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 會 ,總 留 給 有 預 備 的 人

隨機選讀

標籤

2006/12/23

聖誕快樂



祝各位聖誕快樂,新年蒙福:)


當外人看我們已放假的時候,我回到學校,前後仍看到十多位同事,大家都趁這幾天,完成平日未改完的簿、或備課、或閱卷、或清理行政文件等,也有趁機安排補課或進行活動練習。即使聖誕假期並非休息的日子,但至少可以有機會清理工作,有機會看到桌面下的照片,有同事笑言,上次看見桌面,應該是八月份的事。

即使我這幾天回校,但寧靜的氣氛,多少也令我稍有心思,整理自己的教學資源庫,回顧前陣子表現如何,也構思下學期可以怎樣。因為平日要面對的常務和突發事實在多不勝數,我已經是相對「輕省」的那位(至少改簿、補課、登平時分等事務已一一做妥)。

要說是遺漏的,或許是我連賀卡也沒寄吧。
今年收到的祝福比往年多,這點在下可會銘記在心。






點選「歡欣(give thanks)」送給大家,這多少也算是自己對今年的總結。

2006/12/22

教師壓力

(應該是昨日貼的文)

有時間有心情看報紙,像是向世人宣告:「我放假啦。」

令我頗關注的,除了天星,還有教師壓力調查報告。同日,生果報的頭條報導一對夫婦自殺,其中提及有院校調查指金融、保險等行業壓力指數在受訪行業中名列第三,我嘗試用「嶺南大學」、「政治及社會科學系」、「壓力指數」等作關鍵字搜索,花了些時間找到這個

想不到,教育界竟位列第二。
(能生存到現在,真不知應否為此感謝上天)

或許你又會同我講:「你有壓力我有壓力」、「行行都有壓力啦」,不過,這些真理對解決壓力毫無幫助,亦不能使壓力源頭合理化。提起壓力,雖然有同事笑稱自己在「最不會自殺排行榜」(如有)中排第一,但說實話,壓力多少總有主觀成份,即使在人家看來可能微不足道的事,有時回看自己當下的反應,總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要拙口笨舌的我講自己有多大壓力,還不如參考以下建議:


  • 看看這個隨手找來的處境,從其內容之細緻,想像自己是局中人,想像其工作環境,感受一下裡面的人到底面對怎麼樣的壓力。

  • 聯絡可以聯絡到的教師朋友,問問他們對下列詞彙可有怎麼樣的體會:ITC、SMI、SBM、TOC、TTRA、BENCHMARK、QEF、BCA、TSA、SSA、ESR、MOI、COC,還有8個KLA、學習領域、四大關鍵項目、九種共通能力、334、通識、OLE......
如果大家仍記得今年年初因這則新聞而引發的抗議(對,還有一個月便剛好一年),我們又是否要思索,應否及早策劃一些行動,免得政府指我們反得太遲?

延伸閱讀:
另一個民間團體的教師工作壓力調查報告
教師工作委員會總結報告附件

歡迎試聽兼轉載

這篇章目的明確,把它傳開!

正如我早前所言,要說的話已講夠,在下場硬仗來臨前,希望這點點創意多少能喚起大家的良知同時,對有份參與請願的人也能有聲援的作用。


新曲:《天星.遺情》
原曲:《天水.圍城》
歌詞:肥醫生@西九龍貧民區CHRISTY
混音:TONY

無論再多勸喻 無論往跡建樹 無論幾多燭光絮願
無視往昔片段 無視眾坊志願 無視發展亦建亂

鐘聲響徹陪伴人聚散 穿梭兩岸維繫記憶空間 漸成習慣

攔住了風浪 攔住了希望 攔住了天星的燦爛
攔住這天地 全為那私利 攔住了便顯得權力獨霸

讓人驚嘆 極迅速 碼頭拆爛
而令我 越來越怕 令人懼怕 任何異見也遭反彈

誰破壞了眾目記憶 誰犧牲鐘聲存活價值
將 天星清拆一剎 割裂痛心 沉著氣 難無視堂皇壞理
縱竭盡全力 難阻決定這殺令惡極
每份嘆息 夾雜無盡思憶 維城長夜正在失色

皇后快將破滅 油地也將破滅 沉睡歷史必將散滅
前日雀仔結業 鞋路也得結業 誰在意用電腦整喜帖

你沒遠視 為何歷史總得去討厭
冷酷 漠隔 困逼 誰會 注視 維岸滿高簷

誰破壞了眾目記憶 誰敢批鐘聲全沒價值
將 天星清拆一剎 割裂痛心 沉著氣 難無視堂皇壞理
縱竭盡全力 難阻決定這殺令惡極
徹夜嘆息 卻沒人願傾聽 橫行埋沒意願心聲

願眾官 領悟到 沒記憶 無自我 誰願見
沒根的香港就如荒島

誰憑權力破壞了昨日記憶 難為他吹噓文物價值
將 天星清拆一剎 割裂痛心 沉著氣 難無視堂皇壞理
要竭盡全力 燃起了熱火永未退役
愛護這家 再度重拾價值
同袍還待努力

遺物已經破裂 遺下記憶弔唁 遺憾卻不飛灰散滅
維繫每一志願 維護記憶片段 唯願有天星采再現

2006/12/20

來不及



發展何價?

若非要進行急救考試,自己也不會有機會往中環一趟。

但今非昔比,即使以前面對論文的死線,對類似社會問題,自己倒是很會身體力行,相信「人在做,天在看」;只是今天的我,對時間分配卻變得步步為營。原來關心社會,跟出入高爾夫球場,某程度都是高消費玩意兒,兩者對我來說,同樣是負擔不起(時間)。

身為教育工作者,我無意高呼或歸結自己工作量過高作罷,然而單是面對四方八面有血有肉的「關注事項」(同時面對更多無血無肉的改簿、填報告、收捐款、追回條、檢查家長簽名...),再靈敏的感官也有麻痺的時間,看不到真正要關心的地方,再充沛的魄力也會有耗盡的時刻。想起數年前,政府為廿三條立法所做的一切諮詢,單是要審辨及區分有關的資訊,維持每天閱讀多份報章恐怕少不了,民間其實也不缺乏這類專才,不過如今政府除懂得釋放大量資訊,分散公眾的焦點,也學會速戰速決,一方面聲稱已有長時間的諮詢(言下之意是否暗指民間沒及早反映意見?),另一方面加快施工,君不見每每有國家政要離港,特首在機場臨下車的一刻,方接過官員遞送的相簿,多麼有效率。

只嘆自己來得太遲。尾班船,沒趕上;集會,沒到場聲援。不過,要說的該說的也說夠,對方仍然態度依舊,也許是時候給自己休息一回。不是灰心,皆因眼前還有下一場硬仗,地點是皇后碼頭。

題外話:凌晨時分,寧願離開暖床寫下這個,其實主要是自己因個別學生而生的煩惱,恐怕若不把膨漲的思緒好好存放,接下來的時間會對自己的情感造成永久性傷害(即使只是皮外傷)。

再題外話:如果你認同這個,請簽署以示支持。你忙,可以,如他日人家為你爭回來一點東西,你要慚愧。(這句的出處)

2006/12/10

投票去

是日有選委會分組界別選舉,31 名教育工作者爭奪教育界選舉委員會裡面的20個議席。這一天,相比教統局所謂的敬師日,對教師賦予更大的肯定,雖然投票權以致選舉制度本身極具爭議性。

計計數,扣除 96 名當然選委,以及十多個自動當選界別的 202 名選委後,餘下的 803 人將競逐 23 個界別共 427 個席位。又如果要確保特首選舉有競爭,支持第二大勢力作為制衡不失為頗實際策略。作為校內教師會的成員,這一星期我的桌面收到的宣傳品非常多,但考慮到較為弱勢的候選人未必有力大肆宣傳,我選擇將之一袋又一袋競選資訊放入資源回收箱(其實多數都來自第二大勢力)。

談到這個決定來屆特首選舉,暫時泛民主派(當然也有團體稱之為反對派)欲在即將到來的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中獲得100個席位,主要依賴法律、教育、高教,至於會計、醫學、社福、衛生服務、訊息科技等,應該也相當樂觀(當然我不建議因樂觀的輿論而更改當初的投票策略,也恐防當年比例代表制下,多數人以為港島選區某某形勢大好,結果反而出現配票失誤,錯失取得四席的目標)。

好,是時候投票去。

詳見:多維新聞

2006/12/04

Together with their parents...



收到一位中大團契的團友轉載,有另一位團友結婚,附件裡的賀卡,設計別出心裁,實在將「美」發揮得淋漓盡致,由結婚照到賀卡皆圍繞飛機,不知其相識相知相交相愛之一是否與飛機有關?也聞說他們(或她們)當日會進行「接新郎」而非「接新娘」...嘩,厲害。如想知準新人的近況,看看這個這個吧。

題外話,看到英文版本的首句:"Together with their parents..." 昔日自己對雙親的祝福期望甚為重視,即使他們默不作聲,但多少也會感應到他們所持的取態,今日回想,那時總有點不是味兒,不是擔心其加以阻止(能夠阻止嗎?),而是那種對自己的選擇不被認同的失落。



誠心祝福這對新人,世上恐怕又有一堆男子及女子要失望啦。

2006/12/02

研討會

Image hosted by Webshots.com
連續兩天往教院進行教師發展活動。

裡面正進行有關課堂研究(Lesson Study)的活動,兩天前後合共約十個工作坊,每個大約 60-90 分鐘,學者來自瑞典、中國(上海)、新加坡、美國、英國、伊朗、日本等。說實話,改善教學有很多方法,即使講者推出所謂的實證分析,但天下之大,其實稍花時間去做相關文獻回顧(Literature review),看看前人類似的工夫,多看一些精彩的教案,多記下一些精闢的提問,其實也不乏很多革新的行動參考。

其實事前也認真選擇,自由時段該去哪一個工作坊。自己作為學數之人,有關數學的課題也比較留意。但可選擇的不多,選上的,是來自上海的示範。來了,傳統內地學者的演講模式,我姑且簡稱為「人大會議」,按畫面文字一字不漏的朗讀,其他人則扮成各省的代表,默默(鴉雀)無聲地聆聽,坦言,可以參考的地方不多,有的似乎「把簡單概念複雜化」,帶出的結論也有點落伍的印象。

首天蒞臨的同工太多,我們被安排往旁邊的演講室,裡面安排視像轉播。感覺上,仿佛是參加補習社,沒有真人,只有慢十多秒才轉畫面的 Powerpoint,內容是否有 Power 兼有 Point,若非親身參與,我還是不敢妄自批評。只可說,不消很久,在場的人,不是呼呼大睡,便埋頭苦幹手上的校務。等等,能察看這點,至少代表大家還在場,還未計算更多用腳進行選擇的同工。我也懶得寫筆記,只是把其中的重點拍下作罷。

總結而言,要動員科組一半的人力連校長副校長開會開會定題前測試教檢討反思再教檢討評估分析等,為的只是一節課,這個挑戰我實在不敢擁抱。從教師角度而言,否定變革似乎給人疏懶不思進取的形象,但這不代表需要家家煉鋼推陳出新。想到此,只衷心希望,教育當權者明白自己在做甚麼。

意外收穫,我終於看完《殺悶思維》(早前聲稱快要看完的書,結果到今日才竣工,)、《博奕生存》(且看方潤書介),不過之後可能要為培正數學賽展開訓練活動,也要埋首論文的活動。為自己留個紀錄,提醒自己不會因此而迷失。

2006/11/28

在哪一邊?

暫且撇開充實的工作、複雜的人事、無止的學生問題,可能是自己很乖清理好手上待改的簿,「提早」回家後馬上小休徹底解決那些積勞,偶爾換個生活的調子,對心理健康也許有益。

這裡找到一個廣告的兩個版本,背後很有趣的問題:

你的愛情在哪一邊?
在此,且看以下廣告的兩個版本,仔細審視廣告有關愛情的價值觀。

第一個版本


第二個版本


容讓我再問各位:
(一)你的愛情在哪一邊?
(二)試從以上廣告找一句最令你有所同感的話。


自己多少曾對「給別人看我們過得很好很重要(版本二)」奉若神明,從正面看,好好過活多少是對愛自己的每個人一個很好的回報,但缺乏物質生活與心靈富足的平衡,至少對女方(或男方)家長而言,看到自己的寶貝受愛情之苦,豈不痛心?但活在人家的期望下,無論獨身與否,總不能否定人總有悲歡離合的事實,感情總有起伏。

我的感情,此刻應該是紅心四(無邊)吧?

「愛情總是很乾渴的,當缺少2%時...」時下的廣告,不再是推銷產品本身,也不只是單靠明星效應,原來也要有些模稜兩可,似是而非的價值觀念,重點不在是有無答案,也許能夠有所疑問已經夠了,至少你會記得,是這個廣告引起你一切提問,包括這段文字,多少也有推波助瀾。

原文中另一篇延伸閱讀:下了半旗的香港男人

2006/11/22

暫且擱筆

暫且擱筆,除因為籌備校慶前後帶來的困擾,也為家姊赴台的原故,自己甘心奉獻自己的手提電腦,以後用機要多走一步(往教員室),自然也少一點動機經營部落格。

真不知今時今日為人父母是否被忙碌工作弄得是非不分,當自己正要對世襲制表示質疑,看過五師兄的分析,發現自己有時也太受輿論影響。

也許,稍後淺談一下籌備校慶期間的所聞所感。

2006/11/04

非正式遣責

思前想後,都想為以下事留個非正式紀錄,事先得強調一點,
這不只為情緒的抒緩,更希望事件能對自己引以為鑑,而非諉過於人。

在下對三聯書店(葵芳分店)的一點遣責

20/10,在下於三聯書店(葵芳分店)訂購一批約400盒棋盤(包括象棋、層層疊、康樂棋、飛行棋)等物資,當時負責人指出大概七天(一般而言,他指的是七個工作天吧?)大概能夠送貨。於是我回應道:「那我今個月底(即31/10)再跟你們聯絡吧。」其實,那時負責人語帶肯定指出31/10能夠把有關貨品送抵學校。

28/10,在下致電了解該批貨的情況,有關同事指,該批貨還在大陸,可能會有延誤,但仍用肯定的語調指出1/11應該可以送抵學校。

31/10,在下再致電確認當日送貨時間,當時接線的「負責人」指,貨品大約在下午三時半左右抵達。

1/11,下午五時,貨物未有,唯有再致電,方得悉「抵達」指「抵達本港的貨倉」,而非抵達。此時接線生也很詳細解釋內部運作,指逢一三五均安排車隊送貨云云。

3/11,下午六時,回到工作間(特此強調,我不是閒著等一批貨,手上同時也有學生事務社際比賽童軍集會收簿追簿改簿訓導等的充實生活),再致電,有關同事指出貨品已經「抵達學校」(但其實此時校務處已關門,而且為何校務處連一個字條或留言也沒有),那時自己又不懂得追問貨品的抵達時間或番查外來車輛進校的紀錄,於是唯有相信多一次。言談間,甚至乎被問到要麼取消訂單,聽起來,心裡多少感到溫度有上升的跡象。

4/11,十時許回校,發現校務處未有收到任何來自三聯的貨物。沒法子,唯有再致電,但接線生指其辦公時間乃十一時,而且負責人不在現場,於是著我留下手機號碼(前前後後也不知有多少三聯書店的員工擁有在下的手機號碼)。之後(當然又是好一陣子),收到書店的職員來電,指出貨品未抵達,現時正在大埔的貨倉,並再一次承諾當日十二點正之前能夠抵達學校。

驚喜陸續有來。

4/11,十一時四十五分,我先到校務處再第 n 次確認有否來自三聯的貨品,校務處同事稱「有一批書,不是棋」(印象中,知道同期有圖書館安排的書展,也是由該分店提供書本),因為校務處將要關門之際,所以自己再次致電,負責人午飯中,主管進行會議(其實情況跟家長打電話找老師而老師正在開會相約,不過我覺得老師找家長不果的情況也同樣多)。再過片刻(此時校務處已關上門),得悉貨物已經送抵學校!

「怎麼可能?」

當然我也用一貫官腔的冷靜口吻了解貨品抵校的時間,同時跑去學校門口翻查車輛出入紀錄,的確是有來自三聯的車隊(但校務處剛才指出那不是棋,雖然沒陳明誰是收貨人,但當時自己卻是深信不疑)。於是他們給我聯絡物流的同事,讓其直接與我聯絡。通了電話,只知道抵校的時間(其實門口看更都有紀錄),但就沒法得知送來的「書」中有否包含我們的「棋」,只是知道總共有 3 + 2 箱貨品,放在校務處裡面。

沒法子,只有等下週才跟進吧。

其實內部方面,自己已安排在收到貨品同時便進行驗貨及加工(屆時每班將有一大袋共五種十四副的棋盤,故得預先在每個盒上加上標籤),也特地邀請同事相助,只是貨品一而再再而三地有延誤,令計劃大失預算,令同事白等一趟。

另一方面,對於有關書店的內部組織,我想至少有以下幾個單位:

A 書店 -> B 大陸貨倉 -> C 本地貨倉 -> D 物流部

只要每個單位都比原訂期限延誤少許,作為最終站的顧客必然是影響至深(例如印成績表,也得由改卷到覆卷到輸入到複檢到印刷到老師蓋印到校長蓋印,都試過其中出現延誤)。不過,明知有這情況,又無法提出具體意見(總不能要求學生提早考試以致能提早改卷吧)。

也忘了過程中進行多少次來電,只能說以上事件,
給我上了一節很寶貴的課。

第一,在下要好好管理自己的時間表、工作日程,比方說,每週派發的家課量,免得影響自己又影響他人;

第二,對人家不要有太高期望(即使自覺合理的期望也可免則免),當然,對學生來說,除非你忍心由他們出去社會自生自滅,不然得設法趁其在校受教的日子,施以教化;

第三,凡事留有餘地,比方說,幸好今年提早預備校慶活動,是次意外的影響還不算嚴重,我估最多是少了三數天的正常睡眠時間(若家長認為教師沒得到充分休息及備課,而能為其愛兒提供優質教育又不被學生察覺是沒甚麼大不了的話)。

第四,要培養良好的文字紀錄,盡早將有關經驗從痛苦的感受中抽起,迅速化成文字,作為日後借鏡。

2006/10/21

排球情緣

昨晚,收到一位學生的電郵,看過之後,心裡為之一沉,與其將青春投資在象牙塔內的文章,還不如對身邊有血有肉的年青人來一點鼓勵。巧合的,今個星期所有令我關注的都是排球隊的學生...

今早,難得學校甲組排球隊在住處附近的體育館進行學界賽事,即使面對論文日漸逼近的死線,但也忍不住到場打打氣。帶隊的同事 Y 同是活動組的拍擋,也是兩位女兒的母親。當我與家母在三樓茶餐廳享用早餐,同事 Y 捨棄與愛女渡日的機會,帶領代表隊已經在四樓的場館進行熱身,場邊也有十數名同校學生到場觀戰。

作為教師,即使坐在觀眾席,身份上總不能和學生平起平坐。自己的出現其實也頗為尷尬,正面而言,能為學生帶來正面的鼓勵固然理想,但又擔心學生存有心理上的依賴,尤其是自己要離開的時候,生怕影響在場學生的士氣,因為你帶來的,正正是那無形的支持,而非扣球、發球的技巧。

作為觀眾,總覺得中途離場可是一種令人痛苦的決定,尤其是我方分數數陷入劣勢,場上的人也察覺到你的離開(因為場上多是女性),即使是缺少一個支持點,但卻是頗為「阻眼」,當然我無意將自己無限放大,而且作為運動員,這都是要克服的一環,記得以前母校的學界賽,哪會像那些喇叭拔草,有聲勢浩大的「粉絲」,個別的主力有七星伴月的襯托,能夠參賽,首要的是能夠發揮平日的鍛鍊,勝負只是次要,即使走進數學課,我也強調發揮過程上的努力,而非著眼最後的分數。

作為法定的代父母,我們也履行照顧學生的家長責任(Parental Care)。比賽以外,學生也得面對學業,尤其是臨近測驗,派卷出來的結果,令不少家長也大為緊張,有的會勒令其寶貝削減活動時間,或以成績作為活動的籌碼。但對不少學生而言,活動可是學生在學校生活上一個重要的支持點,面對這個局面,我們如何在理想與現實間取得平衡,我們又是否了解自身的價值取向,而非純粹執行「當局」的政策?

後記:最近自己有兩位學生因要應付排球賽而要求補課暫停(但學業情況也令人關注),也有學生因傷患而可能放棄排球(更難過的,是她同時受到家人指責浪費醫藥費),作為運動員本身,面對家人、學業、比賽之餘,也會有面對傷患的機會,這麼樣的經歷,多少跟教改鼓吹的全方位學習殊途同歸,身為人師,我們又會否具備勇氣,陪伴學生,共同承擔風風雨雨?

再後記:下午有色士風的考試,所以臨走時只和數名學生表示午後有考試,幸好此刻我方追回一局,記得有一段領先五分的局勢,那一記扣殺,意外擊中人家的頭彈出界外,同時也給對手一記重創,連場外的我們多少也有點洋洋得意,可小要小看這班小妮子的威力。一比一的局數,一切也回到起點,即使此刻離開,多少不會有太大的遺憾。

再再後記:肯定是肥醫生的介紹,早前寫了一篇《行政 Look.專業.敬師》,談及外表與內涵之間的想法,承蒙修兄轉載,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我不會否認我的虛榮心,哈,早前也著家父少買一日方向報星球報,只是更想不到,一起床,家父已經買了成報,仔細閱讀一番,唉,早知寫多些關於家長的評論。

測驗完成

本週有數學科統測,自己也趁機調整工作量,也從改簿機變成碩士生,希望下週初前能做好課程習作。

測驗完成,逐頁批改,逐題分析,逐個檢視,每當看到一些早已有先兆的問題學生,卻未能安排補課補測,難免有些感慨;另一方面,看到一些努力付出,但與收穫不成正比的學生,無論是犯上「低能的錯誤」還是能力有限,換來兩行眼淚,自己在保持課室管理同時,只有逐一安慰(對全班安慰恐怕會縱容那些大懶蟲)。

人非草木,不過要留的是經驗,而非痛苦。人生路漫長,喊夠,也得盡快上路,未來還有很多機會等你。

2006/10/15

極地生活

「治標又治本,註定變標本」教會講道中聽到這個。
聽起來過癮,但發現那有可能成為自己一個死穴。

記得早前撰文對自己得使出三頭六臂處理學生事務,無論中三級數學科、男童軍團、活動組、自己班的內務等,工作上凡在其位的都悉力以付。追求完美主義的我,理性上當然知道世事豈如人意,但也很少把「無愧於心」掛在嘴邊。不過事事毫無保留,而無量力而為或許都是自己一個很大的試探。即使是量力而為,也要求自己挑戰極限,有時連自己鬧學生都會說:「你個腦未用盡...」細心一想,終日在極地生活,也總要適時歇一歇。

即使口裡嚷著要追求完美,工作之餘也完也走去進修,但作為兒子、作為朋友、作為情人等(如有的話)...,這裡卻甚有進步空間。

主流的社會文化講求效率,追求有限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有時自己也漸被同化,而少問自己,怎樣才是適合自己的步伐?

除了繼續改簿,我想是時候重新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當然,我想我還是比較幸福的一員,至少我還有時間去整理自己凌亂的思緒,化成文字,留個印記。

2006/10/14

朝七晚九的生活

或許朝七晚九的生活維持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即使是具意義的教育工作,但同時也是勞心勞力,若然消耗來不及補充,自己難免變得有點呆滯,即使返到團契看到朋友,自己變得寡言已不在話下,甚至連寫 blog 的心也沒有。鬼咩,改簿終日的生活,對生命可會有很多啟發?

連雙親見自己每晚近十時才回家,也忍不住問道:「真的有哪麼多要批改的家課?」計計數,科組規定每循環得發 2.5 份習作(每份習作則不明文規定有六道算術題),即是說,在下任教 4 班數學,七個上學日便得發最少 10 份家課,即是說七個上學日便得批改最少 10 份家課,扣除週末日我大約能批改 3 份家課(多於 3 份的話,我會生厭),平日我每天得最少批改 1 疊家課。

當然上面是從最小化角度出發。

但從學生角度,每個循環只有 6 次見面的機會,即是說要每循環發放 2.5 份習作,那就每 2 次見面便得發放 1 份家課。

「少 1 份家課也不行嗎?」其實根據教學時間表,每一課的教學時間平均只有 1.5 個循環,即是說這段時間你最少也得發 4 份家課,但往往每一課有多達 6 至 7 個單元,要是你一份家課涉及 2 個單元,到你收齊家課直至發還給學生時,教學進度應該之後 3 至 4 個單疇的事。若屆時你才發現部份學生跟不上進度(例如「抄襲家課」),那麼你得考慮如何調整課堂教學,是「繼續前進」還是「回到前頁」。(這樣,別妄想其他學生自動自覺自行預習,而任由你在堂上指導其他能力稍遜的學生)。即使表明解說是為個別學生,但若公開當時人,難免學生「感覺唔好」,但多數人卻不會自省,總認為事不關己。

「少 1 題題目也不行嗎?」家母所言,非不無道理,只是每次收齊家課已是一項偉大工程(雖則在同儕間自己非常「幸福」,建立了令人羨慕的系統),但題目涉及的範疇也相對減少,也是一個限制。

家課量背後的隱藏假設
雖則有家長指學生家課太少,但個人愚見,重點是否在於「量」的問題?我甚至懷疑,家長會否因詞窮而未能道出問題癥結?

2006/10/10

墓誌銘

背景:完成學生事務的跟進之後
地點:教員室
時間:下午五時

(改簿中,進度:70%)

廿題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連同每行的步驟、格式等,全班44人,於是乎整整四小時,呆在工作間,狠狠批改這近九百條算術題,連同上一趙習作的改正...想起早前學生被我勒令三日內完成超過200多條有關指數定律的習題,今云自己可謂感同身受,嗚嗚~~

(半小時後...)

終於改好啦,然後就較家課的常犯問題加以綜合,逐一剪貼、影印,略作簡評...

(再半小時後...)

終於完成了,但枱頭還有 2A 班兩疊、3D、3E 各一疊...生活,依然充實。唯有寄情文字,用墓誌銘以示吾志。(補充:晚上時間十點,終於「捨得」離開工作間,明天的課,第一二三四堂直落,更要命的是其中三班將開新的一課)

= = = = =
是日有四社幹事就職禮,當中有張很趣緻的,社導師及兩位屋主,四目互不相交,連後面的人也一樣,哈。

2006/09/30

行政Look .專業.敬師

「行政Look」、「專業」、「敬師」之間必然劃上等號嗎?從明報讀到這新聞,雖則林校長的公關策略令我獲益不少,但若依其邏輯「此舉能培養學生尊敬老師...」,未免令在下有所憂慮。

老實話,在下也會「深思」每日的衣著,以簡單和諧的色調為主導,除了所穿的鞋不會替更(因為肩平足的原故,所穿的是特製的「健康鞋」),但衣櫃有限的空間,有限的衫褲只會變出有限的組合(若衫褲各有六款,最多只會有三十六種變化,但一年有二百多個上學日),若學生的視野只停留於「阿Sir的款」,恐怕也不利學習。偶爾一次在造型上花心思,個人認為也可接受(比方說,社幹事就職、陸運會、影班相等),由於是特別日子,基本上衫褲鞋襪的配搭已一早做了決定。

行政 Look 背後的隱藏課程?

我也同意小杜所言,此舉必然招來「鼓勵學生追求包裝,傳遞外表比內涵重要的訊息」的例牌評論,當然不排除林校長想引起大家深思現象背後的問題,不過我對時下新聞工作者沒有很大期望,能夠深入探討。只不過,幹嗎我們奉旨要服膺於中環價值,盲目崇尚純黑白的行政人員 Look,附以中英並重的價值觀(多數是聽起來「感覺高檔」的標語)?若把穿衣文化納入建制下,學校作為社會的縮影,恐怕此舉只是隨波逐流,為潮流而潮流。

看到這則新聞,多少令我想起時代論壇有個「『身心語言程式學NLP』執行師證書課程」的廣告,廣告中的導師相明顯是進行數碼加工,這點跟我所理解基督信仰廣傳初期,使徒穿戴的其實都只是簡樸便裝大相逕庭。

穿戴的,只有行政 Look,沒有其他?

記得讀大學時去美國,在聖地牙哥參加一個崇拜,台上牧師一件「夏威夷式」的 T-恤,配以白色長褲及咖啡色皮鞋,簡便之餘也不減其對證道的熱忱。若當真要包裝至上,至少我會選用本科的學識、國際的視野、語言運動音樂的技能、對學生的關愛、承擔等...尤其是回想整個九月每日授課、改卷、備課、進修的充實生活,我實在沒有心思研究如何穿戴得更似專業人士。

延伸閱讀:胡醫生《英華明星給我的四個反應》

補充:礙於該校與敝校同屬一個辦學團體,不便狠批,暫時只求此歪風不要入侵本校,可能敝校純樸的校風正是吸引在下的地方。

2006/09/27

困乏中...




本來昨夜想對英華小學稍作評論(不過今日發現肥醫生略有提及,不妨一看),只是眼前出現突發事件,加上昨夜睡眠質素甚為差劣,且事件之困擾令自己一度陷入無底的苦惱,雖則身邊同工及我的理性也多番提自己別太上心,至少一回到工作間,不自主的打盹接踵而來。

心情欠佳,天空看起來的確灰了一點。

2006/09/23

三頭六臂



獨立媒體看到這幅圖片,多少反映在下工作時的寫照。雖然在下未算周身刀,三頭六臂也少不了,只不過再多的手,總不能應付無限量的期望及需要,而且身體不像機器那麼耐用,更需好好保養。慶幸的是,在自己軟弱的時候,都會有人伸出援手,無論是伸手遞上一包喉糖,或是幫手分擔繁瑣的班務,不得不由衷說聲謝謝。

每日早上約七點半返工,晚上八時許離開,如斯生活多少令在下有點疑惑,思索自己會否錯過這幾年的青春,每人的時間銀行財富均等,所以才要愛惜光陰,但遺憾的,只有知道,未能做到。

不日閱讀:追風箏的孩子殺悶思維該快看完了...)

2006/09/19

麥潤壽

難得學校請到麥潤壽先生分享,週會也難得去到四點三,課後雖有千百樣學術及非學術活動(例如我同時安排小測前複習及社幹事候選人會議),回來時也看到高於諸天的簿山,但再疲累的我,也想用一點點的力氣及有限的文字去寫以下的感謝信(雖然驚覺自己完全忘記高考的實用文格式):

麥潤壽先生(麥sir):

先多謝你今天(19/9)到敝校(全完中學)的分享,感謝你為學生帶來寶貴的一課,雖不盡同你對課外活動的看法,但你的節目、你的想法、你的經歷,至少令我更懂得思考,希望學生從你身上,能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能夠付諸實行。

由於做課後溫習的原故,部份學生(包括我)未能留在禮堂聽你分享更多,不過我也鼓勵部份人去嘗試聽你的節目。

得悉令壽堂過身,希望神的安慰給你力量面對,也盼望神大大賜福與你和你家人。

也祝節目令更多人受惠。

全完中學
xxx
及後也迅速搜尋以下的歌,那曾是寒窗苦讀下的良伴,週會期間,眾人在打拍子之際,自己卻忍不住要哼出來,實在獻醜。雖不知自己可有多少個十年(如果每日最少改兩疉簿),但願我們他日回首,都能夠會心微笑...

曾經爸爸給我望遠鏡
他帶我到這段路上
去望望地球是那個樣
幻想就像西瓜波兒脹
如果可跳出天上看
想見到每人快樂健康

年青的風不愛屏與障
它帶我去反叛浪蕩
我造造夢兒又說說謊
日子慢慢一點一點點流放
狂想總教這心頭癢
當我有翅膀會盡力闖

我每一個十年
許多難忘的片段
當轉眼回頭望一遍
已經很遠

記那一個十年
彷彿無時不見面
今天你人兒但不見
記憶仍是暖

如今心中長了望遠鏡
拉近四野真象幻象
我踏實路前面每吋方
便一步一步攀上
人生可當首歌謠唱
總唱到醉人美麗地方

我每一個十年
許多難忘的片段
當轉眼回頭望一遍
已經很遠

記那一個十年
彷彿無時不見面
今天你人兒但不見
記憶仍是暖

我每一個十年
許多難忘的片段
當轉眼回頭望一遍
已經很遠

記那一個十年
彷彿無時不見面
今天你人兒但不見
記憶仍是和暖

======
有時間的話,稍後才寫對他今天所說的若干問題。

2006/09/17

一年後的教育主日

是日教育主日,其實在一年前曾有分享,而跟比往年相比,參加學生多了,臨場缺席學生少了,雖則來的學生抱著怎麼樣的原因仍是未知之素,但希望這個崇拜的體驗會是個尋求信仰的好開始吧。

而今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意外見到當中所任教的學生,而是一個在外人看看平平無奇的「問候」。一般學生見到我主要有兩種反應,一是對我的出現面露驚訝(記得自己中二時在時代廣場遇見中一級的班主任,竟然會說:「為什麼妳會在這兒?」,事後當然對自己的野蠻性格自責了好一陣子),二是對在下新髮型加新眼鏡感到嘖嘖稱奇(不錯,至少他們都有留意),只是當和一位學生碰面(印象深刻,可能是她和我一位很要好的行山導師同名吧),她的第一句內容大致如下:

李sir,有朋友跟我講你教中二數學非常之快,
我知道有人可能因而來不及消化,小心物極必反啊...
(事實上,中三教得更快,另有學生當面替我解說)
說話令我的思路走到自己的教學部署,當下我本能地把預先想到的回應作應對,但其實我知道我想作更多回應。因專科專教,在下未有機會作其科任老師,但我想令到這位學生衝口而出這句話,可因為她所關心的朋友,即使相隔一段時間,當遇上合適的場合,便加以表達出來。從言談之內想到言談之外,這一場面值得欣賞的,絕非在下的教學,而是少年人那不會刻意隱藏的內心。我相信那是真心真意的,當然也不排除那是基於自己的第四類人格才如斯有感。其實平日看著她身邊的朋友,看著她上年練跳繩的拼勁,和拍擋略有小成時那高興的樣子...實在比唱詩用的 Powerpoint 更加美麗。

巧用 Tony 的語法,有 Heart 的學校,有 Heart 的學生,有 Heart 的同工,有 Heart 的校務處姐姐、工友,及其他有 Heart 的工作人員,那是我們偉大的教統局耗資再多也不能成事(偏偏小班教育卻不予考慮)。

==========
後者(就教學太快的一點回應)

其實只要略加備課(不妨思考下面三個有關元認知的問題),
情況其實可以大大減輕,偏偏今天的學生多是不會備課。

(1) 對相關主題的已有知識
(K: What do I know about the topic?)

(2) 在閱讀該課前,對相關主題想要知道什麼
(W: What do I want to know about this topic?)

(3) 在閱讀後,在相關主題上學到了什麼
(L: What have I learned about this topic?)

==========
獎勵自己,加上巧遇週年清貨,
兼有白金卡以及加大碼再優惠,
買入這個看中了三年零八個月的跑山鞋,盛惠 $250。

2006/09/16

香港人的消費力

正在觀看政府的「自訂車牌計劃」的拍賣現場直播,多少也對拍賣的程序及場內氣氛多一點認識。手拿著木棰的拍賣官,當競投比較激烈,便會趁機將每口叫價提高,而第二次至第三次的呼籲也會隨現場氣氛而調節。

暫未知這個構思在其他國家曾否有先例,不過想到買了一個車牌,之後的買車,再加上乜乜牌費、物物牌費、「燕梳」(insurance)連保養,一連串的連鎖消費,令我想起以前飾演「阿燦」的廖偉雄一個「甜筒的笑話」:

話說他有次食甜筒,甜筒內有抽獎券,結果發現他自己中獎,獎品是一部「大哥大」(是水壺型號那個款式,不像今天那些能夠影相聽歌睇電視的手機),但事後他有感自已手拿大哥大,衣著方面不應還是那麼土氣,結果他額外為自己買了大褸、太陽眼鏡、名車、洋樓去配合自己增值的身份,結果好像是一連鎖消費以致債務纏身,無力償還之餘,更被迫變賣家產,得不償失。

鏡頭中競投者舉手之踴躍,令我對香港人的消費力有所懷疑,只因在下不覺得普羅大眾有如斯強勁的消費力。

估一估,到目前為止,拍賣成交最高的金額是多少?

「一百四十萬,(車牌 1 L0VE U)成交!」
各位男士,你又怎麼看呢?

2006/09/12

改簿之際...

正努力批改學生習作,再看看枱頭的「大相片」,是從去年班裡的大海報剪下來的。看著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隨著他們進入高中而變得有點「疏遠」。想到這裡,腦海中的思緒飛到明年今日,因為若我繼續選擇初中數學作為我專科的研究,那麼我便要跟當下所任教的學生的四份之三道別。同事 C 笑言安慰:「他們升中四,除非離校,平日也可以見面吧...」但我自知,我會捨不得。人總要成長的,即使成熟的步伐永遠教人憂心而不斷督促,但當生命裡他們卻不知不覺佔了一定的份量,而當你預見這一天總要來臨,活在當下的你和我,又是否該好好珍惜現在?

「沒有東西是必然的,這一刻擁有的,不代表下一秒還在你掌握之中...」從已負笈海外的舊生的筆跡,竟找到多少共鳴...

=========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陣雨加上涼風,為寂靜的教員室增添一份清爽。舉目觀看,待改的簿多,可改簿的時間少。不過,知道努力奮鬥的不是獨自一人,所以我還是繼續努力,反正再想下去也不見得有更多的改善策略,或許偶發性的孤獨感會使人更需要親密吧。

想起一分鐘閱讀有關《沒有預約的旅程》的書介,提到筆者史坦貝克(Alice Steinbach)在她開始單身旅行的第一站和日本男子直弘的邂逅。
她說:「我覺得我們好像靈魂相遇了。這感覺真好。」他回答:「沒錯。」有次,她與他一起觀看預售示範房屋的照片。直弘問她喜歡哪一張,然後開玩笑地問:「我們要不要買下來,一起快樂的過下半輩子?」她也配合著開玩笑說:「好的,那我們就這麼辦。」他輕撫她的臉,她有點暈眩,輕輕倚著他的身體。他擁抱著她,就這樣站了好幾分鐘。她覺得他們之間的關係開始改變。不管未來如何,她喜歡這種感覺。
本來對大氣電波的轉述沒有太大的感受,不過回想自己以前隻身出國的遊歷,慶幸心底裡那份熱忱猶在。

計劃閱讀:
史坦貝克:《在路上預約八堂課》
李天命:《殺悶思維》

2006/09/10

新眼鏡

今日去買新眼鏡,也順道驗眼,才驚覺自己左眼近視右眼遠視,左右眼散光度數接近三百。不過老闆指新眼鏡最快要到月中才能取貨,沒法子,唯有暫時享受朦朧中的樂趣。

眼鏡意外地打爛了,眼睛本該好好休息,但自己罕有地能超額完了待批改的家課(其實還有一疊暑期作業,但雙手已經無力再拿回家),於是都走上來,對著螢光幕,在有限的時間,多是去看看周遭好友的近況。多虧轉用 Bloglines,在下省卻不少閱讀時間,其實再改善自己猶豫發呆納悶的習慣,可用的時間相信會更多。

當然,要是閣下像我此刻有閱讀上的困難,這裡向大家深情推介港台的《一分鐘閱讀》,如果有iPod 或懂得使用 XML/RSS 等技術的話,也可將之放入自家 Bloglines,或索性將之放入mp3,不失為一個好習慣。

果然,沒有眼鏡,閱讀頗是件痛苦的事...雖則工作間有後備用的眼鏡,但看起來自己恐怕更似中學生。

2006/08/31

關注.不關注

暑期將至(不是暑假將至,因為真正的假不用上班吧),回顧自身(為人、為人師、為人師表)至本土(女王、廚房、尖子、現代、星子、嬌女)至祖國(超女、旱災、酷熱、程翔)至國際(暫時不想太多),發覺與其要學關注什麼,如今資訊複雜,實在要先學習不要關注什麼,即使事事關心,但事情總有輕重之分吧。真的想關注,不妨用用李天命思方學的三個基本問題:

x是什麼意思?
x有什麼理據?
除x之外,還有...?
溫情推介:《李天命:殺悶思維》

但實際上,對每件事認真看待上面三個問題,生活已經很充實。
(注意,每個課題不會等你逐個逐個處理,家庭愛情學業事業便是例子。)

在打算廣傳開去或進一步行動後,才想多些,不然,只有重覆的觀點與角度,閣下的文章下次被列入「不要關注」之列。可能因為這樣,對本土的事,我沒有太多表態。

也可能我真的不關注,無其他原因。

與其閱讀星球方向生果報社論的思維,以下文章都有閱讀價值:

女王的延伸閱讀:《庫斯克:美女班房與女王教室(1)(2)
便利的延伸閱讀:《港燦筆記:壹級刊物》(該部落一大特色,是原文後的延伸閱讀及討論,可謂好戲在後頭,不會像個別吹水版只為瀏覽人數稍過一千而沾沾自喜)

2006/08/29

溫馨提示

正在檢視我的工作:每日只有數學堂,每日最少批改兩疊簿,擬卷(中二數有下學期卷一、中三數有統測一、上學期卷一、統測四、下學期卷二),活動組主題活動,中三級科聯絡人,望社社導師,男童軍導師,班主任...,校外的主要是碩士課程畢業專題研習(嘩~),還有數之不盡甜酸苦辣瑣碎無限大小事待辦。

生活,依然充實。

今學年流行的口號:
笑容是免費的,留堂也是免費的。

後日開學,不知學生見到我下面的提示,有何感覺?
= = = = = = = = =

各位:

開學在即,希望大家保持開朗心情,迎接新學年的挑戰。提醒大家:

早會排隊:
前男後女,由矮至高排隊,留意訓導組指示。

座位分配:
首一星期按學號就坐,由窗戶起第一行第一個位計算,如此類推。

班會雜費:
根據以往經驗,當日每人須預備六十元正,雜費包括各科非經常性開支、壁報設計及班會活動資助(暫不設找續)。

儲物書桌:
自備鎖及兩條鎖匙,其中一條交班主任保管。

學生相片:
預備學生相片三張,紅底藍底白底均可,學生交來相片中,學生必須身穿夏季校服,儀容整齊端莊。相片背後須填寫學生姓名、班別、學號。

學生手冊:
須每日攜帶,學生相片須貼好,手冊不得塗污或貼上貼紙。

數學科暑期作業:
須於當日交回班主任,事前請檢查是否完成全部題目。

班長科長:
本班將設男女班長各一名,資訊科技長兩名,回條長一名,中文科長三名,英文科科長兩名,男女體育科科長各一名,數學科、宗教科、普通話科、音樂科、設計與工藝科、家政科、中史科、西史科、地理科、電腦科、通識科、美術科、物理科、化學科、生物科科長各一名,座位表設計一名。請自行討論以上分工。
(除班會外,每位同學不得擔任兩項或以上服務,即合共28名。)

請假:
事假須於兩日前申請。任何情況下缺席,學生須於回校後自行呈交病假紙、家長信等請假文件,如有違規,學生將受訓導組處分。

財物保管:
為免失竊,學生應在計算機和書簿面上寫上姓名,建議在教科書、家課簿邊用螢光筆塗色,以資識別。

附件另有詳情,各位要留心啊!促進資訊流通,歡迎轉載上述消息至各非官方討論區。

班主任

= = = = = = = = = =

順帶一提,敝部落恐怕以雙週經營,
如有時間,或許我想好好更新這裡

2006/08/22

無邪



(正在看《人性的弱點》第二篇...)

沒有比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更令人喜歡。

窗外花花世界如何「燦爛」,
小女孩仍細心打理秀髮,
對比於世間的色情和暴力,
多麼清純。

如果加上微笑,
恐怕自己會停下腳步,
望多一眼。

相片攝於湖南.鳳凰古城

2006/08/20

再三經過旺角

再次提早抵達旺角,距離工餘進修還有兩小時,且看今云怎樣度過。

首先是午餐。走進一間位於洗衣街70-80號的西餐廳(見地圖),它揉合西餐與港式快餐的風格,入來的人,幾乎全部只點三款的指定午餐,侍應聽到你的指示也不用記低,接著便走去牆角的大焗爐,用夾取出熱騰騰的長麵包,也順道嚷廚房內的人預備餐湯及主菜,套餐包括餐飲及一個用一個金屬碗盛載的雪糕球。吸引我的,當然不是全部只盛惠廿三大元,而是裡面的格局,有種去「太平館」的感覺(記得那時若非考試名列前矛,家父也不會隨便帶我們前往,瑞士汁乾炒牛河等固然吸引人,但置身其中,想像多年前的名人先賢也曾在此用餐,卻更令人醉心回首),這種食物以外的感覺,實非今日花園餐廳、椰林閣所比擬。

之後遊走在亞皆老街,天氣炎熱不在話下,去到四方八面的廣告牌,除非你閉上雙眼,不然自問也擋不住那些過剩資訊,一邊是「xx稱號,只因萬人選報」的廣告牌,另一邊是一眾學生名單及會考分數(商人何時那麼「關心」本地教育?),刁民那邊也來評論一番(文章不適合心智未成熟者觀看),文化層面的百花齊放,在旺角表露無遺,只是彼此各自表述,店舖選擇多但平平無奇,即使每間鋪逐一仔細瀏覽,也是不消半天的玩意兒。

舉頭一看,我想起榆林書店,上次因為大學圖書館借不著《虛擬後樂園》,經名查暗訪後匆匆走入該處,今云則施施然「打書釘」,先是六月時未看完的《深夜小狗神秘習題》(祈思同學曾親手相借,只是為師讀書速度實在慢得恐怖兼可憐),一本仿自閉症男孩的筆觸及思路的讀物,無論閣下本身或親友有否患上自閉症皆適合閱讀(多麼簡短的書評,哈)。不諱言,對自小培養閱讀的習慣的人來說,自己當然是遲起步,但遲起步不代表無進步!之後看《人性的弱點》,其實卡耐基(Dale Carnegie)的著作早已不是陌生,友人M早前也推薦該書,只是那裡剛巧沒有英文版。如是者,我兩個多小時便這樣度過。

延伸閱讀:
人性的弱點書介(hevangel@inMedia)
人性的弱點(英語說書網站版本)

延伸再閱讀:
Kursk老師:MK文化的階級性

偶發的思緒

背境:這一個月來的雖是來去匆匆(長沙兩天、張家界兩天、鳳凰古城兩天,九寨溝三天,重慶三天),但當中有很多想法,不過無手提電腦,無法打遊記,也懶用紙筆。即使回來,也未有動力來個旅程全接觸,所以暫時還是記下的偶發的思緒。

思緒一:要體驗當地文化,若嫌遊走大街小巷危險的話,那麼看電視倒是低消費的玩意。以電視廣告為例,十之八九都是涉及健康產品,和香港廿秒的廣告相比,這裡多傾向分拆成兩個十秒廣告,仲要隔兩三個廣告後再播一次,不過可幸的是,內地的廣告時段無香港那麼頻密,至少半小時才播放近廣告,用這段時間進行洗衫沖涼刷牙等,也用不著擔心錯過節目。

鳴謝家母協助拍攝
思緒二:當然,看電視只是其中一部份活動,今云我也下定決心---寄名信片。望著收信人的名字,腦裡泛起很多交手的片段,多少每個名字總在我成長的地圖上留下一個個記號。也可能是有感生命有限,能夠盡力表達心意的機會也有限,所以無論名信片、當地小吃、電郵等,我也嘗試廣傳開去,雖然我們現今擁有拉近距離的科技,但同時似乎失去連繫人與人的關心。

思緒三:部份景點也有紀念郵戳,而且很多景點的入場卷都是一張名信片,不妨考慮寄給自己,在裡面問自己十個問題,或許之後收到那位同名同姓的人的來信,你可能會很驚訝那是怎麼樣的想法。當然,寫廿封內容相若的信感覺倒像抄書,除非是很私人的通訊,我也試圖玩玩:給A君的信留下伏筆,詳情寫在B君的信件,同時在B君的信件留下伏筆,詳情寫在C君的信件,同時在C君的信件留下伏筆,詳情寫在D君的信件...(請原諒在下很懶寫字,就算以前寫情信每封也不多於二百字)...如是者,一封很「長氣」的信,便可分成幾本「四十二章經」(剛巧湖南衞視播映陳小春版的鹿鼎記,也期待黃曉明的版本)。兩次行程近廿張的名信片,第一批已經送到收件人手上(母親收到我的名信片後告訴我的),預料這個名單會愈來愈多。

思緒四:留下一張無寫上地址的名信片,也是今趟行程視為最珍貴的一張(九寨溝的入場票配上黃龍風景區的郵戳),特別之處是當中的發票號碼有在下的生日日期,哈(作為學數之人,對數字多少有種情意結吧)。暫時留給自己,或者留給比我更懂珍惜的人。望著一張小小的名信片,在回程數小時的旅遊巴上,內心不知笑了多少次。




補充:仍是那句,《張家界鳳凰仲夏自遊行全紀錄》及《重慶九寨黃龍仲夏旅行團全紀錄》仍在構思中,可以肯定不會像八萬五政策胎死腹中,不過偶發的思緒預料會持續,加上經過旺角時的思緒(前文在這裡這裡),加上旅程待剪輯的影片多達90個,再加上九月後那些改不完的功課(可肯定的是我會任教四班數學近180名中二中三學生),相信我未來一年的生活保證充實。

2006/08/19

遊客生活

返來啦!

汲取上回湖南自遊行的經驗,今云四川旅行團放棄90L的大背囊,嘗試用30L的小背囊,反正自己定力夠,不會隨便消費。因為在酒店住宿,衫褲日日洗,睡眠質素也大大提高;影的相,也不比上次遜色。同行的有家母及在下很要好的朋友,其他團友來自五湖四海,話題由職場政治、特區前景、賭博文化、內地傳媒,視野(短暫地)擴闊很多。

但是,旅遊和平日的日子,自己都總愛對住個螢光幕,平時瀏覽周邊部落,而返到國內就不停看電視(主要是看新聞聯播、超級女聲)。論前者,我學普通話時,這的確是非常好的教材,但總是聽到「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仿佛無新聞又好,有新聞又好,報導員都要循例用廿秒宣讀一番。而對於大陸那些「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三個代表」、「四個現代化」等口號,我實在要公開表示厭煩,官方傳媒仍是用作政黨的宣傳手段,宣傳手法又反智,真不知當局是否寧願你著眼於其手法,也不想你知得太多。

至於超級女聲,全國有長沙、杭州、成都、瀋陽、廣州五個唱區,自己由上年聖誕在上海已經有所留意,上月在湖南也看到長沙唱區十進七的賽事,賽制也很複雜,不過對籌備學生競賽的同工,這倒值得了解一下:

  1. 海選:指所有報名人仕到電視台對著評委唱自選歌曲(無伴奏),評委會對其表現作一簡短評價。之後從中選出50名優秀者入複賽。
  2. 複賽:50名選手以號碼順序,每5名選手一組。首先從每組直接淘汰1名。剩下的40名選手再選出10名選手直接晉級20強,最後從剩下的30名選手淘汰20名。無被淘汰的選手進入20強。
  3. 晉級賽:分為20進10、10進7、7進5、5進3,共四場比賽。在這四場比賽中,將以選手的場外觀眾支持數為主,評委和大眾評委為輔的評分方式。
  4. 復活賽:3強賽後也有復活賽,讓10強賽後落選的歌手來多次比賽,5位「復活」的歌手連同五區的3強合共20人再來淘汰賽。
  5. 年度總決選:先從各分唱區亞軍和季軍組成的團隊中淘汰一半選手,再將剩下的選手與各分賽區的冠軍選手一起組成團隊比賽。規則類似於晉級賽。年度總決選的前三甲排名,由觀眾的短信投票數多少排名。一個手機可以投15票。

賽事之多,可肯定各地電視台不愁無話題,即使有說法指該比賽抄襲美國的American Idol,但其滔滔不絕宣傳攻勢卻令我印象深刻,而觀乎參加者的表現,無論成敗也勇於嘗試,自信十足(雖則自知欠奉),去到10強的普遍都唱得彈得跳得,至少不會像香港部份由模特兒公司選出來的「歌手」,只會唱情情嗒嗒的歌(抑或我聽得太少 ^_^);也難得有內地媒體廣泛報導,更難得是這節目不會有丁點兒「共產黨」的味道(雖然有任職新聞工作的朋友指,這是繼「黃色大法」外,中央頗反感的東西)。

啊~ 還未寫到當地的壯麗山河,哈,恐怕要到下週才有空繼續...

2006/08/13

再次經過旺角

再次經過旺角,也是目標導向。為的是添置外置硬碟,一來原有的30GB硬碟記憶體接近極限,二來有見拍擋在湖南之旅的數碼伴侶(Digimate)非常方便,在經濟條件許可的前題下,我也自行選購一個數碼伴侶及80GB硬碟,然後自行拆開原有的硬碟連保護殼,重新砌成一個新外置80GB硬碟機及一個30GB容量的數碼伴侶。

之後進行檔案重組,順道檢視近五年的數碼照片,自己的攝影風格比筆跡還要紊亂,但每年照片數量卻有增無減,從檔案容量略見一斑:

2002年中…0.607GB
2003年…0.697GB
2004年…1.42GB
2005年…2.61GB
2006年(暫時)…最少13GB*

主因除了是入職後有較多活動,加上新機拍出來相容量加倍,另外新機也有攝錄功能,自己較喜歡拿它用作解說或領袖培訓,發覺效果理想,當然,技術層面的事不難掌握,意念層面反而需要不斷的嘗試及自我完善,哈哈,再過不久,又要買新的硬碟吧。

巧合的是,出行前,總會來趟一擲千金,今云也免不了。我想,無論是機會、體魄、心情、時間、金錢等等,能夠踏足他鄉,其實都是很多人在背後支持自己的成果。

離出發尚餘十二小時,今次收到最少七個地址,早前的名信片,煩請收到的告知在下,不然我很樂意再寄多次。

======
正想對這個稍作回應,不過見到阿葆回應傳媒引述的說法(總覺得多少也反映報館立場),倒想來個反回應。

當年自己也應考 9 + 1 科(中英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附數宗教 + 美術),但實際上不是每間學校願意冒險,矛盾的是,學校此舉多少為了「學生」(除了當時人本身,還包括其他學生,甚至未收的學生),個人認為,如果考第一就批准,那麼考第十的又是否批准?考第一百的又是否批准?莫非如女王的教室,成績優異者可享有更多特權?再者,多考一科,對原有學科有什麼影響實在是存在一定風險?「拒絕十科」與「扼殺十優」之間未必是等號,就那個時刻,根本無法預見今日該生能考取怎麼樣的成績。事後當時人取得十優是一回事,但事後批評事前的事,我個人對如此思維極度反感。

在下當時自修美術,如果因而影響數學、附加數的成績,對自己對合格率其實也構成影響。須知我們的領導「一方面叫人求學不是求分數,另一方面又要迫那些沒有分數的學校消失」(引文出處)。當然,有人生怕成績不好而誤了前途(原因),便要矢志拿個十優(目的),但若然為了一個會考,便要「...過去兩年從來不打機、不做運動、不看課外書、斷絕一切社交生活...」(手段),始終目的不能使手段合理,為求目的不擇手段,恐怕我要承認我無這個「能力」。

有本事的,何不來個五育兼駭?

我個人很認同「能力」對讀醫是頗為重要的一環,觀乎我身邊無論是至親抑或至愛甚至未見其人的醫護人員,無不令我對其悟性以致毅力產生一點點敬佩。但很大程度我也決不讓自己及所愛的家人受其診治。


延伸閱讀:榮譽歸補習社 時間有限,恐怕下週回港後再寫吧。

2006/08/10

茫茫前路?

路是人走出﹝出自魯迅《歸鄉》,摘自短篇集《吶喊》)
行人啊,你的足跡
就是路,如此而已;
行人啊,地上本沒路,
路是人走出。
走便形成路,
當你轉回頭,
會看到一條小路,
但永遠不要重走。
行人啊,原本沒有路徑,
正如船在海上的航行。

行者(從找到的版本)
行者,你的足印就是你走的路﹐
沒多沒少
行者,沒有路,
路形成於你行之時。
因行,路成,
當你回首,
你望見你不會再走的路﹐
行者,沒有路
僅有大海泡沫的一條路徑

Caminante(原文)
Caminante, son tus huellas
el camino, y nada mas;
Caminante, no hay camino;
se hace el camino al andar.
Al andar se hace camino
Y al volver la vista atras
se ve la senda que nunca
se ha de volver a pisar.
Caminante, no hay camino,
si no estelas en el mar.


「茫然的眼神佔大多數...一張不滿意的成績單,換來兩行眼淚... 」令人難堪的評論,對三色台的新聞報導似乎少見,但多少又難以完全否認。每每遇到失意,我們總會多說些勵志故事,我最近聽到的是林肯的事跡,但心想,社會、家庭經濟能為你支付多少「時間」、「機會」?明日之後,餘下的學額還有多少?前路茫茫的感覺其實算不上甚麼,正正就是甚麼也沒有。

噢,今日撥出的電話也夠多吧,是我注入的感情太多?稍為理智地想,與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實際上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路,多人行過,便成了路。私禱裡心想,在祈求自己為師時更具愛心智慧能力,還是祈求神加倍賜學生智慧,事前能作預備,遇難能作應變,化險能作感恩。...amen

延伸閱讀:勵志小故事

2006/08/09

中五放榜

(某廣告之對白,至於畫面見到的,我已另文論述)
「...校服又吸引,令我們的成績大有進步」


現代人有怎麼樣的思維,多少也取決現代有怎樣的教育。師資不重要?那我們且看看當中的介紹:

- 首位補習導師因影響之鉅,成為全香港所有中文報章之港聞/頭版 (2006年5月3日)。
- 更成為英文報章南華早報 (SCMP) 之港聞採訪對象。
- 被香港電台節目萬王之王封為 "補習界萬王之王"!
- 被太陽報稱之為 "神話"!
- 被壹週刊稱之為 "新一代補習天王"!
- xxx經常被邀接受傳媒、雜誌及報章訪問,包括TVB周刊、壹本便利、蘋果日報、太陽報、星島日報、新Monday、明報、華懋會會刊、Yes、明Teens等。
- 2006年5月開始己成為全香港、台灣之電視、電台、報章雜誌等所有傳媒之爭相採訪對象。

若說其本科事跡還尚可接受,成為報章頭版又如何?惹上官非都可上頭版,如果是白粉報或星球報,恐怕這是反宣傳吧。坦言,我不會否認當時人本身之功力,反正這多數是市場推廣部安排的事,不過,跟我一個月前的瀏覽所見,上述部份描述是後加,而且當中有幾個"威水史"都好似來自一兩件事,那跟黃興桂評論球員轉身慢、無速度、跑得唔快有何分別?

中五放榜,十優狀元有廿五人。多少人的名字會被寫在補習社的廣告入面?

相比這一小撮人,多少中五生都對這個日子感到沉重。希望下面的連結合用,在下也只為加強資訊流通,希望各中五畢業生能找到自己的下一站。雖然我也相信,總有些中五生即使家人把大堆資料遞上口,當時人仍可以面無懼色,依然故我。

放榜裝備 Check List
(資料來源:學友社學生專線網頁)

文件
身份證(正本及影印本)、乘車證等必備証件
中四中五成績表(正本及副本多張),整潔地存放在文件夾內
推薦書 Testimonials(正副本多張)
會考成績單(並即時影印多份副本)

金錢
八達通咭、金錢(乘的士用車資、午膳 飲食費、學校學費一千至二千元不等)
輔幣(打電話、乘巴士)

文具
原子筆、記事簿、MEMO紙、書包
膠水、剪刀、萬字夾、塗改液、筆袋

資訊
手提電話、傳呼機(叉滿電池)
地圖集
學友社出路指南

其他
學生近照多幀(一打起)
雨傘、雨衣
飲用水、乾糧、毛巾、紙巾、手帕

延伸連結:
中學概覽2005/2006
學友社(中五畢業生出路)
中六升學/中五重讀學位資料庫

======
最新消息:中六學額尚餘五千多(明報)

中六收生程序第二階段第一部份結束,明早九時繼續,全港尚餘5千多個中六學額。

目前尚有4,938個公營學校中六學額,直資學校則有622個。,其中以葵青區最多,有539個,其次是屯門、沙田、元朗和黃大仙區,各有400多個,最少的是中西區,只餘68個。

全港的聯招中心明日不會開放,而離島區的只會在星期五運作。有十四分或以上而未有中六學位的會考生,明日早上需要到個別學校報讀。

校園真貌:校服篇

放榜之際,某私校的廣告攻勢一浪接一浪,家父看過後直言「個廣告係賣得好輕鬆,但睇個班人,呢班野都係玩玩下...其實我覺得好學校唔使點做宣傳,呢個行頭好窄,有麝自然香,係名師使咩做咁多宣傳 ah~」我沒有太多的追問,任其自由發揮,只是他一邊食麵一邊自由開腔,我便一邊聆聽一邊打字。

半年前諗青少年次文化,談到校服作為制服對學生成長的意義,不過之後多少令我有較新的想法(是否有深度恐怕不得而知)。但瀏覽上述學校的網頁,連校服也用上一頁作介紹,多少令我有些錯愕:

校服除了是學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外,校服本身就是一間學校的最佳象徵,所以選定校服時,絕不能馬虎草率。一套好的校服,既要令學生穿得舒適,也要美觀新穎,更要能代表學校的風格,使人一望便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現代書院校服經由名設計師設計,特別考慮到以上各點,令學生穿上這套校服時,可擺脫以往穿老套校服的感覺,最重要是使同學更喜歡上課!
怎樣冠冕堂皇的目的,也不能令手段變得合理。用校服令學生變得好學,擺脫以往穿老套校服的感覺。潮流總會有更替的一天,如果他日流行另仔著牛仔裙加花邊(周星馳曾明言,品味的東西好主觀吧),莫非校方也要仿效?「學校的風格」、「學生的形象」的從屬關係,值得商榷。

題外話,入到去見到其中一個廣告硬照,飾演老師的手拿著 Edward De Bono 的名作(沒錯,就是那個提倡六帽子思考法的人),可惜的是,照片將時空鎖定在學生注視老師的面孔之上,而非面向手中書本的知識。水平思考及垂直思考的體現,從相中人的視線突顯出來,有趣有趣。(稍為補充,相中左邊及中間的人即使互換角色,恐怕外表上分別不大。陰謀論一句,以頭和上身比例作推敲,兩者的高度可能相約)

延伸參考:
最近熱播的廣告
多年前的廣告

======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這些片段或許可成為有用的教材,如通識科可以想想,就上面的廣告,從人物的外觀、性別、對話(或其他),探討以上廣告的對「學校」有怎樣的詮釋,並比較兩者的異同。

靈堂搬入學校

「今日好似將個靈堂搬入學校咁…」愛心家姐特地請假陪同細妹返學領取成績單,返到學校見到現場一片愁雲慘霧,有感而發。

校內沒有任教會考課程(今年沒有,來年也沒有,後年相信也不會有...),加上昨夜睡眠質素欠佳,我選擇留在家中等電話...電話來了,26分…20分…12分…9分…8分…4分…,每個「人」頃刻之間化成冷冰冰的數字,當中有獲原校取錄,也有前往恒商申請升學(撰文期間已知該生已獲取錄),也有向ive著手的。但其實年年情況相若,選擇上離不開升學重讀就業,年年也呼籲叫人做幾手準備及路線圖,之後便是等(結果)。但當時人若此刻仍然後知後覺,不幸說句,若因此而錯失任何機會,我只有無奈慨嘆:「事出非無因」。

同時,我也一直留意有線電視的直播新聞台,入面應該是與教統局資料庫做連結,當中羅列各地區的學校編號,各班餘額。但本身版面資料作用有限,入面又無交代資料更新時間及學校電話,另外與其用下而上的走馬燈,不如一次過每六間每六間學校切換畫面還好(假設大部份有線客戶,家中電視最少有廿吋)。

延伸閱讀(有閱讀價值,但此刻非本人所關注的事項):
刁民公園《會考生的檢討及反省》
港燦《會考放榜 = 商場節目》

中五畢業生有用連結:
中學概覽2005/2006
學友社(中五畢業生出路)
中六升學/中五重讀學位餘額資料庫

補充一:
看完一大堆會考資訊,
別忘記中五畢業生是有血有肉的人,
及時多句鼓勵,更勝諸多批判。

補充二:
提提各位,一號風球現正生效(是生效而非懸掛),
當然要注意的是天氣,而非天文台。

2006/08/08

觀光.遊歷

觀光是走馬看花,純粹消費。
遊歷是去體驗、經歷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從拍擋手上接過湖南之旅的照片光碟,接近 6-7GB 的檔案,期間已盡力收歛,因為我知道,眼見跟拍出來的可以有很大分別。談到相片,我相信它和字跡一樣,頗能反映一個人的價值觀、性格,可能每每和拍擋影相的時候,很覺得是一種學習吧。

雖然即使不加論述,鏡頭的選擇多少總帶點個人取向。綜觀自己拍下的相片,恐怕仍未去到讓相片自述己語的功力。

晚上看港台的閱讀解碼,當中的專題書介環節剛好以旅遊雜誌為題,節目中提到消費性書籍氾濫,直指香港人總喜歡一些即食的實用文化。旅遊書以《xx好路數》、《xx消費指南》、《xx夜蒲》取名,顧名思義是消費雜誌。樂觀而言,那總比掛羊頭賣狗肉較好,銷售對象明確,只不過,若市場充斥的只是充滿商業味的讀物,怎麼說也是不利多元文化的發展。香港會是國際都會,別妄想。

節目中,主持人引述一名台灣旅人的分享:
若台灣要繼續打拼,台灣年輕人一定不能繼續流連卡拉OK房、溜冰場,應該拿起一本《Mook》...揹起背囊到世界遊歷,這樣才能保持足夠的活力。
多少,我也得向當日介紹我參加這個計劃的朋友說聲多謝!

之後看到Dora 的分享(8min20sec),節目也介紹其新作(都是肥醫生的推介),於是也追蹤其部落格看看,「住過印度、踏足南美,旅居墨西哥,反而歐洲日本去得唔多...」未見其人,但其經歷及文字的深度,多少也教人仰慕仰慕。

不知該慶幸還是感慨,節目放在本港台晚上七點至七點半時段,算不上是黃金時段,多數人相信也未下班。如果有興趣追看,可以考慮看網上版。(或者瀏覽方兄的部落格也可)

===============
閱讀解碼
節目簡介
播出日期:8 /8/2006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工作壓力大,大多喜歡在放假時外遊,輕鬆身心。隨著港人的旅遊模式變化,市場近年也湧現了「自助遊」旅遊指南系列,針對東南亞地區,標榜吃喝玩樂,反映大部份港人的旅遊文化。當然尚有不甘於此的旅遊人士。

書籍
東京.豐裕之海.奧多摩 【董啟章】
神堡町書蟲
胡說泰道【胡慧沖】
喝一口恒河水【徐岱靈】
《Lonely Planet》、《Mook》、《中國旅遊》 雜誌等等

失落之情


明天會考放榜,希望不會從學生身上看到這個表情。

當然,總有人未能升學,作為等待放榜的你,
如果想找人傾訴,這裡又能否令你暢所欲言?

延伸參考:學友社會考專線專頁

2006/08/07

憑歌寄意

見到感情出現問題,自己也曾經歷黑暗時期,也嚐到欲哭而無淚的日子,面對傷痛,隨意搜尋也有太多高人的心得,但對傷痛出現在相識的朋友身上,感覺加倍沉重。個人實在不願意那麼理性把前人建構好的想法搬出來應用,始終處理傷痛是當時人建構的過程。無奈的,包括自己也不太擅用文字表達感受,更遑論對當時人是否真心關懷。(總覺得詩人永遠有市場價值,尤其是當人有口難言的時候)

Tears in heaven,廿年前的老歌。第一次聽也忘記了是什麼場合,其間也聽過無數次。因為學音樂的原故,現在重聽,味道依然新鮮,也趁機分享,多少希望今日年青一輩,能夠共同細味。

背景簡介:詩人 Eric Clapton (有學結他的應該知道其背景)在經歷從事業走下坡、染上毒癮同時,其四歲大兒子某日在家睡覺,醒來後為找爸爸,在陽台探頭往下望而失足墜樓身亡,Eric 有感作為父親卻未盡照顧責任而愧疚,便用簡單吉他和弦編出這首充滿哀傷但仍存盼望的經典歌曲。

事緣:肥醫生情感的錯配

延伸閱讀:淚灑天堂

2006/08/06

POTO

圖片來源:網絡暴民 Jacky's Blog若非身邊有朋友未入場觀看正在香港上演的《歌聲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POTO),我倒想早日談談這齣名作。

對戲劇、音樂劇、舞台劇等差不多劃上等號的我,正因認識不深,是故興趣頗為濃厚。猶記得從一個醫生朋友身上認識 Raoul,感覺「特別」,自己也不恥下問,一段刻骨銘心的關係也從這個話匣子開始。十年後的今日,自己開始自己的事業,自資五百大元入場,要親自體驗當中的精彩。

華麗的舞台佈景,特別是第一幕時吊燈徐徐由台中間升起,首行觀眾席與舞台中間有管弦樂團演奏主題曲,那一刻,我不其然想,下一次坐在身旁,又會是何人?如果十年後,眼前的學生完成大學,大家重聚看音樂劇,感覺會是怎麼樣?

當中,印象深刻的還有第一幕 Christine 在排演歌劇《漢尼巴 Hannibal》時代替 Carlotta 的獨唱曲。而事後,從網絡上也嘗試找相關的文章、評論、短片,果然,Wikipedia、Google、YouTube 等實應記一工。下面的短片都是第一幕其中一個場口,不過是另一場合的演唱,但奉勸各位朋友,約人家欣賞歌劇,要注意入場時間,歌劇可不像教會主日崇拜或平日返學,票務員不會容你中途入場,遲來的話,最快你也得於第二幕時方能進場。



柔情推介:THINK OF MEALL I ASK OF YOU(用軟件做出來的音樂較為假,不過身邊又無人曉真人灌錄/演奏,有的話,我第一個聽)

延伸閱讀:網絡暴民看魅影

She may not remember me,
but I remember her ...

2006/08/05

經過旺角

忽然對這個「世界」提不起勁,特別是經過旺角的時候。

因為上堂,每週至少總要到旺角一次,而我,即使沒有明確要添置的用品,仍會選擇站在西洋菜街上。凝視四周,處處充滿推銷用的易拉架,及落力遊說的推銷員;也有較為靜態的法輪功學員打坐,旁邊掛上大字報,論盡某某政黨云云。即使你舉目觀看,也別妄想逃離資訊。特別是那些「名師」海報,絕不會比「加州窮」、「NO WAY」遜色。

若沒有同伴,我可是不會那麼無無謂謂浪費青春在旺角散步,所以多少對著其他人,我可是很想問問他們到旺角所謂何事?是什麼令那麼多人流連此地?是因為人多,不愁孤獨,利用人多的喧鬧掩飾自己內心見識等等空空如也的醜陋?還是因為店舖多,足以讓人打發時間,只要忙起來,也就什麼也不用費心?

記得有次想停下來歇歇,但發現這裡實在沒有可令人駐足的地方,快餐店名副其實,食物來得快,(食完後)清理得快,生怕你影響人家做生意。

仿佛短短的一刻,旺角的萬千世界盡入眼簾,但當你上了車,巴士徐徐離開的時候,安靜下來,實在又沒有留下太多記憶。問題是,剛才的時間是怎樣虛耗呢?

自我延伸:一個「多」而「平庸」的世界

2006/08/02

健康資訊不健康

《張家界鳳凰仲夏自遊行全紀錄》仍在趕稿中,但同時也嘗試去追看新聞,相比港人爭做世衞總幹事,同樣也和健康有關,就是時下那些騎馬機、震震機、纖腰帶、水療瑜伽等資訊,姑莫論其真偽,但手法上涉及的學術字眼及篇幅之多,倒是針對很多感覺至上不愛思辯的消費者的心理。

雖然我較相信自己作為運動科學副修生及理科生的學科知識,但作為一位前科學教師(因得皆來年只會任教數學科),考慮到會有學生問及對這類產品的科學性,我也先向身邊的好友問問,其中Seto提到:

H2O somehow have its configuration that really can affect its penetration effect but the main point is that it’s not for human to absorb it. In some situation, like higher temperature, higher pressure, or after certain treatment, the permeability of H2O is better, (but should be careful that the permeability means permeable through some kind of material like paper or some metal-like substance. btw, the treatment seems not to use PURE water, so one may also think that those "treatment" is to filter the dirty water rather than making the H2O molecules smaller. For the claim that H2O molecules can be smaller, they are wrong. BUT if after treatment, the claim that H2O can be absorbed more easily maybe true (but commercial like mixing up some right and wrong pts together do distract people)
當然,就大家所關注,產品建基的論據方面,他補充:
As we did not have any scientific evidence to proof this is wrong or right, this statement can be true like: by direct heating, H2O can be absorbed more easily; by ultra filtration, H2O can be absorbed more easily, if the people is healthier, H2O can be absorbed more easily; if using DIMOND ultra filtration system, H2O can be absorbed more easily....something like that (we can’t proof it right or wrong, because it is a dilemma that we cannot measure "absorption" ability!) But the point is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dea clearly... it takes time to discuss and read... (HK people always don't want to think much, so I think that's the point they usually miss something they can easily tell the wrong idea out)
同時,拜讀刁民的文章,關於能量水公司對消委會對食水處理器的測試報告中的回應,他們的偽邏輯及傳銷手法,比起該產品本身更引起我關注。恐怕,我們損失的,不只是消費者的金錢,更會是傳媒的公信力,以及我們對資訊的批判。

2006/08/01

回來之後

緊接自遊行的,是學校男童軍團的宿營,當中我們邀請營地導師安排兩節訓練活動,另外晚上進行燒烤,其實已大大減低過程中的行政工作,所以活動期間也較為容易投入學生活動之中。出來後,也匆匆的為營中所拍的錄像進行剪輯,預料下周初可以發放。

《張家界鳳凰仲夏自遊行全紀錄》仍在趕稿中,不過自己已向人家分享帶來的手信,包括媲美名信片的旅遊小冊子、苗族的姜糖,在張家界購買的名信片也一一寄出(如果當時人成功收到又看到這個,請都給我一個回覆,以示鼓勵),另外有五六件指定的紀念品,送給指定的好友。

當然,這裡並非暗示「我」有錢旅行買手信,但其實能夠增廣見聞,當中有錢有時有心的背後,多少都是身邊好友及家人的支持,加上同事們的配搭,讓在下找到空間外出,能夠如期落實旅程,能平安歸來,都好想多謝身邊的人。但又覺得若指名道性去多謝,多少又覺得會有所遺漏。

2006/07/31

攝影.攝影背後


(昨晚從長沙返港,相片攝於吉首流紗瀑布)

不日發放:張家界鳳凰仲夏自遊行全紀錄

2006/07/30

湖南遊:程序、心得

前言
說是遲來的筆記,應該話是我不想即時上載,招人議論,但供參考倒是無妨。
程序

24/7:(午)抵達長沙,與旅伴會合,二人到火車站買硬坐車票
24/7:(晚)於長沙火車站用餐,再乘火車硬坐往張家界

25/7:(早)五時抵張家界,到旅舍放下背囊,八時抵森林公園
25/7:(午)再合伙同遊黃獅寨、金鞭溪,五時抵肖老師家
25/7:(晚)四人於民宿大休、洗衫

26/7:(早)遊天下第一橋、烏龍寨、點將台,盡情拍照
26/7:(午)邊行邊吃,行十里畫廊、水繞四門,四時返市中心
26/7:(晚)查詢往鳳凰古城交通,遊市集、嚐當地小菜

27/7:(早)往汽車站上車,中午抵鳳凰古城
27/7:(午)到青年旅舍小休,遊七星塔、吊橋
27/7:(晚)嚐街頭小食、大熱天時食西瓜

28/7:(早)往汽車站上車,向阿拉營方向出發
28/7:(午)遊冓良苗寨、古妖潭,瘋狂拍照
28/7:(晚)返鳳凰,在黃絲橋下車,繼續拍照

29/7:(早)往汽車站上車,十時抵吉首火車站寄存行李
29/7:(午)乘車抵德夯苗寨,步行一小時看流紗瀑布
29/7:(晚)抵火車站,晚飯後乘火車硬坐往長沙

30/7:(早)探訪三自教會,進行崇拜
30/7:(午)乘港龍航空返港

心得

旅程涉及行山活動,且找體力相若的伙伴,行山時不會有人太過落後或超前。

利用搜尋器,瀏覽旅遊局、本地討論區,甚至個人網誌,對計劃旅程日數、預算開支、活動內容絕不可少,其實也可省下親身往旅行社逐一打探的麻煩。(連火車班次、森林公園的地圖也可上網找到)

機票對整體支出尤關重要,別只在細節上費神慳儉,由深圳返大陸平好多。

別獨自乘火車硬坐(尤其是女仔),一個人鬧交都輸蝕,車上也別期望可熟睡。

加入國際青年旅舍協會做會員,到處投宿無往而不利。

在旅舍留意景點資訊,留意影相熱點,到時人多也來不及想。

旅程期間一切消費,旨在刺激當地經濟,吝嗇太過,算計太盡,只會錯過享受機會。

2006/07/23

向張家界出發 ( + 校內廣告)

左扣右扣,難得前後約有一個月的假期。思前想後,決定用一半時間置身事外。選擇旅遊,事關我們常常鼓勵學生要有多元視野,自己不身體力行擴闊眼界(一方面爭取機會,另一方面拒絕非必要的工作),怎麼說也不太像樣。

先交代明天出發的張家界七天自遊行,同行的有另一位遠足導師。
去程:KA720 24/7 2:50p 香港 > 長沙
回程:KA721 30/7 4:35p 長沙 > 香港

即是說,抵達後首個挑戰便是要找往張家界市的交通工具。張家界風景主要是山景,計劃途徑地方包括兩山(天子山、黃石寨) 兩峽(金鞭溪、十里畫廊),而一洞(黃龍洞)一湖(寶峰湖)應該去不成,另外也會參觀一個古城。

當地天氣暫時也不太理想,所以都會預備各種雨具。聞說湖南菜較辛辣且油膩,所以都會預備少許乾糧。住宿方面,也是另一個挑戰,四個字:「隨機應變」,由於事前並無預訂,我們視乎行程進度,但多數會找青年旅舍。


所用的背囊陪我走了不少的路,雖則離境使用是第一次。

出發前有朋友正為感情事煩惱,作為朋友雖然身在遠方,但需要時,手機號碼還可以聯絡得上(最多我寄回有關電話費帳單)。家人方面,相信多少總有顧慮,只是不輕易流露出來。當然,上述所有不明朗因素都值得關注,雖然我們已在香港徹底搜查所有網上資料,至少不比我撰寫論文回顧文獻所用的時間少。

簡介一下旅程,好讓大家了解,也請有心人代禱紀念。(至今暫時收到三個地址,如果有興趣收集名信片的話,可給我聯絡地址,我會於明日十時前再檢查電郵)





===========================
[學校廣告]男童軍暑期康樂營須知

甲:活動目的
團結隊員:無論新人舊人,盼望大家增進認識,做到上下一心。
玩:讀書有時,康樂有時,走在一起來輕鬆一下。

乙:活動須知
出發之前:檢查裝備(適量 $ $、防蚊用品、梳洗及個人用品、有蓋水樽、替換衣物、…,個人藥品、雨具、小食等則按情況自行預備)、提早就寢,預備精神。
集合時間:七月三十一日(星期一)中午十二點十五分
集合地點:葵興地鐵站大堂,屆時向李sir及張sir報到
入營安排:請團員務必準時到達,以便一同出發。
活動期間:主動參與活動、主動分享心得、主動讚賞他人
用膳時間:難得與其他手足相聚,應珍惜相交時光。
休息時間:保持安靜,停止一切活動,單單就寢。
衣著須知:屆時會有戶外活動,建議預備運動衣著。
營地範圍:請勿擅自離開營地。

2006/07/21

問卷調查

收到校友評議會的電郵通知,原來之前做了這個問卷調查。而每次看類似的調查,我也會很有興趣了解問卷提問的用句及背後價值觀,例如結果裡提到「家長可從哪一方面能最有效地協助減低教師壓力...」,當中是否暗地裡控訴今日的家長多是製造麻煩,為教師增添壓力?(先旨聲明,我個人雖然很怕家長對學校的核心價值指指點點,但若彼此長期處於對立的狀態,最終受影響的肯定包括學生。)

只可惜,沒有約束力的建議,沒有號召力的行動,政府大可不用理會。

口述歷史

見到家父提到自身歷史而眉飛色舞,又從網絡看到這個大學生的口述歷史(七十、八十、九十年代),或者就以在下這個千禧年代大學生講講,希望多少都能勾起大家一些聯想吧。

猶記得,在學時教改的宣傳攻勢一浪接一浪,董特首大力提倡高等教育普及化,於是乎出現副學士,入到去的由中五剛畢業到中年都有。而高等教育學額的大幅增加,是故人們會由以前憂慮「沒有大學取錄」而變成今日憂慮「只有嶺大取錄」。另一方面,補習社也不像今天有如雨後春筍,而且參加補習多數是成績稍遜,或跟不上學校進度才參加,即是為求合格過關,不像今天為了確保考試奪A而花錢。

再回想,在下除幼稚園外,由低班至中七都從未轉校,名副其實就讀「一條龍」學校(據聞小學部曾貴為全港十大名小學)。雖然兒時跟隨家母返基督教的教會,但就讀的卻是天主教的學校,不過當時腦筋未開,都是被人問起才去思考,但最後得到的答案,實際得黎又耐人尋味。「無啊,全區只有這個學校不用計分,可以直接攞申請表。」不過中學部的活動範圍卻是小得可憐(只有2500平方米,比標準足球場的一半還要小),連標準的籃球場也欠奉,想睇波甚至要企埋場內範圍,隨時一個誤傳,食波餅兼賠眼鏡都均有可能。

中三選科,本身愛數字多過愛文字,對數理科也較具自信,選擇理科絕對是不二之選(到放榜之日更加肯定自己是數理科的料子,但怎也想不到今天自己竟修讀文學碩士)。母校當時奉行雙精英班,而綜觀能夠進入附加數班的,近七成都是同班同學,可能那時候大家未知文科生可會有什麼出路,問到自己從理的因由,除了想預科時修讀 Pure Mathematics,看看該科有多大挑戰之外,也只有入附加數班才可以參加香港奧數比賽吧(在初中期間,已經開始打探同校師兄的參賽情況)。

金融風暴前,居住私人住宅,經濟問題不算明顯,但自己從中六開始便靠為人補習來負擔自己的生活開支。對象主要是校內師弟,實在要多謝老師們推薦,而自己也初嚐萬元戶的滋味。至於較早期的生活,午間通常多數去明愛飯堂食碟頭飯,但可以肯定不會花多於廿元,而且也不像今日學生奉旨有杯餐飲,一年內午餐有餐湯有主菜有甜品有飲品的情況(通常是去農場餐廳,類似今日的椰林閣啦)可謂寥寥無幾。

此外,間中也會參加學校團契,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天主教中學也可有基督教團契,而活動量也絕不遜色,最深刻的是裡面有查考聖經的小組,當其他人在「操場」上追逐,另一邊廂就有幾個悶蛋去查啟示文學。除了團契,我記得那時會到學校圖書館度當值(那時擔任 Discipline Master,由主席數下去應該屬三品官)。

放學後多是回家做功課。打機太費神,自己沒多大興趣(說穿了也可說是無天份),充其量都是上網玩 ICQ(8位數用戶號碼仍沿用至今),最深刻的是做個人網頁,那時沒有所謂的織夢者軟件,結果自己「參考」大量網頁的 HTML,再自行試驗每個參數,最後都完成有主頁有超連結有插圖有少少內容的網頁,哪有今天隨便用Xanga、Dreamweaver等咁方便。感覺上無論哪一代人,多少都追求擁有自己的地盤,也似聽過預科時有朋友已開始儲首期,也有以「三仔/四仔主義」為目標的。

談到公開試的預備,其實參考師兄在公開試成績,入得附加數班的,原校升讀幾乎不成問題,而且大家的自學能力及協作方面都屬上佳的,尤其者,不少未完會考,已開始籌備中六的屬會內閣,哪時除了學生會、領袖生團幾乎已成定局,其他的都有些要組閣競選。那時班中也有同學補習,但回校後也會很大方地讓大家傳閱補習社派發的筆記。

但臨到考試前,大家都會閉關潛修,見面的時候也卻口不提溫習進度,看起來個個神態自若,可能是男校,情感上的交流較為少見吧?那時考會考,哪些要奪 A,哪些坐 B 望 A,哪些不用急,哪些急不來,可謂一清二楚。那時較有名氣的,除了「史sir」已銷聲匿跡,「X.X. Tam」、「健與羅渣」、「博士畸鄺」、「西門蔣」猶在行內打滾,「談奧斯卡」那時仍在九龍塘某中學任教,不算數。但今時今日遊走在旺角街頭,舉目觀看一幅幅巨型海報,真不清那到底是英X娛樂定X皇教育?最印象深刻的,是在街頭見到一個聲稱 $50/四堂,兩餐飯連交通都不止這個消費。

當年受到朋友 W 的影響,那時選科幾乎以「入中大為目標」,原因好簡單,住宿舍。那時家住港島西,正正就是港大毗鄰,記得有次,溫書至凌晨四點,聽到街外有人吶喊,事後得悉原來是利瑪竇堂的宿生進行集體跑步,但住得這麼近仍要投宿似於有點過份,於是我把心一橫,廿個空格大部份都填上中大課程。但坦白講,那時即使走遍八大院校的開放日,我都不太明白乜乜工程跟物物工程的分別,本來想諗中大數學系,但又覺得自已他日會變得很木獨,所以最後都不考慮。

大學生活,始終都是四年的好,暑假都有三個,而且自己覺得首兩年並未意識到自己作為高等教育一份子的社會責任,對學運也算不上有承擔。中大裡面再細分四個書院(college),是學院(faculty)以外另一個身份,而我最後入了崇基學院。學院資助的所有個人成長活動全部都有參加,而在大教堂出席週會更是我們獨有的傳統。因著傳統,讓我們和昔日先賢串連在一起,從禮堂裡的大十字架看馬鞍山,感覺依然奇妙。

最深刻的是第一年,除了主修科,最開心的便是能四處旁聽,天文學、社會學、地理學、環境科學等,在短時間中,自己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也一下子變得很渺小。但世界之大,有時都會覺得很空虛,比方說,自己無參加迎新營,結交的機會多少也受到影響;只要你循規蹈矩,其實沒有人會注意你;大學也沒有訓導主任去管你,你時間表也得自己編排(曾試過某學期每星期只返一三五),缺席導修堂也不會有人跟進,雖則入到大學的已是同齡人仕的首百分之十八,多少都是考試制度下的天之驕子。

本來還有其他,不過餘下的就讓我回港後再想啦。

你們的黃金歲月又如何渡過?

出發前三天倒數...

(距離出發前尚餘72小時)

看過張家界的天氣預報,最高氣溫38 ℃...,真不知屆時看災情還是觀光較好。

其實整整七天的旅程,扣除前後兩日的交通時間,真正遊覽的地方不多,不過全程總算是自己一手負責,能夠平安歸來就夠了。

喜歡集郵或收集名信片的朋友,可以email你個中文地址,我會認真回覆的。

稍後簡介今次自遊行的預備工作。

(呼籲)
任何人仕如找到以下貨品,請通知在下(當禮物送贈亦可)。

生活雜記

一清早,難得空閒,約父母往茶樓嘆茶,點了近十多籠點心。回家途中取相,技術上固然有進步空間,但相片除了因為一個「美」字,畢竟入面的都是和朋友、學生一同經歷的片段,至少對在下而言,當然是有笑有汗有眼淚。

接著便獨個兒練色士風,偶爾也在網絡上遊走,看看有無歌譜,即使名單見到朋友,也無礙自己的興致。由不會運氣,到今日稍有小成,這個愉快學習的經驗,難得難得。政府大力鼓吹愉快學習,無疑這對學習效能起正面作用,但論調背後,仿佛誤讀成「老師要學生要學得 happy」、「教師有責任要娛樂學生」、「學生心態上當自己係觀眾」,那就後患無窮。個人淺見,學習的過程免不了刻苦,學習之所以愉快則是因學有所成而引發,若事事從學生的感覺主導,而失卻對事件的專業判斷、洞察等,最後受害的仍是學生。

可能最近有感事事要對家長唯命是從而大感困惑,曾為人師的家母見狀,回應一句:「你未有主任級的人工就咪諗 d 理念野啦。」

好!還是做下週旅行前的預備啦。

練習中:崇基校歌曲譜

2006/07/20

教育.學習

早前略談工廠生產式的教育,觀乎政府拿編班試(官方稱為中一入學前學科測驗,見例題)去決定來屆學弟學妹的仕途,本來很多學校也有編班試的做法,現在統一來做本無不妥,只是中央處理下,試卷程度劃一,對 Band1、Band3 學生都未有太有實效,而且每所學校的收生基準均不同(有些只按英文科編班,也有些按中英數編班),不過進一步將教育置於規控之中,引用 Illich 的說法,就是對將來所需設置課程以及用於課程生產裝配線的各種工具進行預測,作為銷售者的教師(distributor-teacher)則把已加工成型的課程交付給做為消費者的學生(consumer-pupil),學生反應被加以詳細分析並製成示意圖表(增值指標、幹葉圖?),以便為建立新的教學模式提供研究資料。

當然,在我任教的數學科,我也很強調「咩都同你計,考試、統測、小測、家課、堂課、課堂討論都會包括在評分之內」,但問題是,教育不是科學,即使掌握所有客觀數據,所得的結論就是真理,至少,學生有多熱愛數學,學生在學數過程中的溝通能力,又豈可完全反映在試卷上?在實踐上,我關注的是學生的態度過於分數,自問我也努力堅守這個原則。但因著編班試,學校大肆安排補課,而當局更肆無忌憚去利用考核取更多客觀的數據,如此惡性循環,對校風、辦學理念恐怕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名為「教育」(Education),實為「規訓」(Discipline)?

想起一位父親的兒子。兒子在球場上贏得不少獎項。其父親是「跟得爸爸」,除了管接管送,也代為報名參加培訓、比賽,當然也代為向學校申請事假。但觀察期間,從他身上,除了球場,便沒有其他。不是其人品的「好」與「壞」,說是「無性格」也略為負面,而是當中找不到屬於他身為人的本質所具有的東西。(有睇開足球小將的話,這個兒子跟早年的辛坦拿差不多)

自問在下父母較為開明,讓我有所選擇,至少好讓我有學習自主的過程。即使離校「多年」,自己也願意上樂器班,也很豪氣地走去文化中心聽音樂劇(之前也試過,不過都是免費,巧合地都是和宗教有關),事後的興奮的心情猶在,大柢是好奇心及求知慾得到滿足使然吧?學習是出於自願的話,即使過程中多有挫折,總比被動或被迫學習為理想。就後者對學生來說,那只是外在的東西,正如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多少在課堂學習時會感到不自在,上課時就覺得不舒暢等。

這裡值得思考一個幾「玄」的問題,學習...是要教出來嗎? Illich 很「到肉」的指出: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學是在學校被教會的結果」信念的堅信不移以及掌握發放證明受過「教育」的文憑的那道關卡,學校與我們之間的關係如此的密切,以致於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難分難解、任何人都無法想像能藉助它物而從中解放、教師為了教得更「好」、將會更加起勁地「毒害」學生。而學生為了從教師的壓力與文憑競爭中掙脫出來,將會更加起勁地「吸毒」。

看來羅太將教師與癮君子扯上關係,並非不無因由。

參考閱讀:父母應溝通、兒女勿盲從(明報)彪炳戰績的背後一個「跟得爸爸」的介紹、阿葆《音樂教師的成長》、非線性的學習

推介閱讀:Ivan Illich, "Deschooling Society"(中譯:非學校化社會,ISBN:957-551-703-2)、香樹輝談教女心得

2006/07/18

請施援手...

從一個地鐵站的月台拍到這個,心裡感到事件的震撼,但遺憾的,是只有震撼,卻不會坐言起行。

2006/07/17

心情複雜

是日返校,為了補考進行監察及批改,試卷亦經過處理,範圍及程度均減半,設計好的試卷以五十分為滿分,但合格分數太約 20 至 22 分,而且欠單位錯單位表達欠清晰等均不扣分,「考試時間為三十分鐘,大家可以開始...」

這可是漫長的三十分鐘,自己今日已經盡量減少走動,免得對考生造成「滋擾」,但期間也看到有些男生伏案睡覺,雖然很想叫醒學生,但此舉此乎有違「不得進行任何有利學生答卷」的原則,所以我決定...等下去。

「時間夠,請停筆!」匆匆收卷,為的是希望盡快批改,印象中,今云共廿五份試卷,每份卷六題多項選擇題,八至九題長題目,我合共花了約 45 分鐘完成批改及登分,自己一面改心裡一面祈禱,盼望不要見到有人再不及格。

談到這裡,不得不對少數人再一次失望!

作為監考員,「起身啦~」、「請仔細閱讀第 X 題」等等幾乎掛在嘴邊,但自己也得保持沉默。

作為科任老師,我很希望補考不會釀成太大壓力,只是當時人的學術水平、學習態度實在令人難以接受。與其每每事後安排跟進,為何事前不好好徹底預備?

作為班主任,我決定唔再為這些人流眼淚!雖則小平同志、林肯等都是大器晚成,但只怕我無命見到這些人出頭的一日。

作為中四數學科同工的同工,若要勉強將學生放上去高中,我個人感到非常遺憾,只因未能在任內好好啟發這些學生,連最基本最基本的素質都無!升入中四,照顧這個,照顧那個,談何容易?令有關同工辛苦一下,感覺可不是容易面對的。

作為一般升斗市民,對於有學生連番考核均未如理想,我只有嘆句可惜(同時又覺得是一個悲劇)!

作為納稅人,得悉自己繳納的稅款,有一部份用在教師的「額外」工作(其實我覺得教師需要充充電、或進行其他課外活動,而非事後幫補學生,除非政府本身有提供相關人力資源)以及有關學生身上的時候,我會考慮要求有關學生進行社會服務令,同時將繳付「XX寛頻」、「XX線上遊戲」的血汗錢全數捐助法定的慈善教育團體。

如何可以有教無類?有教無累?有教無淚?

2006/07/16

漫遊西環(一)

日落.西環,陪著我成長的地方
對香港史有興趣的人,多少也聽過「四環九約」的城市規劃。當中的「四環」是指西環、上環、中環及下環(即灣仔),而早前也提及和家人談個不亦樂乎的話題正正是有關西環的歷史。提到最「老字號」的食店,想必非這個莫屬。剛巧日前約家人在入面用膳(其實已經多年未有光顧),內裡已經過多次番新,甚至沙士期間曾暫停營業達一年之久,但依稀記得樓面約有三數名老臣子(至少在父母年輕時已經入職)。看到這老字號有個「新」字,我自不然想會否眼前的食肆另有前身?追問之下,得悉現在的飯店是由對面搬過來,前身名叫中華茶室,前後已經有六十多年的歷史。

個人認為,歷史可貴之處,一方面它能讓人累積經驗,改善當下的不足;同時,歷史為我們在某時空留下思考點,每一個片段都有如一塊拼圖,而每個人所砌的亦不同,有時心想,將來自己可以砌出怎麼樣的輪廓?細看西環的店舖及地方建設,心裡為之感慨,只因一切也在變。

從以前住在西環,即使要光顧老麥,也得乘車往中環遮打道某商廈的地庫。如今,又有誰會想到,西環的老麥,屹立其中超過十年光景?恐怕再過多幾年,由西環進入地底,到走出地面時,已經身處油塘的天空下。

稍後再談其他老字號的店鋪。

2006/07/14

要留的是經驗,而不是痛苦

入職至今兩個年頭,發覺自己性格都好衝動,多少在語氣、處事、待人等略見一斑。例如早前透露自己離港的安排,令人覺得自己向大家劃清界線,暗示「我要出走,別打擾我」。也許,自己很多時都太從自己出發,好友更直言我對人往往甚有保留,肯用心認識在下的都可能會被趕走(命犯天煞孤星?)。

不善於人情世故,難免令到身邊的同事不滿,事實上,大家都不想影響學校學生,而這些磨擦又實在很難高談闊論,靠的可能是自我反省。雖則我們教人凡事無慚於心,但又有多少人能夠隨心所欲而合情合理?心裡已有一根粗粗的刺,即使拿走,也有難以磨滅的傷痕。

短期內,我會胡思亂想,身邊的同事,有幾多個心裡曾有所不滿?
how many...? how angry...? how come?

在適當時間,其實指點一下,我可是很受落的(次次要人提當然唔好啦)。雖知在下讀者群有學生,但希望事件能作為借鏡,待人處事係一件很重要但會考唔會要你考的學問。即使小弟幸運地跨過大學的門檻,也不表示自己有卓越的人事管理(管自己 + 管理人 + 被管理...)、溝通技巧,如有冒犯,請予以相告,以惠澤他人。

學生好,大家好,自己好,三贏就最好啦~

p.s. 「要留的是經驗,而不是痛苦」多謝同事L的耐性和安慰。

延伸閱讀:隊工建立理論(處於 FORMING/STORMING 的我,不知還有多少日子)

2006/07/13

手機號碼

手提電話的配置,雖則為通訊帶來方面,但多少都有一種無形的約束。比方說,和同為教師的好友談天說地,忽然手機響起,來電的是其校長的「忽發其想」,腎上腺素急速上昇自然不在話下,若是身處歡樂的環境,要忽然認真起來,多少是有些難度(及!@#$%#$...)。

觀乎德叔為學生設計的「On call + 晨光計劃」,相信都算是一項突破。其實向學生發放手機號碼算不上什麼,作為良心事業,我們很難為自己工時劃出上限,有時都需要利用家長放工後的時間跟進某某的學業、追收未簽的通告、為校內的紀律問題、人際糾紛進行調停,但由校長帶頭推行革新,其決心令人佩服。

當然,在下也明白家母及自家校長的用心,叫我不要透露手機號碼,但作為活動人﹐
雖然自己的手機號碼一早已不是秘密。

愛惜我的話,請使用學校直線。

2006/07/11

再談補習學校

每每看到包含「教育」二字的廣告、新聞,我也會稍加留意。而今日看到這幅全版廣告,我心裡頓時想起這個。唉,尤其是那一句「XX教育,天下最強」,他們的天下認真大呢。

工廠式生產下的學生,將來會抱著怎麼樣的思維?面對補習學校較統一的生產工序與個別差異的矛盾,我們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又該當怎樣定位?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不是嗎?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不是嗎?

延伸閱讀:港大有關補習教育制度的研究(新聞稿)

2006/07/08

憑歌寄意

見友人M對光良的歌如斯著迷,連馬教授也在部落放上「童話」(但自小弟生日時轉成 Eason 的「落花流水」),不諱言,作為樂迷,多少都令人感動。

想起某次上樂器班的經驗。

同學 R 以接近退休之齡學色士風,無論拍子、讀譜、運氣等,明顯是充滿困難,但當聽到他吹奏「月亮代表我的心」,導師罕有的用「Perfect」形容後,發現他原來沒有帶歌譜,他已經將一切諗熟,他笑說,那是為送給太太的原故才努力背譜。和他不同的是,當他一面吹奏一面想著歌譜,我卻是一面吹奏一面想著自己那個遙不可及的她,可能我因而不會背譜吧?「輕輕的一個吻,已經打動我的心...」其實,輕輕的一個笑容,已經打動我的心。

能「完美地」完成這首歌,她多少也應記一功。
也許,那就是所謂憑歌寄意吧?

雖則在下未得到導師如斯的稱許,但努力已被肯定。
吹奏、吟誦等講求意境,而不只是每粒字每粒音吧?
當然手法純熟才能隨心所欲。

2006/07/07

忙不了

(整整一星期沒有撰文,但又不太願意日子只留下忙碌的感覺,而沒有其他...)

世界盃自英格蘭及巴西出局後,心裡總覺得世盃已告一段落。其實,即使有巴西隊的賽事,我也未必那麼有毅力從舒適的床褥出走下來,而當得悉十六強後的賽事多是一兩球交易,而且有線一眾足球評述員的質素又不見得好,我更肯定自己不會有很多損失。

雖則上週五午後才完成登分,但排山倒海的工作仍然持續。除了核對分數、撰寫成績單上的評語,緊接著的便是一連串的試後活動,自己主責的有3 + 0.5(專題研習綵排) + 0.5(擔任遊戲嘉賓) 個,雖則活動是學生主導,但老師事前的參與倒有不少。首先是頒獎禮,司儀由學生負責,其他諸如編排座位,收集獎盃、獎狀、老師心底寄語等其實都花不少心思,資訊科技的應用自然不可或缺,尤其是事前收到指示,表示「期望」頒獎禮能夠做到溫馨與隆重並兼顧,還給我這個百老匯式頒獎禮作參考(大家真睇得起我)。不過,中學的檔次應該由學生主導,如果事事要由老師介入,總覺得多少有一點遺憾。事後,大家的反應其實也頗為積極,當然也有些認為不夠理想,或許,下回要同時來個製作特輯,要讓大家知道當下的成果,背後所投放的時間和心思。

完了頒獎禮,便匆匆離校前往尖沙咀出席教統局的進修活動,之後途經天星碼頭,難得好天氣遇上好心情,便請同行友人拍照(不錯不錯)。

2006/07/02

好好地走下去


我們在走著
從時間軸的過去朝著未來
不停地走著
我們不是只有獨自一人
家人、朋友、戀人
都跟我們一起走著
這好像永遠都會繼續下去
但有時後卻沒有辦法
不過
停下腳步的人
再也沒辦法走下去了
不過
那個人並不是消失了
而是站在那兒
一直地站在那裡
看著我們往前走去
並不是消失了
因為永遠都在那個地方
放心吧
我們繼續走下去吧
是的,其實…….
沒有一個人消失了
大家都在那個地方
為我們加油
所以……
走下去!
「真是走了好久呢」
「還真是有點累了呢」
「我看我差不多了……」
「停下來也……沒有關係了吧」
「呼……」
「總算是見著面了呢,哈……」
「奇怪?我在你停下之後,又走了很久,怎麼你就在我背後?」
「人一生所走的距離呀,回過頭來看其實是很短的」
「什麼嘛!早知道就慢慢地走了」
「先不管這個,你先看看你的家人……」
「他們還在看著你喔」
「喂!一直看後面會跌倒喔!」
「還記得要看著前面」
「好好地走下去!!!」

前日因為要重改中二全級的試卷,錯過出席學校中七的謝師宴,如今未回氣之餘,內心也不好受。本想用內聯網作一點回應,但心想:「人家已經畢業,怎會再檢查學校電郵?」但當中有些面面對放榜,卻似終有種放不低的感覺;加上過去廿四小時內,先後收到不同朋友、舊校學生的壞消息,有為選科擔憂的,有對升學感困惑的,有對感情患得患失的,也有對「他」的不是感憤恨的,面對種種困境,我不其然重看這個動畫(相信很多人看過,我在學期初也用內聯網轉載一次),入面有挑燈夜讀的時候,有昂然升學的時候,有戰戰兢兢投身職場的,有闖進戀愛墳墓的,有生兒育女的,事情總有難以預計及接受的地方,但請大家緊記,你們不是只有獨自一人,這裡還有師長、家人、朋友與你們一同面對,即使事件跟最壞的結局完全吻合。


舊版動畫(背景音樂:PLANETES,但未取得版權)

Walking Tour(全螢幕)
Walking Tour網頁
Walking Tour (繁體中文版製作紀錄)
原作者佐原正規 (Sahara Masaki ) 個人網站

後記:相信是除了足印故事以外另一個較為人所熟悉的動畫(不過最近發現前者出現菩薩版

完了


重要關頭,勝負就只是相差這一點。
最愛的球隊一天內完成今屆賽事,今云可以疊埋心水,計劃一下暑期活動。

2006/06/29

重新改卷

重新改卷的感受是沉重的,尤其是當其他人在欣賞今屆世界盃「精采」的入球,而你卻只能埋頭對著一份又一份的試卷重新審閱一次。到是日6:30pm為止,已經重改全級約八成的試卷,猶記得第一次批改累計近25至30小時(所謂累計,因為我前後分開約五、六次去做,知我者,我可是一個討厭長期做同一個動作的人),今趟只消五小時,可算是「進步」吧?(唉,應該話仲有很多進步空間)當然,這未包括站在教員室外,逐一接受學生諮詢的時間(自己另一敗筆,選擇午飯時間,而自己當天早上又沒有食早午餐)。

想當年,自己做學生,也帶頭去「爭取」不少分數,今云角色調轉,但原來背後的功夫,可謂百般滋味在心頭,眼淚、肚痛、內分泌全部變成好朋友,一起跟自己攪對抗,實在「惡搞」。雖然滿肚子難受的感覺,但數學(我主要任教科目)就是強調其嚴謹性,而且力求分數上的零失誤,也是我一個嗜好。再者,收到同事S及G的利x納及益x多,雖然剛經歷腸胃不適而親自品嚐,但箇中甜味已經深入小弟的味蕾及心坎之中。

謹以文字為證,提醒自己不要歷史重演。

事件起因:被指改卷嚴苛。
事後行動:重新回收試卷,重新改卷,重新向學生解說(簡單講,做多一倍工作;溫馨但更抱歉的是,不止是我一個人做)。
行動原則:學生利益為本
行動細節:(我強調只適用今學年某一級)

Poor Presentation(表達欠清晰)每題扣0.5分。
No unit / wrong unit 每個答案扣0.5分。
以上情況,全卷合共不會扣多過1.5分。
無分數的部份不扣以上的錯誤。
英文字大小寫不扣分。
一般情況下,「A = 3」寫作「3 = A」不扣分。
幾何定理中,漏寫「s」或少許串錯不扣分,但前題必須令人明白其定理。
方法正確,即使前部部份計錯答案不扣分。


好啦,小休半個小時(打字都用了一大半時間),我還是繼續努力吧。


題外話一,得悉自己讀畢氏定理的發音不太好(讀多個f音變做Fi-fat-goras,正音為[],DJ),所以為求自我完善,唯有閉門苦讀(正音),希望打後的學生受惠。

題外話二,因為今次事件而錯過中七級的謝師宴,罪過罪過。不過都無法當面逐個講,所以都算啦,哈。希望明天放榜,大家的努力能如願以償啦!

"half glass of water = half glass of water"
Thanks for your support again~

2006/06/26

可怒也(批改校內試卷中)

當學生的考試將接近尾聲,也就是在下開始忙碌的時候(按規定,批改工作由撰卷教師單獨負責)。有時也替語文教師感到不值,特別是批改作文題目,若是閱讀各路名家的專欄還好,但時下的年輕人文字根底實在可憐地弱,當然,眼見自己學生每題數都有程度不一的犯錯,心裡多少總有酸溜溜的感覺。

要在週二前派發試卷,但對學生,我實在要好好撰寫試後評論。

努力從來沒有指標,有些人可能領悟力較好,可能不必用很多時間,便能夠明白而且熟習有關課題,但這些多數是少數。要知道,人家付出三小時,你可能要花三十小時才有成果,但原則都是一樣,就是要努力,更加不可有放棄的念頭。

問題不是今日才發現。對平日的習作、統測成績,對自己的覺悟均嚴重欠缺。

普遍同學太高佔自己的能力,或者是太低估考試的要求、試卷的難度。個別學生的付出也令人失望。

大家都是學生,若同學覺得我們要求太高,可選擇另一間學校。(咁樣講又會否不太人道?)


唉,奈何整體的印象是那麼負面?

2006/06/22

一舊雲


奔馳於足球場上,
一舊雲為我們帶來一陣陰涼。

遊走在考試題上,
一舊雲卻為我們無限的唏噓。

對努力付出而得到成果的人,心裡固然感到莫大欣慰;然而對平日無所事事,缺乏進取的人,特別是考試期間仍機不離手,除了感嘆自己的能力有限,內心也感到極度不滿。物質的富裕、知識的流通,孕育出來的新一代卻令人有感貨不對辦,對底是大人和社會未夠全面照顧,還是其他?今日的學生到底該負多少的責任?

2006/06/21

十年前後

(拍攝於課外活動主任協會週年研討會中)
猶記得,自己當年仍得抬著頭發問,嘻能夠在有生之年,得見當日的師長,如今自己身為人師,總算感到莫名的興奮。但對他們而言,在下的出現,又會否感到錯愕?為免尷尬,我也主動介紹自己的畢業年份,當年所上的課,可幸他們亦表示「有印象」,當然,心裡對當年為各位老師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卻受到多番包容自然感激萬分。

只是歲月不饒人,正中的黃sir,比起十年前時的樣子,多了層灰白的頭髮,四萬的笑容依舊(會否和近日樓市有關=D)。黃sir作為課外活動主任,當年在下以屬會學生幹事,向其申請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時已有所認識,今日自己卻得替學生做申請手續(其實,在下很討厭處理文件表格簽簿等等),學生主導活動的理念恐怕相當遙遠,到底是我們不願意提供機會讓學生嘗試,還是今日的學生根本無力承擔?

2006/06/20

漣漪

生活靜靜似是湖水
全為你泛起生氣
全為你泛起了漣漪
歡笑全為你起

生活淡淡似是流水
全因為你變出千般美
全因為你變出百樣喜
留下歡欣的印記

靜默亦似歌
那感覺像詩
甜蜜是眼中的痴痴意
做夢也記起這一串日子
幻想得到的優美*

收聽

不用改簿的日子,令我生活變得愉悅,哈。
(雖然自己將要獨自批改全級的數學科試卷)

2006/06/19

校務處

考試期間,在下成為監考員,每天也從校務處拿取兩疊試卷(因中一中二會混合一起進行考試),由答題簿、問題卷、算草紙,撰卷老師、監考老師、每班人數等資料均在獨立包裝的公文套上詳細列明,心想,當中的工作量可不少呢。

身邊有任職教育工作的朋友,多少都知道教師每天的工作,但學校的校務處其實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除了日常繁忙文書工作及接待外來的人(例如家長、飯盒供應商、訪客、出版社等)以外,其他內部事務也是多而又繁(煩?),例如手機的普及,在家長沒有禁止的情況下,學生攜帶回校的手機,便是由校務處代為保管,平均每天至少十數部;而每天兩次的出席紀錄檢查更是「家常便飯」,對缺席的學生,校務處也會即時跟進,確定事件因由;而每當學生生病,或校園設施出現毛病,也是先向校務處通報,就情況作出相對性措施;而八達通的引入,學校平日的雜費、學生會會費、補充練習書的收費都可經校務處一手包辦。根據非正式觀察,校務處職員每用一次八達通收費系統,最少得按四次滑鼠,約等五秒列印一張收據,方完成一次交易程序。

除此之外,本校校務處也會按教師要求,於指定時間錄影特備電視節目。而考試測驗中使用的多項選擇題,也是由校務處用光學掃描器進行批改。在特別的日子,校務處更會為學生提供特別的物資(例如輪椅、衛生巾、電風筒、鉗子、敷料),總之一個只有四百平方呎的地方,其實對學校的正常運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延伸參考:某校維修服務網上表格

2006/06/18

教學工作

正計算下年的教學工作。

但奇怪的,是當我以「教學工作量」、「教師工作量」作關鍵字搜尋時,往往發現內容多是要求減少,要求關注...而實際上又很少找到有較客觀的數據。雖則教育事業是講求良知,但再回想有官員用白粉等字眼跟教師扯上關係,我個人實在想花些時間做核算。事關,我自己有時都會毫不自覺兼六親不認地做個不停,落得單身下場是一回事,但當發現自己除了學校生活(慶幸我視學校為生活而非為糊口)就沒有其他,恐怕我會和一部機器沒有異樣。

雖則今日都有些非教育界的政客都提出要減輕教師工作量,但其實在表態前,大家又對今日教師的工作量有怎樣的了解?根據七年前進行的小學研究,情況大致如下:

...結果顯示小學教師平均上課時間約 4 小時,備課時間約有 1 小時多,批改評估則佔 2.7 小時,加上處理學生訓輔時數,每天的工作量約為 9 小時,再將每週非固定的教學工作時數 11 小時計算在內,小學教師每週合共花在教學與學校工作方面的時數,達 60 小時...
時間所限,在下在網絡嘗試用 30 分鐘也未找到本地較新的中學研究,是故唯有用自己舉例啦(有錯請代為指正)。以本學年作參考,每節35分鐘、每循環31節(平均每日九節課要上五節)、每學年27個循環,在下教學的總教學時數是 35 x 31 x 27 = 29295 分鐘,若考慮同年入職但又無須擔任班主任的話,其每循環任教34-36不等(姑且當35節計算啦),即總教學時數是 33075 分鐘。又「如果」新學年採用七日六堂制(即每循環有七日,每日有六節,每節50分鐘,那麼以每學年有23個循環),下學年每循環得任教 25.5 堂,而甭做班主任的則要任教 28.8 節。

上面考慮的,只是逗留在課室的時間下限。假設批改每疊家課或測驗需 3 小時,每個循環約 10 至 15 疊家課、測驗(即每週平均需 35 小時);又假設備課及準備教材、負責本科以外的教學活動、負責課外活動這三方面工作,亦每項平均每週約需 6 小時(合共 18 小時);連同處理學生訓輔時數(一般而言,你對愛人都不會那麼市儈去計時間吧,不過政府要我們事事量化,那就當每日一小時計算,反正實際上不止那麼少);加上很多零零碎碎的通告、班務、科務、跟進工作、接電話(這是最難量化卻真實地耗時),在下身為中學教師每週合共花在教學與學校工作方面的時數,接近 70 小時

或許,趁各同工在學生考試月,難得不用改簿的日子,不妨逐一計算下列每項的時數:上課、備課、批改作業及評估學生、處理學生問題及訓導、帶領課外活動、與家長聯絡、班務工作、校務文書工作、學校行政工作、擬定工作紙、科務會議及行政工作、參加工作小組、處理、分析學生成績、進修、擬卷、改卷...當然,以上還未考慮性別、教齡、職級、家庭角色、學校類別、學校班數等。至少,當你收到校長知會你下年的工作量,必要時你也會有即時 Say Yes/NO 的心理準備。

延伸閱讀:(7年前的研究)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小學教師工作量研究》、退休教師:從多種角度看教師減壓問題

後記:
宏觀的情況大致上作了檢視。但是,微觀上一課節由 35 分鐘變成 50 分鐘,教學上可怎樣變化?按新制規劃,數學科每循環佔 6 節,科學科每循環佔 5 節,以在下每循環任教 3 班數學、 2 班科學再計算,恐怕下學年得任教 28 節,如果不用做班主任,這樣安排其實就較易適應。最壞的情況,我想是下年任教 4 班數學,即使每循環任教 24 節,但終日在數學世界團團轉,我可是會發瘋的。 任教 2 班數學、 2 班科學合共 22 節,如果加 3 節宗教科,並擔任班主任,那又如何?

2006/06/15

工作間

清閒的日子:整個學年恐怕只有考試週才見得到。









充實的日子:所謂寸金尺土,對沒完沒了的家課,唯有向高空發展,未改的簿置頂(在下稱之為簿福山),改好的放在最底,必要時著班長領取。

生日何去何從?

談到生日,其實不一定要大肆慶祝,正如胡醫生豪仔傳道(見圖)的討論中所講,生日可以是紀念生母的苦楚吧。早前曾透露生日當天參加一個在沙螺洞的個案研究,結果今日在不知原因的情況下,連同另外兩個「被發現」撞期的課堂,一併受到拒絕。所以,經過深思熟慮,我決定那天一於去拜會水母家族(反正壽星仔免費入場,其他人也有機會八折入場)。

有誰願意同行呢?

2006/06/14

試後活動

(兩週前無病呻吟的文章)

難得約學生食午餐,期間得悉某生的時間表被編排得密密麻麻。

考試尚未來到,校方已安排試後活動及假期補課,可謂近年普遍的現象。猶記得以前在母校,完了終期考試,接著便是十多日的假期,其實即使有對卷日,之後便是去到七月中旬的家長日,只消一個上午(嚴格來說只是少於十五分鐘,在下當年紀錄良好,沒有太多該檢討的地方,哈),大家便開開心心說再見。

然而,不知何時開始,發現學校有所謂的試後活動,比方說,綜觀自家的試後活動,有專題研習分享、小說講座、跳繩活動、健康講座、佈道會、學生會傳統活動等等,把閒置的時間非填個滿滿不可。心想,舉行試後活動,是因行政上登分刷成績表需時,還是另有原因?我們又怎樣看試後的活動?是為活動而活動?還是我們相信過程中多少都有教育意義?若說成課程的一部份?為何不納入學期內進行?生怕學生因面對考試而無心機參與,恐怕學生考完試個心已經想著暑假如何渡過吧。

可能,這就是香港style,非要把時間用得徹徹底底不可。

==========
「很高興在校園聽到不同樂器的聲音,有音樂的校園令人很舒服...」看到同事在意見表這樣寫著,甚有同感。

2006/06/13

淺談設計

The secret to creativity is knowing how to hide your sources.
(Albert Einstein)


去完唐崇榮牧師的查經聚會,看到該機構的海報及精品設計,大感驚嘆,自小這令在下再次肯定宣傳無疑對外來者有一個先聲奮人的影響,當然,以一個行內人的看法,這又會否太濫用effect?講者本著聖經原則傳道是最終關鍵吧(免得我被指太高舉外表)?不過,喜歡設計,喜歡看人家的設計,多少成為在下平日閱讀四方好友文章之外的活動。無他的,都是對美的追求吧。

承蒙細S向大S推薦,令在下今云有機會設計敝校夜中學的橫額設計。本來上週末趁有些構思,於是做了個(VERSION 1.0)設計,但意外地因為快速記憶體嚴重不足,未能存檔,可怒也。事後唯有重做一遍,但怎樣做也不夠最初的那個「感覺良好」。沒法子,唯有先讓大S過目吧,被問到可否將「招生」稍為放大兼旋轉(好像是百貨公司促銷用的字眼),想了一想,其實學校都由區會開辦,我希望橫額反映我們的校風,實而不華兼絕不浮誇,所以底色隱約加了個十字架,務求帶出「興學傳道」的深層理念。聽了我這番話,看他的表情,我知道今次應該做得不錯。

不過,相比上次的作品,事前自己都嘗試四維瀏覽,希望在設計上可以做得更好,即使見到同事看在下傑作時的興奮表情已令我自鳴得意。而綜觀過去的作品,不難發現自己的「風格」。首先,底層多是用一張相片,將透明度調至20-30%,放在另一層色板(layers)上;字體通常用三層色板(上層淺,中層深再稍移右下方作厚度,底層用最深色再加高斯模糊以作陰影)。當然,要有相關的技術容易,但要有創新的意念才是關鍵。

回到大學時學院教授就創意有如此嗟嘆,世上哪有那麼多創意!所以,在下的創意多是向朋友網海取材,只是正如愛因斯坦所講,靈感來源夠廣泛便行。

延伸閱讀:盆菜逼爆風格(內有不雅圖片,心智未成熟者不宜)、在下新作連結

2006/06/12

持續發展

[特別給教育界同工閱讀]

即使有十萬個衝動想對個別學生安排「精讀課」,但往往六月考試月,都是教師進修的黃金檔期(當然,此非正式統計都是根據在下從其他同工身上發現)。雖然領導尚未發佈下學年工作編排,在興趣、可任教範疇、期望任教的領域等考慮下,我選了以下的科目,也就以下選擇背後的了解、想法,稍加紀錄。

*括號內乃可計算的進修時數

1. (5/7,上午,6.5小時)議題為本學習之「保育與發展的矛盾-沙螺洞個案研究」教材簡報會(都是寓學習於遊覽,沙螺洞的生態景觀其實早已想看,也想更新自己對保育的較新資訊,當天也是在下生日,所以選擇郊遊「散心」,希望屆時能影靚相啦~

2. (23/6,下午,3小時)以評估促進科學科的學與教:TIMSS 2003的啟示:平日無心力無時間鑽研教育學研究的話,這個相信會是一個大開眼界的機會,自三年前在擔任PISA評卷員,若有意思做教學的行動研究,我想這個值得考慮,不過今次只以數理科教師為對象。

3. (3/7,下午,3小時)數學科知識增益(II):立體幾何:自三月在港大修讀那個初中數學128小時在職培訓,差不多所有數學課程也不會考慮,一則在下決不會為交「時數」而強迫自己聽完再聽,所以只選了這個類近數學科的課題。

4. (8/7,上午,3小時)新高中倫理與宗教科學與教策略必修部分︰倫理學(環境倫理):就敝校情況屈指一算,若每位老師下年每循環平均任教24堂x50分鐘,又如果在下被任命教兩班數學兩班科學合共22堂,餘下2節,我想我首選倫理與宗教科,當然不用教,或讓我統領三個運動校隊都可考慮,哈)

5.(27/6,下午,3小時,二選一) 科學教育:建構科學知識與培養過程技能科技教育:從科本到綜合 - 主題式教學:本著上述的假設,若有望任教科學科,發展校本課程將是在下來年的事業目標。

6. (27/6,全日,7小時)棋藝教育教師工作坊-圍棋一日通:原訂的日子參加課外活動主任協會週年研討會,不過在下的學校下年將以「棋」作為全年主題活動,所以閣下若非有強大的內在動機,勸君還是另作他選。

若一切「順利」(校方推薦加上當局批准加上自己屆時無做大頭蝦的話),今年的黃金檔期最多可獲取22.5小時,若考慮下年能如期修畢碩士課(50小時),我想,(暫時)可不用理會教統局那些無聊制度。

延伸參考:教統局教師持續專業發展(這令我聯想到「可持續發展」,但觀乎今日的環境質素,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掛羊頭賣狗肉」)

2006/06/11

一生之計

所謂一日之計在於晨,要妥善計劃每天的工作日程容易,只要你把握早上返工返學前的片刻時間,或是靈修,或是豐富的早餐,其實那倒不錯。但一生之計又如何?試問自己,最後一次跟朋友談及人生目標是甚麼時候?即使有所提及,又會否只是三言兩語,長話短說便算?面對忙得不可開交的工作,大家可曾停一停,想一想?當然,生活忙碌,時間表填得滿滿,代表你有工作,值得感恩,但是,若長期維持忙碌的狀態,再多的努力又會否只是徒然?

一生之計?自問我倒是很主動吧。剛巧,從某個廣告,看到一位中學同學,再檢視自己,唉。相比每天在交通開支多花廿元,讓自己的青春迴旋於忙碌無目標的生活上,才是更豪的消費。

後記:
上述思路的背境,除了涉及近日教會講道,當中也有是從其他人身上汲取的想法。但細想一下,踏入考試月,此番言論又恐怕成為學生疏懶的藉口(因我覺得多數學生未夠進取,也有些欠缺有效的溫習策略),所以我寧可接受學生繼續忙碌下去。

安裝電話

週末返學進行最後一節精讀課,發現學校在教員室進行電話線鋪設工程,計劃在每兩個教師桌中間安裝一部電話,不過多個電話又會否為工作帶來方便呢?的確,即使有手提電話,我們都不太鼓勵向家長發放,老師的個人空間也要保障吧?記得有一次,收到H同學的家長來電,問到如何知道在下的手機號碼,原來那是該家長私自查看該生紀錄簿而得來的(印象中那次因特殊需要才向學生透露手機號碼),可能自己得考慮用傳呼機吧?

置放一部電話,也得考慮空間的問題。在下任教三班數學兩班科學為例,每班有兩本數學家課簿,平均每循環安排2.5份數學家課,每疊家課簿逗留時間約1.5個工作天,屈指一算,在下桌面的「簿(福)山」最少有兩疊,連不定期的小測紙、手提電腦、文具架,空間不敷應用的情況明顯,只是身邊的同事效率奇高,很早離校,令在下也習慣一併用上其桌面空間。

和學生家長聯絡(或被聯絡),總免不了要用電話。雖然那比面談方便,但用電話其實都頗花耐性。自言學生生涯也不曾接到老師來電,怎麼今日會有這麼多用電話的情況?令人更遺憾的,就是拿起聽筒,總不能單單純粹做公事,但愈問愈多,自己頓成電話輔導員,即使手上仍有無數待批改的簿,黃昏已經離去,但作為良心事業,教師的身份又豈會輕易放在一旁?

如果他日安裝電話,有同事提出使用電話服務,例如:

  • (由校內教師字正腔圓地說)歡迎使用xx中學電話查詢服務,廣東話請按1字,普通話請按2字,英文請按3字。
  • 每個間場位可加一段廣告(例如下月本校有xx活動,或提醒xx通告的繳交期限)。
  • 要查詢xx事務請按1字,查詢xx事務請按2字,想聆聽本校辦學理念請按3字,返回主目錄請按*制
  • 若是家長來電,請輸入貴子弟學生編號,(播放廣告後)請輸入x位數字的私人密碼(再等一會),貴子弟直至x月x日的欠交家課紀錄次數為「十」「二」次(用另一把聲音),確認請按1字,如需傳真紀錄,請按2字。
  • 若想聯絡xx科x老師,請等一等,閣下是第xx名正在輸候的人(期間可播放校歌、校詩)。

既然今日的當局銳意在學校引入商業化營運,那又何不考慮這個?

諗起都心寒~

2006/06/07

甜到入心

幸好沒有錯過爆破的一刻,他日若有時間的話,國內很多名山大川都會是必去之選。

今天由一整天都充滿驚喜,返校不久先有同學借來好書一本(見圖),其實相比方潤兄世澤兄等書迷,在下讀書的速度恐怕比窄頻還要慢。不過自己要到下週初才會有閒情細閱。到小息,也接到另一班學生的家政堂傑作(其實在舊校也會在節慶期間收到蘿蔔糕、五月糉),即使午飯時間要處理學生糾紛,要匆匆來個方便麵(唉),不過有學生送來朱古力蛋糕,當之後被問到味道如何,我想,個心已經甜哂!

=======================
返學前睡眠時間:6小時
睡眠質素:55分
聯絡的家長:1位
處理的學生事務:15人次
與學生的閒談:10人次(泛指吹水、無目的的對話)
忍尿最長時間:4堂
工作事項:在教員室做人肉廣播、三疊數學家課簿、兩疊科學作業
=======================

為慶祝行山好友兼同行K,
是日提早離開工作間。
不過總結今天的「數據」,嗯...

推介:儲存YouTube影片的方法

2006/06/06

統計數據

返學前睡眠時間:6小時
睡眠質素:60分
聯絡的家長:2位
處理的學生事務:20人次
與學生的閒談:4人次(泛指吹水、無目的的對話)
讀經時間:15分鐘(談不上靈修)
忍尿最長時間:6堂
其他雜務:在教員室做人肉廣播、用手替全班寫分數(2次統測x9科x39人)、修訂中二數學小測卷

如果教統局嫌教師提交的統計數字未夠多,不知以上數字會否具統計學意義?

2006/06/05

半杯水

「明顯不甚理想。從最初的十分鐘作基準,各班都感覺自己魂遊太虛。時間沒有虛耗,但教學上依然令人沮喪,本來,距離學期考試,倒應該作最後衝刺,但至少,自己是乏力的其中一員吧?得諗下計仔...」

「倒不是呢,中二的課節進度理想,學生就現況預算,相信明年今日不會像今年中三出現的問題。上週末的跳繩推廣活動也來得完滿(^___^),科組文件、活動組的文件、試後活動、暑期活動全部大致處理好(^________^),現在尚餘自己班班務,個別也許有令人費心的地方,不過,今日自己的quota已經用盡,所以明天才想吧(^_^)」

(哈哈)有時覺得,半杯水就是半杯水,是否要刻意想得正面負面?

2006/06/03

誰願意同行?

和身邊的人談起無冷氣日,發覺執行上仍然存在困難(心態問題?),心想每次爭論,單憑「環保」二字似乎再敵不過「用者支付」、「舒適的學習環境」、「高學習效能」等不同理由,也許綠色學生聯會也將「無膠袋日」行動升級(見附圖)可會是一種突破?

既然「未解決」成為城中熱話,將之與六四事件來個炒作也是意料中事。當每年活動只是一式一樣,事事追求新鮮感的MK男女,恐怕只會當你「食古不化」、「放唔低歷史包袱」,寧可開著空調,開開心心留在家中打WinningEleven啦!或許有見證事件的,會拿「經濟好轉」、「國家已穩定」等理由去讓這個風波淡化(文字本身多少有立場上的傾向吧)。

對十七年前的這個月,當時大學生們對國家的愛,以及受到的對待,實在需要向當局問個明白。


原載:未解決 (Not Settled)(歡迎轉載)

猶記得當天清晨,學期將至,在下的母校座落於香港天主教教區總堂。少不更事的我(當時只是小學生),即使文字的理解仍然稚嫩,但雪白的教堂,在晨光下掛上鮮紅色的橫額(當時應該是直立式),上面寫著「六四凌晨,暗殺人民」的字句。以當時的理解,「殺」字的意思便是取去xx的生命,使其不能留在世上;而「暗殺」當然是暗暗地殺啦。事隔多年,至今仍印象難忘。

你(妳),願意同行嗎?

晚上七時四十五分,
天后地鐵站恒生,
或用手機個別聯絡吧。

後記:
本想用「人民公僕殺人民」(那是當年中學歷史科老師的一句評論)為標題,但幸好自己對社會的公德心、環境、當政者自我完善的期望仍然殷切,只是有感孤單,還是改用較溫馨的說法,免得下週招人問話。

延伸閱讀: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某校的通告、05年無冷氣日後的網上討論「六四」十七周年燭光悼念集會

2006/06/01

無冷氣日收冷氣費

「著冷衫黎,都係預左開冷氣啦。」
「咁點解你唔除左件冷衫?」
「都俾左錢,點解唔用?」

偶發性的對話,難得的機會本來讓我進入討論環保的問題,但這樣的介入似乎缺乏平等的對話空間,不過課室過度使用空調的情況卻是值得令人關注。自然足印在六月一日發起全港性的「無冷氣日」,而剛巧學校向家長派發課室空調收費的通告,實在是一大諷刺。

現時課室的空調收費,一般是按用者自付之原則,即使是中一的科學科,也指出用者自付、污者自付等「措施去」保護環境,我心想,所謂保護,或許只是減低污染的影響,恐怕此舉連控制、節約等也談不上。環保沒有實踐,和紙上談兵沒有異樣。自問在下屬「實熱體質」(俗稱熱底),喜冷怕熱自然不在話下,而平日長期用聲,每日一杯冷飲幾乎是近年的習慣,但至少對不用冷氣也有一定堅持,但再多的堅持,卻有感被學生定性為反派,仿佛自己是無人性,或是討論時間稍長,往往有人拿出「少數服從多數」的王牌(誰說今天的學生缺乏公民意識?),實行速戰速決。

更無奈的,是見到學生午膳小息玩到樂極忘形,汗流浹背走入課室,二話不說自行將風扇開到最大,自己更走到送風口乘涼乘涼,某君的「味力」於是充斥整個課室,其公德之欠缺有時都令自己感到氣憤。即使好言相勸,往往都是無疾而終。

這裡要問的是,有人出錢支付冷氣費,有家長鼎力支持,又會否好心做壞事?再延伸去問,我們對一個十來歲的中學生供應個人的手機、隨身聽、空調設施等物質生活,又是否能夠培養對落後地區的關懷,進而建立較整全的世界觀?在促進經濟的方向上,我們又會否為了鞏固優勢而不斷發展?近年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又會否美麗的謊言?

香港地資訊發達,一個維基或谷歌,世界資訊隨手可得,但大家可有體會,消費主義背後的代價?在我們得悉自己得到的是那麼的多仍要肆虐地支取,其人心的可怕可能拍得上鬼魅山房。

伍老師的部落看到很多微小但值得欣賞的物種,如果有更多的人願意珍惜,這個世界其實可以變得更好。


後記:
在下文字功力匱乏,雖則道理不在於詞鋒,但缺乏持續性的表態,恐怕類似活動只會淪為議員的政治秀。

延伸閱讀:本年度無冷氣日參加學校名單、人民網《關注全球變暖》


無冷氣日收冷氣費?

2006/05/31

個人空間 / 非個人空間

「除了人工以外,其他東西別帶回家」
「是的。」
「教師應該有自己個人空間...」
「是的。」
但遺憾的,是我只會說,卻無法做到。

==========

得悉自己的工作表現評估(Appraisal),從某個房間走出來,心情有點低落,潛了下去。

第一個行動,是我原本想刪除這個部落,一來是回應上面的意見,但現況是,自己手裡上有著做不完的工作,恐怕生活扣除學校學生後,所餘無幾。自問花在學生身上的時間已很節約,若要決心另闢自己的個人空間,我想刪除這個部落,放工後與學生劃清界線,要聯絡則用自家的內聯網

(如果以十日為限,讓學生留言表決又如何?)

其後被問到有無「參與」學生在網上日記的討論,追問之下,發現自己被人題及,即使事件與自己風牛馬不相及,我深知何謂人言可畏,至少就是連自己也相信謠言,事事介懷,處處自責,饒不過自己。有一點不得否認,就是學生在網上日記的留言,對其他學生及老師造成一定的傷害。猶記得有年正式擔任班主任,開課不消一星期已發現有學生上網 %$^&#%#& ,令人無奈的是當時人又無清楚表達事情始末,想自我反省又做不到,自問自己沒有金剛不壞之身,當天的傷害今天仍有陰影。

即使香港的部落以青少年為主(詳見有關調查),我想這裡也不乏教育界的同工,方潤夏日老師都是很有閱讀價值的部落,但問到會否向其高足開放部落格的,卻是少得可憐(學生自行利用谷歌搜尋又另作別論)。我想,這和學生拒絕向父母透露其網上日記的道理相若吧。也許,我是否該主動發展我的個人空間?

p.s.
To M,Wish you have a nice journey in Thailand.


後記:
綜觀本地中學的網上批評,暫時想到以下容易被忽略的地方:1. 先問自己,為啖氣定為道理?(火遮眼的不適用)2. 與其匿名指控,還是依正規途徑申訴較好。3. 辱罵人不會令你變得正確,只會令你理虧。4. 寫得出,就要有被當事人知道的心理準備。

2006/05/28

仍是未解決

對於「巴士阿叔」事件也被有線新聞廿四小時不停(重)播,其中特輯有個學生的回應:「你(指教師)有壓力,我有壓力,那你都要提出解題策略吧?」當然事件中的對白化約成流行詞藻,多少都令生活帶來新意,但同時恐怕問題的核心卻因著後期的「新意」而被淡化,無論是那個阿叔、或是那個事後自吹自擂在電台自我膨脹的年輕人,兩者的心態多少反映我們同樣欠缺的品德。



在下不希望把原來的影片上載,一來是接受不了入面的用詞,也不太希望這裡的水準每況越下,但同時也知道,其實仍有同工對時事仍然全不知情,既然有學生及同工肯花時間花心力到訪閱覽,那在云云的作品中,最後決定上載以上版本。一來希望我們能回歸問題的根本,雖然不至於要返璞歸真,但想到昔日搭巴士,在上層開著窗,涼風吹拂,偶爾碰到一些熟悉的陌生人,你認得她,她也認得你,然而四目交投卻是片刻之間,但心內泛起的甜蜜卻去到終點。

如今,車廂全部變成空調,又有巴士電視,座椅換成柔軟(卻充滿塵蟎)的梳化,每個人不是閱讀xx730等免費報紙,就是手拿PSP翻看前晚三色台的火舞黃沙,或聽著何韻詩的新歌,各人擁擠在一起,但彼此的心卻是比東和西更加遙遠。

可能以後搭巴士,閉目養神,將精神留給學生,會是較積極的做法吧?

延伸閱讀:
林夕《SHALL WE TALK》(歌詞)
方兄[認定自己,尊重別人]
「巴士判官」的啟示()
如何解決未解決的巴士阿叔
(n年前)靜巴運動

後補延伸:
香港電台鏗鏘集(28/5/2006)

2006/05/27

未解決

今晨起床,天下起大雨,原訂的跳繩活動當然要取消。雖然如此,但心裡有不如想像中那麼失落。似終,當初已經提醒自己「如遇天雨,活動取消」,作為活動導師,此乃不變之法則。即使你付出再多,流出的汗如何讓全身濕透,但有時活動也會因著不能掌控的意外而未能落實。

感情,又何嘗不是如此?當你努力經營,最後也可能落得分離的結局。教人遺憾的,是當下只懂哭泣,而沒有認清事情的始末,到事過境遷,回首,卻是印象模糊,只依稀記得那是負面的感受。也許有人不盡同意,凡事以最壞的打算,總比事事樂觀卻未有應變的意識,到出現危機時才束手無策。

「未解決。未解決!未解決?」恐怕,可以應用的場合實在太可。工作間的家課簿、班級管理、生日大計、感情世界、生涯規劃...

也許,又是時候享受無窮盡的批改吧。

(祈望下週末天氣不會影響活動進行啦)

2006/05/26

別小看的士司機

「早晨,麻煩駛去大窩口,葵涌邨。」

週二週三課後的跳繩練習,其運動量恐怕比在下過去一個月總運動量更加厲害。即使清早起來,也不太願意匆匆忙忙梳洗更衣動身,是故自己罕有地成了「伸手一族」。雖然車程只是十餘分鐘,不過在下得到的,除了是令交通時間更加節省之外,換來一個較私人的空間,加上與司機的交談,實在令在下的視野去到一個更新的領域。

的士司機雖然終日活在一個狹窄的空間,然而他每天的閱歷,往往比一個返足九堂全方位學習的中學生來得更廣更深。從檢視地區規劃到觀人,從飯碗到個人理念,以司機K為例,他是兩個兒子的父親,於1979年考取Full Cert.(一次性六科合格),當中包括英文科(課程乙)。得悉在下身份後,他也有點感慨,指今日的年青人如何不爭氣,提到兒子們報讀英文科(課程甲)已經面露難色,再談及他們連撰寫二百字文章也無能為力時,臉上更是寫著「混帳」二字。

司機S身形較為魁悟,是故我也以此作設入點,也談到今天香港的環境衞生,雖然,他們未必能像我們這些受到學術訓練的大學學子去用「現象」、「理論」加以包裝,但若是好好整理這個群體的口述知識,可能比起政府閉門造車打造再打造的通識教育來得更具意義。

延伸閱讀:劉潤《的士司機給我上的MBA課》

鼓油加茄汁

(正在努力批改三班的家課簿)怎麼說學習數學也有一段頗長的日子,觀乎學生列寫步驟背後的思維,心中不禁要講句:「真係混醬(混帳)!」

2006/05/25

小心阿紫

課後,為試卷的修訂作最後衝刺,時間剛剛好;週末的跳繩活動的宣傳也準備好,雖然週二週三的訓練比原訂花多一倍時間,但從學生的投入,其實要在學校成立跳繩隊不無可能。不過,從電郵收到碩士班的畢業論文簡介會通知,我想自己還是低調一點較好。

天氣家族新成員 - 紫外妹妹,又名阿紫。從天文台得悉週六短暫時間有陽光,亦有幾陣驟雨。嗯...屆時但求不要時晴時雨吧。

延伸參考:天氣家族卡通

2006/05/23

死亡教育

下午六時許回家,雖則比平日回家時間大大提前,但本身都是為出席同事F父親的喪禮。沐浴更衣後(事緣課後有跳繩活動以致在下滿身汗臭),先乘車往旺角火車站,轉乘火車往紅磡火車站後,再徒步前往永恒殯儀館(事後家母指可以在美孚乘亡命小巴往九龍大酒店)。其實就各宗教在殯儀上的禮節,在下的認識可謂非常少。出門之際,猶記得家父叮嚀:「你去完喪禮後,緊記先往超市一趟,然後才回家。」他指那是慎防當時人在時運不高的時候,會招惹一些鬼魂回家。我本能地反問一句:「沒有超市的話,去便利店又如何?」他也沒有再接下去。

去到場館,見到同事F,了解其父親離開之原由云云,其間談到大家對不同宗教的殯儀禮節,驚覺連任教中國文學同事F(不過原來那和預科中化無太大關係)也不太清楚現場的殯儀從業員(道士?僧侶?)所為如何,地上看到八塊瓦片,也有在其他房看到有人圍著火盤走動,心知自己識見淺薄,於是回到家中,第一時間在谷哥用「殯儀」、「喪禮」、「程序」等關鍵字,找到的資料也不多,初步只知道,按傳統,服喪孝服有輩份之分,包括白布(死者同輩、外親)、麻布(子女兒媳)、萱布(孫侄甥)、淺布(曾孫輩)、黃布(玄孫輩)、紅布(直系玄孫,紅色隱含笑喪之義)...

言談間,也提到基督教的喪禮禮儀。當下我想起龔立人教授在妻子離開後的反思

當我看中國民間宗教信仰者為離世者所預備的冥鏹、紙製衣服和飯菜時,心中並沒有對他們有任何的批評,反倒羨慕他們。…然而,因著這些活動本身與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扯上密切的關係,以致基督教原則上對這些活動採取較為負面的看法。
基督教正正就是少了一些具體(physical)的東西,多少內心的感覺往往未能完全釋放出去,當然也不排除當時人本身表達能力有所欠缺吧。

另一方面,我們對這方面的教育實在相當匱乏,也許我們的課程內容實在太多,單題專題研習、全方位學習、課後學習支援等等,都教今日的老師學生疲於奔命;也許有人認為這些教不來(unteachable),只有從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都是可學的(learnable)知識;又或學懂有關禮儀未必帶來顯著的經濟增長,反正有了錢,來個全套殯儀服務,實行為親人來個風光大葬,而且一生人都不會有很多類似的場合(當真?)。而今期時代論壇的社評提到:
預計香港在二○○九年將不再有骨灰位供應,名副其實出現「死無葬身之地」的實況。特區政府雖然掌握情況,計劃將和合石墳場擴建及在屯門等地興建骨龕,但發展藍圖,卻受地方社區人士反對,視為厭惡性的社區設施。社區本位的抬頭,將令身後事難以為繼。香港每年約有四萬人死亡,八成採用火葬,其餘則用土葬或殖骨他鄉,即使能花得起錢購買土葬穴位,根據法例,在若干年後亦要將骨殖檢拾(俗稱執骨),再作安排,因此對骨灰靈位之需求,每年應及三萬以上。


作為信徒或教育工作者,
我們又可做些甚麼回應?

延伸閱讀:時代論壇《促辦基督教殯儀服務》九龍殯儀

補充:
離開後,我把吉儀內的糖果吃掉,吉儀封套也隨即扔在垃圾箱。至於內裡的一元硬幣?思前想後,我走進火車站內的便利店,買了一包「吉百利」罷了。

淺談忌諱

所謂貞節猶關,即使貞節不能換個便當,即使沒有真憑實據,即便講講而已,以下評論,卻足以令自己感到傷害,包括:不守本份、三分鐘熱度、爛賭、無主見...

不過,以上評語,對自己講得最多的,其實也是自己。大家又有無自己的忌諱呢?

==========
最近忙得不可開交,連部落的內容也失色不少(雖然其他時間也不見得好),即使我的打字手再快,但思緒的雜亂卻令自己有口難言,在題材上,不談是非不談感情不只談第一堂第二堂第三堂小息第四堂到放學云云的主張依舊,當然也可以淺淡教育新知舊聞,不過這恐怕會嚇走大家。本身開了兩個的專題部落又不想隨便發表評論,正如肥醫生
所言,這裡也得重新思考這裡的發展路向。

2006/05/22

胡思亂想

在下認為,去年三色台的「金枝」收視如此厲害,其中一個地方是角色之間的對話,句句都仿照現世刻意打造,姑莫論當中的論述(discourse)是否為人所接納,但能夠將我們不經意但也感到困惑的問題,借戲中角色的口得以表述,那種釋放的感覺,恐怕不得不對編劇五體投地。嗯,今年的「火」看來也不遑多讓。

「男人多瞧不起女人,...但女人卻做到很多連男人都未做到的...」

背景資料:從網上找到一段又是上個世紀發生的校園衝突,裡面有部落(blog)、有短片、有對話、有報導、有分析、有討論,但遺憾的,是當時人卻無人問津。事情已經被非人化地搬到去社會現象、制度、維權等等的檔次,卻鮮有對當時人的遭遇有太多的關懷。再想到自身,情感上錯綜複雜,再堅強的人也會有休息的需要吧?

今云到我故思亂想啦。

2006/05/21

卜卜口



無意中找回久石讓在龍貓中的電影音樂短片,當時紮起「蟹形頭」的大卷次子(次子為港譯名,原著名為「梅」),今天應該是個廿三歲的小妮子吧?

那時的我,實在很著迷那種鄉村生活,簡簡單單的生活。

延伸閱讀:龍貓

好一籠雞扎

熱騰騰的雞扎從蒸籠拿出來,外面包裹著腐皮,內裡夾著軟綿綿的魚肚,連火腿連雞柳,再加上味精,地道的港式食物。少少地,妳和我一人一件,點到即止。

噢,不好意思,相片是我和家母剛剛用膳後,吃飽時見到才無聊地拍下的,以上純粹是隨想而已,大家別亂猜。

後記:
忘記原來內裡有一件芋頭,若妳不愛吃,我會義不容辭默不作聲把它吞下去。

當然,以上都是虛構,如有雷同,應該巧合。

好明顯,自己的確無聊。

濕地公園

和母親共進午餐,談到她的工作近況。我母親五年前毅然再次投身福利員工作,主要以獨居長者為對象,很多也是年逾八十。最近,她收到上司要求,希望能為長者舉行一些外遊活動,談起「活動」,下意識的我知道,那是非常艱鉅的活動。須知道,帶領長者不同學校旅行。長途跋涉的外遊,單是上車落車其實都教長者們非常費勁,與其去到偏遠的濕地公園,還不如拉大隊入酒樓嘆茶聽粵曲攪抽獎來得實際。

圖片來自大公報當然,也有些較「年輕」的長者,能夠自行參加一些本地旅行團,其實本身也無傷大雅。但論到公德心,似乎香港人的惡習真係不分年齡。猶記得,多個月前往尖鼻咀進行觀鳥活動,其間見到大批長者乘旅遊巴抵達,片刻之間,整個環境被人聲煙蒂所污染,完全無視自己作為客旅的身份。即使香港再開多幾個自然地區,也不能夠彌補那些終日沉迷遊戲機股票機的人的「心態污染」。

無可否認,區區一千一百平方公里的地方,盡收世界各地的吃喝玩樂文化生態,可謂包羅萬有。但諷刺的是,我們的世界觀卻是匱乏得可怕。再多的高樓大廈,恐怕只會令我們離井口更遙遠。再多的生態建設可能都是「惡攪」,不如落實五天工作、最高工時等政策,重新建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價值吧。

延伸閱讀:香港具景觀價值地點研究

2006/05/20

新聞選讀

圖片來源:成報因爭玩電腦斬傷母親一案,看到頭條的一刻,的確感到震驚。但事後細想,其實又覺得事出有因。記得早日,約了同事往校外一活動場地進行視察,當中看到兩名小朋友,從互相嬉戲,突然出現爭執,之後兩個小朋友便當眾打架起來。

家教問題?溝通問題?支援問題?教育問題?風氣問題?到底哪是問題的根本,當時人及其家人、社會等該負上甚麼程度的責任,其實都教人摸不著頭腦。不過,看到傳媒以審判者自居,對該十歲童口誅筆伐,何嘗又不是暴力?早前徐步高的新聞,被記者炒作多日,直到徐太開腔,傳媒才有所收歛(當然不排除傳媒認為無新聞做吧)。

猶記得小思在明報社論中提到:

「社會風氣愈來愈粗暴﹗從用語的含義,表現了大動作、狂躁、暴力的傾向。我們從前說『講價』、『議價』,現在竟是『劈價』,不再用口講,要動刀子了。從前說『選購』、『揀貨』,現在要『掃貨』,『掃』乃毫不揀選,狂風掃落葉一般。『勁』已經不夠狂野,必趨向死亡才夠合意,為什麼要『喪玩』——玩到死為止﹖酒不用來品嘗,卻用來『隊』——對不起,我不懂那動詞寫法,發音該是『隊』字上聲,報紙就用上這字。好端端到外地去遊覽參觀玩樂,卻偏偏要『玩轉』別人的地方。最近讀報,記者引述校長之言,說學生成績『插水』,嚇得我一大跳。」



相關新聞(由教育城提供):
十歲逆兒被阻打機斬母星島
與姊爭玩電腦 被逐出房失控 10歲男童菜刀追斬母親蘋果日報
十歲需負刑事罪刑責蘋果日報
十歲逆子捱罵抄刀斬母 姊用電腦做功課 無法打機發脾氣成報
十歲逆子斬母東方日報
爭玩電腦發狂 十歲機癡劈門斬母太陽報
網上暴力遊戲影響壞大公報
十歲機迷菜刀斬母大公報
不忿遭薄責十歲逆子斬母文匯報
兒童犯案 終身留案底文匯報

生活小記

今早為預備午後的精讀課(只因昨晚身心已經耗盡),推卻中午時分的暑期活動面試(看來得向推薦在下的人致歉),連答案也是即場準備,不過自己卻不復當年那種作戰狀態,幸有「阿劍」指正,自己就做反面教材。不得否認一代新人勝舊人(算是一大安慰吧)。學習數學,單憑原始的運算能力,進步都是很有限,反而是如何培養那種累積經驗能力,人才會更上一層樓。只是,下週因為活動組的特備節目,週二的精讀課得再暫停一次。暫時大致肯定,下週課後將生活充實。

週一:往中大汾陽樓取繩
週二:校內跳繩工作坊
週三:校內跳繩工作坊
週四:數學精讀課三(待定)
週五:男童軍集會
週末:完全跳繩活動

「下學年會否成立跳繩隊?」
心想偶爾想著這個,答案,
還是留給學生回答啦。

下午的色士風課(姑莫論我如何騰出時間),壞透的心情完全反映出來,奏出來的只是一個個音節,怎麼說都不太理想。課後乘車回到工作間,匆匆完成待改的家課(只是兩小時吧)。晚上本來有聖約翰集會,想了一會,最後都決定退出。下意識裡,總覺得大氣中有聲音說自己「三分鐘熱度」,可能自己心有不甘,但若果自己連本份都做得不夠好,其實都是於理不合。

後記:
從愛美老師得悉,下學年彼此將成為同一辦學團體的同工,恭喜恭喜。

2006/05/19

一週回望

晚上七時二十分,坐在車上,但自己心內的思緒仍未能平伏,尤其是不同的負面經驗同一時間湧現,我不諱言自己並沒有把握去把事情看得合乎中道。

從週三談起吧,剛好完成一疊家課,嚴格而言是三十三本,尚餘七至八本,心裡已經很不是味兒。課堂的進度也不見得好,其實精神因睡眠質素欠佳而受影響,自己也作出取捨,寧可養足精神而讓工作進度放緩,但今云卻是兩者兼失。又無精神又無好好完成書案上的簿山,怎教人不失望?

週四,中一級進行測驗,自己卻心猿意馬,又想早日批改測驗卷,但同時手上正批改另一疊簿,結果一事無成,兩邊廂都只做了一半,換來多少有聲無聲的不滿。

對一個人著緊,往往都是很費心,當你去問學生的身體狀態,對方一句回應:「我無事」,然後依然故我趴低,當下自己有一種被拒諸門外的難堪。另一邊廂,有男有女頻頻傾偈,多番勸仍未見改善,引用曾特首的一番話,即使你如何討好學生,到頭來只會得到一鼻子灰。

上堂不專心,家課亂成一團,測驗落後於人,這麼樣的教育投資又是否用得其所?


「難得有週末週日,阿sir你放鬆一下啦」

幸好,世上還看到人性的一面...

當然,事情又不是想像般「絕望」,只是鮮有提及而已。

回家後記:
若果要用一些形容詞去作總結,我會用脆弱形容自己,無論身體、性格、信心、見識,無他吧,生活幾乎被渣乾淨盡,真係很脆弱。老實講,被學生給自己一個不屑的眼神,有時比一句說話更傷人心。太上心,換來周身傷,硬起心腸自己又做不來,心情矛盾。

(經過八小時的睡眠後)後記:
原則上,在下素來本著「提供優質的服務」進行,但似乎有人把自己視為顧客太甚,而未意識「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喻意。眼下社會充斥著甚麼「無憂消費」、「現金回贈」、「Break&Burn」等等消費文化,我們勞碌工作後,然後盡情玩樂,然後又勞碌工作,然後又...也許,有人會覺得身不由己,但令我感到可怕的,是有些人只有盡情玩樂,而沒有其他。「play hard work hard」、「no pain no gain」等等今日已經過時,總之最緊要好玩!

題外話:這會否解釋教會「拿球桿的教徒多,拿十字架的信徒少」?

延伸閱讀:補習天王 ~「求學只是求分數」下的產物學生不是顧客

2006/05/18

余若薇:不平則鳴

難得抽身提早離校,走到對面海的高等學府,出席一個公開講座。會上,除了講者本身的個人魅力(律師、教師多少都是靠口才「搵食」吧),到場的中學生也令我刮目相看,初步估算,到場的學生可謂來自五湖四海,出席者以學生為主,這點倒令自己有點意外。

「不平則鳴」是講者對二十一世紀如何伸張正義的一個總結,雖然講座只有三十分鐘,但由嘉亨灣到世貿事件到六四到美國單邊主義,講者可謂深入淺出,各個論述點到即止。面對廿一世紀資訊之多,要分清對錯,即使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把尺,除了講者提出的「正義感」、「勇氣」,其實也需要很大耐性。稍為自我檢視一下,發現自己有時都幾「窩囊」,不過工作上要求,自己被訓練去如何對違規的情況,收手冊、個別檢討、向家長解說(最具挑戰的一項)。

會上有個有趣的提問:港人是否接受「梁國雄式」的伸張正義?

補充:
特別鳴謝大學的無線網絡,
一邊聽講座,一邊上線做紀錄,
感覺很「爽」。

昔日文章

未完的數學堂

我的學生活動

訪客人數