播,其中特輯有個學生的回應:「你(指教師)有壓力,我有壓力,那你都要提出解題策略吧?」當然事件中的對白化約成流行詞藻,多少都令生活帶來新意,但同時恐怕問題的核心卻因著後期的「新意」而被淡化,無論是那個阿叔、或是那個事後自吹自擂在電台自我膨脹的年輕人,兩者的心態多少反映我們同樣欠缺的品德。



在下不希望把原來的影片上載,一來是接受不了入面的用詞,也不太希望這裡的水準每況越下,但同時也知道,其實仍有同工對時事仍然全不知情,既然有學生及同工肯花時間花心力到訪閱覽,那在云云的作品中,最後決定上載以上版本。一來希望我們能回歸問題的根本,雖然不至於要返璞歸真,但想到昔日搭巴士,在上層開著窗,涼風吹拂,偶爾碰到一些熟悉的陌生人,你認得她,她也認得你,然而四目交投卻是片刻之間,但心內泛起的甜蜜卻去到終點。

如今,車廂全部變成空調,又有巴士電視,座椅換成柔軟(卻充滿塵蟎)的梳化,每個人不是閱讀xx730等免費報紙,就是手拿PSP翻看前晚三色台的火舞黃沙,或聽著何韻詩的新歌,各人擁擠在一起,但彼此的心卻是比東和西更加遙遠。

可能以後搭巴士,閉目養神,將精神留給學生,會是較積極的做法吧?

延伸閱讀:
林夕《SHALL WE TALK》(歌詞)
方兄[認定自己,尊重別人]
「巴士判官」的啟示()
如何解決未解決的巴士阿叔
(n年前)靜巴運動

後補延伸:
香港電台鏗鏘集(28/5/2006)

2006/05/27

未解決

今晨起床,天下起大雨,原訂的跳繩活動當然要取消。雖然如此,但心裡有不如想像中那麼失落。似終,當初已經提醒自己「如遇天雨,活動取消」,作為活動導師,此乃不變之法則。即使你付出再多,流出的汗如何讓全身濕透,但有時活動也會因著不能掌控的意外而未能落實。

感情,又何嘗不是如此?當你努力經營,最後也可能落得分離的結局。教人遺憾的,是當下只懂哭泣,而沒有認清事情的始末,到事過境遷,回首,卻是印象模糊,只依稀記得那是負面的感受。也許有人不盡同意,凡事以最壞的打算,總比事事樂觀卻未有應變的意識,到出現危機時才束手無策。

「未解決。未解決!未解決?」恐怕,可以應用的場合實在太可。工作間的家課簿、班級管理、生日大計、感情世界、生涯規劃...

也許,又是時候享受無窮盡的批改吧。

(祈望下週末天氣不會影響活動進行啦)

2006/05/26

別小看的士司機

「早晨,麻煩駛去大窩口,葵涌邨。」

週二週三課後的跳繩練習,其運動量恐怕比在下過去一個月總運動量更加厲害。即使清早起來,也不太願意匆匆忙忙梳洗更衣動身,是故自己罕有地成了「伸手一族」。雖然車程只是十餘分鐘,不過在下得到的,除了是令交通時間更加節省之外,換來一個較私人的空間,加上與司機的交談,實在令在下的視野去到一個更新的領域。

的士司機雖然終日活在一個狹窄的空間,然而他每天的閱歷,往往比一個返足九堂全方位學習的中學生來得更廣更深。從檢視地區規劃到觀人,從飯碗到個人理念,以司機K為例,他是兩個兒子的父親,於1979年考取Full Cert.(一次性六科合格),當中包括英文科(課程乙)。得悉在下身份後,他也有點感慨,指今日的年青人如何不爭氣,提到兒子們報讀英文科(課程甲)已經面露難色,再談及他們連撰寫二百字文章也無能為力時,臉上更是寫著「混帳」二字。

司機S身形較為魁悟,是故我也以此作設入點,也談到今天香港的環境衞生,雖然,他們未必能像我們這些受到學術訓練的大學學子去用「現象」、「理論」加以包裝,但若是好好整理這個群體的口述知識,可能比起政府閉門造車打造再打造的通識教育來得更具意義。

延伸閱讀:劉潤《的士司機給我上的MBA課》

鼓油加茄汁

(正在努力批改三班的家課簿)怎麼說學習數學也有一段頗長的日子,觀乎學生列寫步驟背後的思維,心中不禁要講句:「真係混醬(混帳)!」

2006/05/25

小心阿紫

課後,為試卷的修訂作最後衝刺,時間剛剛好;週末的跳繩活動的宣傳也準備好,雖然週二週三的訓練比原訂花多一倍時間,但從學生的投入,其實要在學校成立跳繩隊不無可能。不過,從電郵收到碩士班的畢業論文簡介會通知,我想自己還是低調一點較好。

天氣家族新成員 - 紫外妹妹,又名阿紫。從天文台得悉週六短暫時間有陽光,亦有幾陣驟雨。嗯...屆時但求不要時晴時雨吧。

延伸參考:天氣家族卡通

2006/05/23

死亡教育

下午六時許回家,雖則比平日回家時間大大提前,但本身都是為出席同事F父親的喪禮。沐浴更衣後(事緣課後有跳繩活動以致在下滿身汗臭),先乘車往旺角火車站,轉乘火車往紅磡火車站後,再徒步前往永恒殯儀館(事後家母指可以在美孚乘亡命小巴往九龍大酒店)。其實就各宗教在殯儀上的禮節,在下的認識可謂非常少。出門之際,猶記得家父叮嚀:「你去完喪禮後,緊記先往超市一趟,然後才回家。」他指那是慎防當時人在時運不高的時候,會招惹一些鬼魂回家。我本能地反問一句:「沒有超市的話,去便利店又如何?」他也沒有再接下去。

去到場館,見到同事F,了解其父親離開之原由云云,其間談到大家對不同宗教的殯儀禮節,驚覺連任教中國文學同事F(不過原來那和預科中化無太大關係)也不太清楚現場的殯儀從業員(道士?僧侶?)所為如何,地上看到八塊瓦片,也有在其他房看到有人圍著火盤走動,心知自己識見淺薄,於是回到家中,第一時間在谷哥用「殯儀」、「喪禮」、「程序」等關鍵字,找到的資料也不多,初步只知道,按傳統,服喪孝服有輩份之分,包括白布(死者同輩、外親)、麻布(子女兒媳)、萱布(孫侄甥)、淺布(曾孫輩)、黃布(玄孫輩)、紅布(直系玄孫,紅色隱含笑喪之義)...

言談間,也提到基督教的喪禮禮儀。當下我想起龔立人教授在妻子離開後的反思

當我看中國民間宗教信仰者為離世者所預備的冥鏹、紙製衣服和飯菜時,心中並沒有對他們有任何的批評,反倒羨慕他們。…然而,因著這些活動本身與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扯上密切的關係,以致基督教原則上對這些活動採取較為負面的看法。
基督教正正就是少了一些具體(physical)的東西,多少內心的感覺往往未能完全釋放出去,當然也不排除當時人本身表達能力有所欠缺吧。

另一方面,我們對這方面的教育實在相當匱乏,也許我們的課程內容實在太多,單題專題研習、全方位學習、課後學習支援等等,都教今日的老師學生疲於奔命;也許有人認為這些教不來(unteachable),只有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都是可學的(learnable)知識;又或學懂有關禮儀未必帶來顯著的經濟增長,反正有了錢,來個全套殯儀服務,實行為親人來個風光大葬,而且一生人都不會有很多類似的場合(當真?)。而今期時代論壇的社評提到:
預計香港在二○○九年將不再有骨灰位供應,名副其實出現「死無葬身之地」的實況。特區政府雖然掌握情況,計劃將和合石墳場擴建及在屯門等地興建骨龕,但發展藍圖,卻受地方社區人士反對,視為厭惡性的社區設施。社區本位的抬頭,將令身後事難以為繼。香港每年約有四萬人死亡,八成採用火葬,其餘則用土葬或殖骨他鄉,即使能花得起錢購買土葬穴位,根據法例,在若干年後亦要將骨殖檢拾(俗稱執骨),再作安排,因此對骨灰靈位之需求,每年應及三萬以上。


作為信徒或教育工作者,
我們又可做些甚麼回應?

延伸閱讀:時代論壇《促辦基督教殯儀服務》九龍殯儀

補充:
離開後,我把吉儀內的糖果吃掉,吉儀封套也隨即扔在垃圾箱。至於內裡的一元硬幣?思前想後,我走進火車站內的便利店,買了一包「吉百利」罷了。

淺談忌諱

所謂貞節猶關,即使貞節不能換個便當,即使沒有真憑實據,即便講講而已,以下評論,卻足以令自己感到傷害,包括:不守本份、三分鐘熱度、爛賭、無主見...

不過,以上評語,對自己講得最多的,其實也是自己。大家又有無自己的忌諱呢?

==========
最近忙得不可開交,連部落的內容也失色不少(雖然其他時間也不見得好),即使我的打字手再快,但思緒的雜亂卻令自己有口難言,在題材上,不談是非不談感情不只談第一堂第二堂第三堂小息第四堂到放學云云的主張依舊,當然也可以淺淡教育新知舊聞,不過這恐怕會嚇走大家。本身開了兩個的專題部落又不想隨便發表評論,正如肥醫生
所言,這裡也得重新思考這裡的發展路向。

2006/05/22

胡思亂想

在下認為,去年三色台的「金枝」收視如此厲害,其中一個地方是角色之間的對話,句句都仿照現世刻意打造,姑莫論當中的論述(discourse)是否為人所接納,但能夠將我們不經意但也感到困惑的問題,借戲中角色的口得以表述,那種釋放的感覺,恐怕不得不對編劇五體投地。嗯,今年的「火」看來也不遑多讓。

「男人多瞧不起女人,...但女人卻做到很多連男人都未做到的...」

背景資料:從網上找到一段又是上個世紀發生的校園衝突,裡面有部落(blog)、有短片、有對話、有報導、有分析、有討論,但遺憾的,是當時人卻無人問津。事情已經被非人化地搬到去社會現象、制度、維權等等的檔次,卻鮮有對當時人的遭遇有太多的關懷。再想到自身,情感上錯綜複雜,再堅強的人也會有休息的需要吧?

今云到我故思亂想啦。

2006/05/21

卜卜口



無意中找回久石讓在龍貓中的電影音樂短片,當時紮起「蟹形頭」的大卷次子(次子為港譯名,原著名為「梅」),今天應該是個廿三歲的小妮子吧?

那時的我,實在很著迷那種鄉村生活,簡簡單單的生活。

延伸閱讀:龍貓

好一籠雞扎

熱騰騰的雞扎從蒸籠拿出來,外面包裹著腐皮,內裡夾著軟綿綿的魚肚,連火腿連雞柳,再加上味精,地道的港式食物。少少地,妳和我一人一件,點到即止。

噢,不好意思,相片是我和家母剛剛用膳後,吃飽時見到才無聊地拍下的,以上純粹是隨想而已,大家別亂猜。

後記:
忘記原來內裡有一件芋頭,若妳不愛吃,我會義不容辭默不作聲把它吞下去。

當然,以上都是虛構,如有雷同,應該巧合。

好明顯,自己的確無聊。

濕地公園

和母親共進午餐,談到她的工作近況。我母親五年前毅然再次投身福利員工作,主要以獨居長者為對象,很多也是年逾八十。最近,她收到上司要求,希望能為長者舉行一些外遊活動,談起「活動」,下意識的我知道,那是非常艱鉅的活動。須知道,帶領長者不同學校旅行。長途跋涉的外遊,單是上車落車其實都教長者們非常費勁,與其去到偏遠的濕地公園,還不如拉大隊入酒樓嘆茶聽粵曲攪抽獎來得實際。

圖片來自大公報當然,也有些較「年輕」的長者,能夠自行參加一些本地旅行團,其實本身也無傷大雅。但論到公德心,似乎香港人的惡習真係不分年齡。猶記得,多個月前往尖鼻咀進行觀鳥活動,其間見到大批長者乘旅遊巴抵達,片刻之間,整個環境被人聲煙蒂所污染,完全無視自己作為客旅的身份。即使香港再開多幾個自然地區,也不能夠彌補那些終日沉迷遊戲機股票機的人的「心態污染」。

無可否認,區區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地方,盡收世界各地的吃喝玩樂文化生態,可謂包羅萬有。但諷刺的是,我們的世界觀卻是匱乏得可怕。再多的高樓大廈,恐怕只會令我們離井口更遙遠。再多的生態建設可能都是「惡攪」,不如落實五天工作、最高工時等政策,重新建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價值吧。

延伸閱讀:香港具景觀價值地點研究

2006/05/20

新聞選讀

圖片來源:成報因爭玩電腦斬傷母親一案,看到頭條的一刻,的確感到震驚。但事後細想,其實又覺得事出有因。記得早日,約了同事往校外一活動場地進行視察,當中看到兩名小朋友,從互相嬉戲,突然出現爭執,之後兩個小朋友便當眾打架起來。

家教問題?溝通問題?支援問題?教育問題?風氣問題?到底哪是問題的根本,當時人及其家人、社會等該負上甚麼程度的責任,其實都教人摸不著頭腦。不過,看到傳媒以審判者自居,對該十歲童口誅筆伐,何嘗又不是暴力?早前徐步高的新聞,被記者炒作多日,直到徐太開腔,傳媒才有所收歛(當然不排除傳媒認為無新聞做吧)。

猶記得小思在明報社論中提到:

「社會風氣愈來愈粗暴﹗從用語的含義,表現了大動作、狂躁、暴力的傾向。我們從前說『講價』、『議價』,現在竟是『劈價』,不再用口講,要動刀子了。從前說『選購』、『揀貨』,現在要『掃貨』,『掃』乃毫不揀選,狂風掃落葉一般。『勁』已經不夠狂野,必趨向死亡才夠合意,為什麼要『喪玩』——玩到死為止﹖酒不用來品嘗,卻用來『隊』——對不起,我不懂那動詞寫法,發音該是『隊』字上聲,報紙就用上這字。好端端到外地去遊覽參觀玩樂,卻偏偏要『玩轉』別人的地方。最近讀報,記者引述校長之言,說學生成績『插水』,嚇得我一大跳。」



相關新聞(由教育城提供):
十歲逆兒被阻打機斬母星島
與姊爭玩電腦 被逐出房失控 10歲男童菜刀追斬母親蘋果日報
十歲需負刑事罪刑責蘋果日報
十歲逆子捱罵抄刀斬母 姊用電腦做功課 無法打機發脾氣成報
十歲逆子斬母東方日報
爭玩電腦發狂 十歲機癡劈門斬母太陽報
網上暴力遊戲影響壞大公報
十歲機迷菜刀斬母大公報
不忿遭薄責十歲逆子斬母文匯報
兒童犯案 終身留案底文匯報

生活小記

今早為預備午後的精讀課(只因昨晚身心已經耗盡),推卻中午時分的暑期活動面試(看來得向推薦在下的人致歉),連答案也是即場準備,不過自己卻不復當年那種作戰狀態,幸有「阿劍」指正,自己就做反面教材。不得否認一代新人勝舊人(算是一大安慰吧)。學習數學,單憑原始的運算能力,進步都是很有限,反而是如何培養那種累積經驗能力,人才會更上一層樓。只是,下週因為活動組的特備節目,週二的精讀課得再暫停一次。暫時大致肯定,下週課後將生活充實。

週一:往中大汾陽樓取繩
週二:校內跳繩工作坊
週三:校內跳繩工作坊
週四:數學精讀課三(待定)
週五:男童軍集會
週末:完全跳繩活動

「下學年會否成立跳繩隊?」
心想偶爾想著這個,答案,
還是留給學生回答啦。

下午的色士風課(姑莫論我如何騰出時間),壞透的心情完全反映出來,奏出來的只是一個個音節,怎麼說都不太理想。課後乘車回到工作間,匆匆完成待改的家課(只是兩小時吧)。晚上本來有聖約翰集會,想了一會,最後都決定退出。下意識裡,總覺得大氣中有聲音說自己「三分鐘熱度」,可能自己心有不甘,但若果自己連本份都做得不夠好,其實都是於理不合。

後記:
從愛美老師得悉,下學年彼此將成為同一辦學團體的同工,恭喜恭喜。

2006/05/19

一週回望

晚上七時二十分,坐在車上,但自己心內的思緒仍未能平伏,尤其是不同的負面經驗同一時間湧現,我不諱言自己並沒有把握去把事情看得合乎中道。

從週三談起吧,剛好完成一疊家課,嚴格而言是三十三本,尚餘七至八本,心裡已經很不是味兒。課堂的進度也不見得好,其實精神因睡眠質素欠佳而受影響,自己也作出取捨,寧可養足精神而讓工作進度放緩,但今云卻是兩者兼失。又無精神又無好好完成書案上的簿山,怎教人不失望?

週四,中一級進行測驗,自己卻心猿意馬,又想早日批改測驗卷,但同時手上正批改另一疊簿,結果一事無成,兩邊廂都只做了一半,換來多少有聲無聲的不滿。

對一個人著緊,往往都是很費心,當你去問學生的身體狀態,對方一句回應:「我無事」,然後依然故我趴低,當下自己有一種被拒諸門外的難堪。另一邊廂,有男有女頻頻傾偈,多番勸仍未見改善,引用曾特首的一番話,即使你如何討好學生,到頭來只會得到一鼻子灰。

上堂不專心,家課亂成一團,測驗落後於人,這麼樣的教育投資又是否用得其所?


「難得有週末週日,阿sir你放鬆一下啦」

幸好,世上還看到人性的一面...

當然,事情又不是想像般「絕望」,只是鮮有提及而已。

回家後記:
若果要用一些形容詞去作總結,我會用脆弱形容自己,無論身體、性格、信心、見識,無他吧,生活幾乎被渣乾淨盡,真係很脆弱。老實講,被學生給自己一個不屑的眼神,有時比一句說話更傷人心。太上心,換來周身傷,硬起心腸自己又做不來,心情矛盾。

(經過八小時的睡眠後)後記:
原則上,在下素來本著「提供優質的服務」進行,但似乎有人把自己視為顧客太甚,而未意識「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喻意。眼下社會充斥著甚麼「無憂消費」、「現金回贈」、「Break&Burn」等等消費文化,我們勞碌工作後,然後盡情玩樂,然後又勞碌工作,然後又...也許,有人會覺得身不由己,但令我感到可怕的,是有些人只有盡情玩樂,而沒有其他。「play hard work hard」、「no pain no gain」等等今日已經過時,總之最緊要好玩!

題外話:這會否解釋教會「拿球桿的教徒多,拿十字架的信徒少」?

延伸閱讀:補習天王 ~「求學只是求分數」下的產物學生不是顧客

2006/05/18

余若薇:不平則鳴

難得抽身提早離校,走到對面海的高等學府,出席一個公開講座。會上,除了講者本身的個人魅力(律師、教師多少都是靠口才「搵食」吧),到場的中學生也令我刮目相看,初步估算,到場的學生可謂來自五湖四海,出席者以學生為主,這點倒令自己有點意外。

「不平則鳴」是講者對二十一世紀如何伸張正義的一個總結,雖然講座只有三十分鐘,但由嘉亨灣到世貿事件到六四到美國單邊主義,講者可謂深入淺出,各個論述點到即止。面對廿一世紀資訊之多,要分清對錯,即使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除了講者提出的「正義感」、「勇氣」,其實也需要很大耐性。稍為自我檢視一下,發現自己有時都幾「窩囊」,不過工作上要求,自己被訓練去如何對違規的情況,收手冊、個別檢討、向家長解說(最具挑戰的一項)。

會上有個有趣的提問:港人是否接受「梁國雄式」的伸張正義?

補充:
特別鳴謝大學的無線網絡,
一邊聽講座,一邊上線做紀錄,
感覺很「爽」。

2006/05/17

死亡以外...

死亡以外,你還要交稅的。

又是交稅的日子,其實,在下向來不黯理財之道,連自己的手機是哪一個台,用哪一個用戶計劃都無暇兼顧,若非教學上的要求,更懵然不知中三的數學課要學薪俸稅的計算。(若學習幹葉圖是為將來能用來看某校的增值指標,哪麼學習稅率計算的目的在哪裡?)

擬卷期限到了,小弟的試卷終於造好,過程中實在有很大得著。題目的內容如何取捨,試卷的設計如何配合閱卷員友善(marker-friendly)的原則,都是一個談判的鍛鍊。即使說自己是主設計者,但其實又不見得那麼自主,若要有所體驗,其實當出現技術問題時,你就可以「自主地」靠自己解決。以數理科的試卷,字體的大小、大楷細楷斜體粗體行距等都有嚴格要求,涉及幾何的題目就更複雜,雖然你可以著校務處的同事處理,不過按經驗,還是親力親為較好。剛才的都只是技術層面,試題的內容都要全面,考慮學生的能力,檢視課題的重要性,設計對應的問題,檢視學生特定的能力,而不可只要強加背誦便可矇混過關。能夠依時完成,至少可以令我早日回復教學常務。

新買的數碼相機,隨手用自己做白老鼠,嗯,有空自拍,後面的床舖卻亂過學生的筆跡,也就是這些筆跡,令改簿的工作量大大加重。

2006/05/16

派卷日

甲:「咁慢gar,阿sir你講快D啦。」
乙:「阿sir咪講咁快啦。」
丁:「阿sir,你講答案係D定B啊?」

雖然我漸漸改善速度、字正腔圓地讀出答案,總有人感到不滿意,也有些人表示測驗前溫了很多很多時間,但派了卷後要花少少時間覆卷做檢討卻表現遲緩。

其實又不是抱怨甚麼,不過近日擬卷的進度令自己很不滿意,說沒有影響教學實在說不過去。問題是怎樣影響?外在的教學活動?內在的個人情緒?待人的相處態度?不過,在問題未得到答案前,眼前累積的五疊簿的重量卻是真實得可怕。

活動組的工作?早前以為胎死腹中的試後活動,似乎有些轉機,所以我也大膽嘗試,計劃書方面...um...還是留待下周初才撰寫啦。

2006/05/15

講座


無意中從學校海報看到本地最歷史悠久的大學公開講座,反正擬卷期限是在本週三,反正早前的進修課程尚未取得128小時進修時數證書(連同碩士課的進修時數,我想未來5年用不著向教統局交時數),走回成長的地方未嘗不可,自已怎樣說都是在中西區長大吧。

有人願意和我同行嗎?(活動介紹

環保

上回跟好友兼拍擋K出山,無意談到基督徒一件很要不得的習慣,其實都是關於環保的問題。不諱言,我一向都不太主動參與教會派發傳單的活動,這不是對福音廣傳有無承擔,但在下實在對MK街頭什麼「XX寬頻」、「XX優惠」等傳單感到不勝厭煩,拿來到放進廢紙箱都不消十數秒,果真是名副其實的秒殺。隨地亂拋垃圾的暫且不計較,但平信徒對垃圾要分類的概念卻匱乏得可怕。

多年前曾問團契或崇拜為何不能安排有關的題目,當時聽到的一個回應是:「題目未能為聽眾帶來震撼...」對於有關評論,我不得不對這些慣性追求感官刺激唔准有冷場的教徒感到憤慨,但客觀來說,題目的確有些冷門。但若果這些是連小學生都會掛在嘴角的口號,幹嗎我們不能多做一點?當然,「一減二再」只是行為的層面,個人而言,得從個人消費心態進行檢視,就反思所得訂出有關的行動目標,再建構一套新的價值觀。不過,現階段只是流於個人層面,而自己有很多地方也實在尚待改進。在下工作間的門口,放了一個垃圾筒和一個廢紙箱,但很多時都發現垃圾筒有可循環再造的舊報紙;連自己班在內,也有很多選擇訂閱而不取報紙的情況,無奈的是事後又無人處理。莫非大家奉旨以為有阿四同大家收拾收拾,可怒也!

早前的無膠袋日可算是頗有規模的活動,至少動員具政治分量的人物是可行的做法。只是,下學年的活動大計一早選定了。不然,我可是對環保學會頗有興趣。

不好不好,以自由身去實踐環保其實未嘗是壞事。至少,我可不會容讓自己在一次統測製作一份達十頁紙的試卷。今云自己負責撰寫的試卷,也會強調這個元素,大家等著瞧吧。

若是恒常性活動宣傳,我較喜歡用易拉架,價廉物美,無論風吹雨打,也夠奪目耀眼。(今云一口氣造了六個,四社主色加紫蓋紫紅色,很好很好。(拍拍拍...)

也可以用網上宣傳吧,有勞各位啦

延伸閱讀:Bo-BLOG 的《垃圾分類》

2006/05/13

暴風雨前夕

颱風接近香港,香港接近颱風。考試的日子也漸漸接近,你又預備好嗎?

不知怎的,雖然說碩士課暫時告一段落,效率仍然未回復「正常」水平。閒時不自主打盹變成不自主紅眼,座位位於門口,怎麼說都不太方便,雖說別人有什麼反應並不重要,但蜚短流長,是我自知的一大缺憾。

除了教務,本星期也著手進行評分(專題研習、考績)、擬卷工作,今云不容有失。基本上,學校也有相應安排:例如平日只允許男女班長學生會會長出入的教員室,門外也張貼「擬卷期間,不得內進」的字句,當然,擬卷的分工也是開學前決定的,四次統測,兩次考試,當然中英數再細分試卷一二云云。不過今天補習活動盛行,總有些補習同工,根據敝校所選用的教科書,將教師用書、補充練習、試題庫悉數交給學生,即使出版社為減輕教師負擔,製作的擬卷軟件如何使用者友善,奈何為求考試公平性,在下還是要由零開始,若在下親自操刀,我偶爾會翻查古藉作參考,猶記行去年就取「三線共點」的幾何特性,根據塞瓦定理撰寫一道附加數的題目,不過今年不用任教附加數,哈。(下年也不用吧,希望啦)

當然,學生活動是決定下年定位的一大考慮。今個星期,自己也著手處理活動組的工作。執行中的有統測後的跳繩活動,構思中的有明年的全年主題活動,同時也對園藝學會及管絃樂團進行觀摩(果真是大開眼界),原來敝班有很多愛音樂之人。至少,他日安排自己的安息禮拜,也不會為無人伴奏而費盡心機吧?

2006/05/12

入宮面聖

試想像,有個九品芝麻官,一回到公堂,隨即接旨,跟隨內政大臣一同入宮面聖,向其推介若干活動大計。可以肯定,若今日早餐食得太飽,恐怕緊張的心情,會連同昨晚的夜宵來個獲利回吐。如果閣下是女性,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得到寵幸其實可是頗隆重的事。

當然,上述故事純粹虛構,如有雷同,應該巧合。

======

坦白講,再外向,我也傾向上課鐘聲前減少「交際應酬」,好讓我來個靜思,想想每班的教學目標、教學流程,加上我的「轉數」在早上往往是最慢的,所以我有個小習慣:「取道一號梯上一樓往教員室」。而今天還未坐在工作間,就收到通知要往校長室就統測後的活動作簡介,嗯,反應尚算不俗。希望屆時的導師招募能順順利利啦。

上午的四節課,其中有科學科的連堂,本來想示範以二氧化氮的擴散現象來支持粒子理論,不過有感今日精神不太好,所以基於安全考慮,實驗臨時變成課堂討論,想不到學生的反應卻是那麼熱烈,不過四十人的討論,實際參與的人數不是太多(不像立法會每人均有二十分鐘發言時間)。心想教改下所謂的「以學習者為中心」,但若問及「效率」(efficiancy)、「效能」(effectiveness)的話,我實在對今堂抱有懷疑的態度。

午後較印象深刻的是週會,講者是在下其中一位學生,去年七月(剛巧是在下簽約及生日那天)入院,先後進行多次化療(礙於病人私隱這裡不加詳述),今天大家能夠一同坐席,其實過程實屬不易。似終,死亡不在乎年齡的多少,來的時候也不需事前通知,對於有信仰的人,或許會說「可能」神有祂的計劃,但背後的話語(discourse)卻是無法隱藏的不確定及無奈。若果神造萬物後視之為美好,我們為活著的依戀實不為過。

死亡,某程度上,算是生命的一個階段吧?人來,人往,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造物主帶給我們的不是肉身之可朽壞,而是生生不息,落在路旁的水點如何不忿,也會因雲上的太陽得到重新,化作雨水,落在另一處地方,為大地給予滋潤,而我們即或各散東西,分隔異地,甚或生離死別,但此情不變,關係衍生的情誼他日也會將大家連在一起。

不要到見棺材時才流淚,有機會的,
主動向愛你的家人說聲:「我愛你」吧。



後記:
得悉同事小S也曾到此一遊,
笑稱在下哪來拿筆桿的時間,
當下,我心裡笑了一下。

2006/05/11

下學年的任教科目

跟同事G談到下學年任教的班級。

其實,對一個初出茅廬的在下,若要我一年內像好友S般一年內任教中一二三四五數學,我恐怕會第一個提早離場(原因可能是悶死或忙死,視野也會變得狹隘)。且回顧今年自己任教的科目(中一綜合科學、中二數學、中三數學)吧。

中一科學,全年包括科學入門、生物分類法、生物繁殖、能量、水、粒子理論,其實就內容其實甚具可發展的空間。當然,要我任教三班科學似乎對我的本科專業有點「浪費」,不過,自已在學生時代已經視科普為信仰以外的一個志向,發展校本初中科學課程其實都算是不錯的選擇。至少,本身的課程,相關的教學策略實在令我獲益非淺。在學生的提問上,令我發現及再發現很多沒想到的問題,雖然曾想跟學生共同上中二的科學課,但初步仍以中一科學為首要考慮。

批改涉及演繹幾何的習題,往往比以往得花上超過一倍的時間。中二數學,主打內容包括主項變換、因式分解、演繹幾何、畢氏定理、三角比等,每每都是頗新頗深的數學思維,若沿用原本的出版社,中二數學課程可謂關係到初中數學的命脈,同時也牽連到高中數學科的合格率。中一怎麼說讓學生適應做中學生也勉強合理,但入到中二就必須加以培育,到中三其實可更新的地方不多。和同事談到這裡,心裡不其然生出一團火,希望自己能坐鎮中二,守好這一關,為高中發掘數學專才,同時也讓「其他人」認清方向,當然每個人都有機會考進高中的數學班,但機會還是留給有預備的人吧。

如果下年任教三班中二又是否可行?至少有小測都可一次過在禮堂進行,哈。對恩師當年留守初中數學,自己感到一種大材小用的感覺,今日自己人在江湖,仿佛如夢初醒,對事情稍有較新的想法。

是日收到中三統測的分數,嗯,機會,總是留給有預備的人。

2006/05/10

不知如何是好?

清潔.清明.情從一位醫生轉載一位教師校內有學生身故,當中出現一些留言及餘波幾乎在我平日必讀的部落也有提及,「剛巧」同時B的祖母身故,教師會也連忙收集帛金,因為明天出殯的關係,當面言語上的「關懷」,物質上的表徵,其實都是很微小很微小的回應。不過,對於死亡,我們所投放的知識、態度等教育實在是少得可憐,我不敢奢望傳媒怎樣建構社會風氣(無破壞已經是很好的建設),但我們對親人友鄰的離開往往不知如何是好。

令人遺憾的,是即使死者已矣,卻看到有人就其他的人「反應」議論紛紜,說得難聽一點,就是「說三道四挑起爭執,無所事事搵交嗌」,就算當時人表面不形於色,其實也不用太介懷吧!相比上學期,看著每個學生看著分數時的表情,我已經不會輕易訴諸情緒,無論是否恨鐵不成鋼,我都盡力務實一點,點出成功因素或問題核心便算。

要看一個人是否有情,不妨留意他或她身邊的人,多少都有參考的地方。

延伸欣賞:春田花花中華博物館《清潔.清明.情》
(學校轉了夏令,未能看午間新聞,無意中發現這個節目)

我識做,但時間不夠

測驗過後,聽到不少同學表示「題目識做,但唔夠時間」,坦白說,覺得識做的人多,真正識做的人少,寫到落張紙的人更少,寫到兼答對的人就更加更加少,分數就自然高下立見。即使求學不(只)是求分數,但若連基本的分數都未達到,某程度對供養自己的父母實在講不過去。想到這裡,我不其然想起他:


我們還有多少次機會?

2006/05/09

論備試

「老師,我當溫習幾次呢?到七次可以麼?」
「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明天統測,大家識做啦)

大家來找碴

連個"N"字的寫法有誤都找到,原來我真的那麼無聊...

統測後週末舉行的活動,還未知學生的反應,不過宣傳用的易拉架設計就做好了,由上載落單都十分快捷、方便,三個80cm X 200cm 的易拉架,每個盛惠$49(最近推出的特惠價),今天落單,明天取貨,認真方便。不過未知可否訂造和六四事件有關的印刷品,不然,論價錢其實成本不算太高。

特此友情推介。

2006/05/08

心滿意足

從大學好友 C 的自白看到:

睇到學生給我的紀念冊真的很感動,因我知道自己的努力他們感覺到。我愛數學,我愛的學生愛數學,我希望他們考得好好!完整的第一屆學生即將告別,捨不得也要離開,期待他們美滿的成果。
自出道以來,她任職上水一間偏遠卻實而不華的中學,校風純樸,學生無論理念、實力、行動兼備,當然我可不會羨慕人家教「好學生」,但令人感動的不是如此,也不只是為能「教好」學生而高興,而是當你有幸遇上一群目標一致,並肩作戰的人的時候,你會知道彼此的付出能相互感應,即使面對失意,也能抱頭痛哭(事實上梗係想大家看著成績單時面露歡顏啦)。

若是能夠實現這一幕,我想自己也會心滿意足。

P.S.
令我深感慚愧的,
是我多期望他們的努力我感覺到,
卻很少去觸摸學生的感覺。
罪過罪過。

2006/05/07

「專題研習」評分

正在為學生的專題研習作打分。

都是政府的好主意,相信很多中小學也引入專題研習。過程中小朋友會學習如何用「谷哥」做「破蓆」,即使平日好行小慧的學生,在小組匯報時,內容如何空洞也懂得「指手劃腳」取得唯一的2分表達分。說成內容空洞,當然並不是指沒有論點,而是學生多只是搬字過紙,那些充其量只是資訊(information)而非知識(knowledge)。

如果資訊的流通能量化成一種資產,你和我都可算是上上等人。比方說,在下在「谷哥」搜索自己的資料,竟發現了一張連自己也忘掉何時拍攝的照片,在無人做資料管理下,相信要取得在下的個人資料可謂輕而易舉,只要是網上資料,即使是手機號碼,一切也來得非常簡便。

擁有的資訊再多,欠缺思考的深度其實都是悲劇。將搜尋資訊的技能用在不法之途,恐怕這是教育的不幸。

(後記)
延伸閱讀:肥醫生《非法內容》

2006/05/06

今日的社論

早前撰文提及補習社的現象,今日無意中從雅虎中看到這評論:

香港每年花在教育上的經費高達五百億元之鉅,教統局為提高學校的教育水平費盡心思...
然後接著問:
為甚麼那些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的魅力,遠不如一個教人走捷徑的范卡諾呢?
老實講,我不太了解筆者背後的邏輯,當時人是否吸納近千名老師的大部份學生?社論指出幾個的「遠不如...」,其實當中有無考慮兩者本身面對的工作量?

其實肥榮早前的文章曾指傳媒每每利用市民大眾對醫療政策的無知,去制造一些危言聳聽穿鑿附會流於感性的醫療評論和要求。鬧教育政策其實都是很輕易兼低成本,單從用家角度,保證找到很多尚待改善的地方。如果那些編輯認為「只有他們」才能理解普通學生的心態和實際需要,咁一不如找一間種籽學校,用任志剛的年薪請這些「教師」進行試驗,當然,他們也要兼任教師的「一般」工作量。如果每年學生的整體成績只有百分之三的增長,這些「教師」就要入立法會接受質詢。當然這個研究要做多少年有算「有效」得出結論?

如果我們是教統局,必然會好好研究范卡諾的教學方法,以造福全港學生。
(又一低成本的承諾)教育改革期間提出的種種新措施新政策新方向,當中有期刊有研究有數據有實驗,數量之多,至少連我這個新人也感到無所適從。不時枱頭也送來教統局及出版社的文件,慶幸我當年只選修一科教育行政,但只是三四年的時間,當時算最新的資訊如今如鮮有提及。(可怒也~)

社論作結的一句指出:
雖然走捷徑、尋竅門並不值得提倡,但從香港補習學校廣受歡迎的現象中可以證明,「不管白貓黑貓,捉得到老鼠的便是好貓」的理論是正確的。
那麼,要是我說雖然將風月版、教育版及面額超過報紙售價購物禮券放在同一份報章並不值得提倡,但從香港各大報章廣受歡迎的現象中可以證明,「不管白貓黑貓,捉得到老鼠的便是好貓」的理論是正確的。

相比肥醫生的博客每天有百多人的流量,而在下應否觸及更多有關教育研究和政策(但好悶兼難以深化)的討論?教育社會學雖然也是我一個不太抗拒的專科,但有空查找資料再整理發佈,為何不全職返大學做研究?對一個繁忙的教師,「一年又有幾多時間能夠寫得出學術級的論文呢…」

(如果不是要趕工完成手上六疊簿四份小測卷中餘下的四疊簿,我會考慮寫封較詳細的投訴信)

延伸閱讀:星球報的「社論」、肥醫生《深的問題》論教師工作時間、方兄《從教改看社會》

成功衛冕!

明報得悉「...郭嘉明今年以705分奪冠,打破自己去年453分的紀錄,亞軍由任攀石教練的黎志偉得681分,季軍為印刷工曾順文,得601分。」論分數或許只是相差兩三個包,但這已經決定了勝負。

只差一點點,或許有點微不足道;可能你也試過,反正快下課,差少少才完成的習題便算啦;差少少的課文稍後才複習吧;但耐人尋味的是,就是這點兒的分別,決定你過去一年,或是將來十年的仕途。努不不一定有成果,但沒有努力,怎樣也不能說服人吧?

在此衷心祝願應屆會考生能夠全力以赴,當你和妳溫書溫到灰心喪志的時候,請繼續努力,別要他日為著這一點點而抱憾(雖然不能夠保證考評局會否出次人為失誤)

再思野蠻新義(續)

師奶:「你阿爸阿媽取綜援,你們就注定一世都窮﹗」早前曾提及「野蠻是否只是女友/男友的專利?」,加上被「閒人」M 問「女仔係咪一般唔講道理?」我於是回答:「哦,大家用的翻譯機唔同型號而已...」其實,不止是男女之間,野蠻的事實在數之不盡,上圖又是又一例證。

學生再「難教」,自問也可以克服,最怕的是面對「難教」的家長,作為成年人,這些舉動,相比學校舉行十次生活教育課帶來的(反)作用更加大。家長問題,往往比家境問題更加棘手。

延伸閱讀:思存《和諧社會備忘》、新聞原文

2006/05/05

「一生一樂器」計劃

因為最後一份碩士學術論文,我不得不以極速的形式,檢視任教學校的整體課程,由宏觀三年計劃、週年計劃,到微觀的各組計劃、關注事項,當中發現學校原來有推行的「一生一樂器」計劃,其實在殖民地時代,這些都被視為「貴族」玩意,現在在小學生中,隨意點一個出來,可能佢已經考獲xx五六七八級云云。不過,能夠未學音樂(不用把它用作入學的籌碼)都能入到敝校,只少在學習動機上相信比較「純正」。

由於工作間近門口的關係,偶爾到走廊向外看,看到學生們手拿著大大小小的樂器走著,多麼笨重,很不方便,其實那已是一個「很有效」的宣傳。不是嗎?至少在家長眼中,這比拿著MP3、PSP等更得體吧?在下認為,這比學校外牆掛橫額自吹自擂為之有效(雖然此乃舊校的慣常做法,不過都是以事論事而已)。

手中的一點點約束,是負擔還是成長中的琢磨?

大家可曾提著色士風連黑皮箱四處奔走?雖然笨重,但卻教人不會走得太急,同時為免撞倒其他途人,自己也學會謹慎的態度。因為步伐放緩,心思有停留的空間,不必是退一步,只是稍為駐足或躊躇,也可得著海闊天空。此時,你會格外留意某些成年人匆匆走過,手裡卻拿著做紀錄的筆和馬經(或是拿著收音機)。他們的眼神充滿鬥志,思緒卻去到綠茵(馬)場上,為自己所選擇的吶喊助威。

終於學有小成啦~補充:
我可不要自命清高啊!
尤其是驀然回首之際,
在下(或閣下)的父親也置身其中。

另類學生活動(續)

享受完無止境的工作後,美食可能是另類解慰
前文的想法,其實課餘時間可有很多選擇,有閒錢去 MK eye-shopping,不如三伍成群,考慮參加這個活動吧。

物以類聚累鬥累

(剛完成批改兩份小測卷)

看到同學的表現,再對照學生進行測驗及平日上課的態度,除了再次肯定「成功非僥倖,失敗有原因」、「機會留給有預備的人」,也發覺人多少都有「物以類聚」的傾向,自我約束缺乏又好,被人家騷擾又好,「這樣」兩個生命走在一起,多數都是悲劇收場。更遺憾的,是多少人能及早意識這個道理?無充足預備而赴考,猶如浪費機會。問題是,我們一生中有多少次「可浪費」的機會?

補習:另類的課外活動

若非有學生提起,或是早晨路經報攤讀報紙(標題),我想自己都不會了解更多。

對「當時人介紹」的認識,和一般大眾相若,不外乎是巴士廣告、大型招牌云云。引起我注意的,也不再是什麼百萬月薪、千萬年薪,而是今天這類「機構」的營運範式,已經對今日青少年構成明顯且深遠的影響,影響力絕不遜色於MK文化。

由學生親手向「機構」遞上銀紙一刻起,即使在午膳時間忙碌到連扒啖飯的時間也沒有,放學後又餓又倦也要留心去記低每句重點,...成績或許有了些改善,但令我感頭痛的,是那種「我有錢補習,唔使你教」的眼神,「我返去補完習就識做條題目」的解釋,其實,要是今天的教育被批評得千瘡百孔,為何沒有人「鼓起勇氣」,來個罷課,或許索性另覓另類的學習環境吧?

自問在下的學習已經有全方位的取向:由小一開始,每天清晨陪同祖父玩「鋤大弟」鍛鍊腦筋,學「捽牌」、在工廠「搣膠粒」練成靈活的手感;獨自對住家中牆壁苦練「十字西」而學識獨立及在小學乒壇也「稍有名望」;珠心算未流行前已自行翻看棋譜練成「讀棋對奕」;在車廂無所事事便慢慢學成「倉頡」;由遺失近萬元的機械相機到自力更生補習賺錢賠償兼買多另一部Canon EOS,其實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種「本事」,每個人都可有獨立的成長,為何仍要扼殺個人發展,將集體學習這種傳統模式由學校延伸到這些機構?

最後,分享昭和老師描述一位學生的事跡

亞崗是一所位於鄉村中學的學生,他自小便喜歡工藝創作,學校課堂雖然有些工藝科目,但並不能滿足他的好奇心。他參加了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現稱香港青年獎勵計劃)銀章級活動,與幾位同學試圖用獨木舟活動貫穿野外鍛鍊科、社會服務科、康樂體育科及興趣技能科。這次嘗試是香港首次有人用獨木舟活動貫穿整個獎勵計劃的創舉。在學校教師四出找尋資源及協助下,他參與獨木舟考章計劃,完成康樂體育科;他考獲獨木舟救生員證書,完成社會服務科;他在大海划獨木舟三日兩夜野宿小島完成野外鍛鍊科;他用玻璃纖維製成一艘獨木舟而完成興趣技能科;最後,他獲得愛丁堡公爵獎勵計劃銀章獎章及證書。這些獎章及證書並不能幫他考試及升讀大學,但嘗試完成獎勵計劃的過程中,使他相信讀書好的人不一定比自己優勝,只要他有自己的本領,夢想是可以成真的。亞崗往演藝學院修讀道具文憑──一項極冷門無人修讀的課程。過了數年,他在電視中出現,並獲第一屆全港道具比賽冠軍,他的中學老師找他協助校際話劇比賽,製作道具,他即時一口答應,更協助培訓學生。他更表示稍後會到美國修讀香港沒有的道具學位課程。
查實,學習,不只在於分數,不只在於什麼機構,而在於過程中,能夠累積什麼的信念經驗,正如我相信「機會,總留給有預備的人」。花三個鐘在補習,至少會令你損失三個鐘用來發展友情愛情親情云云。今時今日,我們可以有很好的「分數」,但又是否代表得到「真材實料」?如果我們仍對那些國際評估指「香港學生成績冠絕全球」而自我快慰,我不敢對香港的未來抱有任何奢望。

延伸閱讀:《仁聞報》的訪問(嫌上面張相太平凡的話,請看看此連結)

2006/05/04

向未改的簿出發

是時候部署這三天的時間。

現在至明日黃昏,希望能完成四疊試卷的批改,連同中二級同儕備課的問卷調查分析及統測後活動的計劃書,當然能批改三疊家課簿就更理想啦。週末,不用再返中大上課,我想,上午會返學改簿及設計期考試卷,週日晚的「興趣班」則改在週末下午,不過導師勸我週日上課,不過為了迎接週一的充實生活,我還是婉拒了。

暫時生活仍處於繃緊的狀態,又時連說話都變得乏味。也許自己抱恙的感覺,令自己格外注意身邊每個的健康。依稀記得,某次有學生表示想嘔吐,我衝口而出一句「健康比做數更加緊要」(其實連我都不知為何會這樣回應);另外,自己班有人入院,我也不知哪來的諗頭,做了少少玩意,效果也不俗。不過說實話,我得重新建構自己的「系統」,事關過去的兩個月實在是亂七八糟,收通告追家課登分數...外在內在也尚待改善,所以在填寫下學年欲任教的班級,我也基於這個考慮作出選擇。

五月一日攝於青衣城
勞動節晚上路過商場,看到這個,令我聯想到教員室的「簿山」,嘿。

選擇

(手裡拿著下學年的工作意向問卷)

進入學期尾聲,在學生為下週的測驗苦惱,基層教師預備的可能是一個月後的考試,中層人員策劃的可能是試後活動,那麼,領導正在處理下學年的工作,實不為奇。若問我喜歡負責甚麼類型的課外活動,其實選擇倒是很多,天文地理數學音樂體育棋牌童軍團契園藝攝影攝錄領訓戲劇等都可「應付得來」,但令人遲遲未能決定的,是你不可預知何時為課外活動而忙得不可開交,整件事我想用「惡搞」來形容。

我的意願依次分別是:
委員會界別:活動組(主打:五年)、公民教育組(主打:服務學習)、學生會(主打:活動、宣傳)
課外活動學會:秘密。

就點選的主打項目,其實大多與活動有關,當然,身為活動教育的粉絲,我當然是身體力行。我想這幾年會和Miss Activity 長伴左右。

給自己留個紀錄,至少他日「感覺」後悔時,能檢視今日的想法。


補充:
其實單是班會,
我的生活也可以很充實。

2006/05/03

中午檢討

目前有六疊未改的簿,不過在處理這個之前,手頭上還有:
1. 有待設計的統測四試卷兩份(中一科學、中三數學)
2. 中二及中三專題研習評分及會面
3. 有待設計的終期考試試卷兩份(中一科學、中三數學)
4. 統測四後課外活動組公開活動
5. 下年度「課外活動五年計劃(棋)」活動計劃
6. 中三數學課後精讀班筆記
7. 代表全班探病(雖是自願性質,但都是要用時間的)

看來,得進行「控制時間計劃」、「拒絕睡眠計劃」及「六親不認計劃」吧。

成了

回顧過去一週,睡眠時間都不知有否達三十小時。
今晚,終於完成最後一份學術習作。

(頭髮仍濕,呆坐在椅上,聽著張洪量的歌,凝望著在線的你和妳)

我終於可以安息啦。

2006/05/01

巧遇中學同學

週日在嶂上碰上比自己早一年畢業的師兄Tommy、Kings(事後才想起),週一晚在西環碰上同年的同學甲(都算是famililar stranger),回到青衣城碰上中六理的楊修儒,連同網上重遇的每一位,一方面心裡泛起很多回憶,同時也得為對當年策劃學生活動或課堂相處所做成的麻煩而向各位老師同學賠個不是,不過不知何故,我總是「無緣」出席舊生的聚會,不過那又如何?

當下,還是努力完成未完的學術論文吧。

未完的數學堂

我的學生活動

訪客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